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带有人工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情况及吸痰后指脉氧饱和度恢复到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并观察两组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评分、恢复到吸痰前指脉氧饱和度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及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患者适时吸痰的指征。方法:观察护士吸痰所选择的指征及吸痰对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次数、心率(HR)、气道压力、潮气量、血压(BP)的影响。结果:吸痰在一定时间内导致病人饱和度下降、呼吸增快、心率增快、气道压力上升。结论:根据病人的痰鸣音,气道压力升高和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指征适时吸痰是保持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清秀  蔡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36-173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率及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SpO2、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SpO2下降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操作安全性强,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4.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有效的方法[1],能够及时地解除呼吸道痰液堵塞,保证有效通气,但也可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损伤气道、刺激气道产生分泌物等.正确的吸痰方法则可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现报道如下. 1.吸痰的时机.正确吸痰,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要适时吸痰[2].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有高压报警;发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定时大气管周围听诊等情况下给予吸痰,不提倡定时吸痰,因为过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而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应根据气道反应,痰量的多少或血氧饱和度决定吸痰的频率[3].  相似文献   

5.
密闭式吸痰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前后在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监测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1 min SpO2、心率、血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pO2明显升高,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P0.01)。实验组吸痰前、后心率及收缩压有明显下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患者由吸痰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急性脑卒中需吸痰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吸痰时取平卧位;B组吸痰时取侧卧位;C组吸痰时取侧卧位,头稍后仰并抬高床头15°~30°。比较3组患者对吸痰操作的耐受性,吸痰前和吸痰后2 min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吸痰效果(吸痰间隔时间、痰鸣音改变情况、24 h吸痰量)以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对吸痰耐受性最高、吸痰间隔时间最长、吸痰更彻底,气道黏膜损伤例次最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吸痰后2 min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而A组、B组患者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心率、血压(收缩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侧卧位,头稍后仰并抬高床头15°~30°的体位吸痰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吸痰操作的耐受性及吸痰效果,减少吸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实验组(气道内保留吸痰管法)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有无损伤出血、血氧饱和度变化、吸痰前后肺部听诊痰鸣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吸痰后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少,两组吸痰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吸痰安全、实用,既能及时、有效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损伤;并且可以通过保留的管道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耐受性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20年9月—2020年12月,n=46)和观察组(2021年1月—2021年4月,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干预后1 d、5 d、7 d两组患者的吸痰耐受性、吸痰次数以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更高,24 h内的吸痰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第5 d、第7 d的吸痰耐受性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吸痰耐受性,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卫红  韩臻  黄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1567-1568
目的探讨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实验组(气道内保留吸痰管法)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有无损伤出血、血氧饱和度变化、吸痰前后肺部听诊痰鸣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吸痰后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少,两组吸痰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吸痰安全、实用,既能及时、有效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损伤;并且可以通过保留的管道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种体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急性脑卒中清理呼吸道无效需要吸痰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A组吸痰时取平卧位;B组吸痰时取侧卧位;C组吸痰时取侧卧、头稍后仰并抬高床头15°~30°的体位,3组患者吸痰时采用相同的负压值(30kpa~35kpa),比较3组患者对吸痰操作的耐受性,吸痰前后2min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吸痰效果(痰鸣音改变情况、吸痰间隔时间)和气道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对吸痰耐受性最高、吸痰间隔时间最长、吸痰更彻底,气道粘膜损伤例次最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吸痰后2min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无明显变化,而A组、B组吸痰后2min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心率、血压(收缩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头稍后仰并抬高床头15°-30°的体位吸痰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吸痰操作的耐受性及吸痰效果, 减少吸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中风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卫红  韩臻  黄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67-1568
目的:探讨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实验纽(气道内保留吸痰管法)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有无损伤出血、血氧饱和度变化、吸痰前后肺部听诊痰呜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吸痰后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少,两组吸痰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吸痍安全、实用,既能及时、有效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损伤;并且可以通过保留的管道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84例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改良的吸痰装置吸痰,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吸痰装置吸痰。比较两组吸痰操作所需时间以及吸痰前后5 min患者的血氧饱度、血压、心率的变化和吸痰效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操作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吸痰后5 min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吸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压(收缩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较吸痰前提高不明显(P0.05),而心率、血压(收缩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吸痰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呼吸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吸痰装置能有效简化操作流程,缩短吸痰操作时间,快速地解除患者的痰液堵塞,提升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法对提高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鼻腔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效果优于口、鼻腔吸痰方法。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既能保证老年危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充分吸出,又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雅丽 《家庭护士》2009,7(10):862-863
[目的]对比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吸痰后B组SpO2恢复时间较快;B组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少于A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为适宜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效清除脑卒中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因反复插管而损伤呼吸道黏膜。方法将6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两组分别采用经口、鼻吸痰与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量、痰液性状、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吸痰前后30min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两组吸痰在吸痰量、痰液性状、一次插管成功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口咽通气管吸痰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吸出痰量多、粘稠,且对气道损伤小,吸痰后SaO2明显高于吸痰前及对照组。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利于吸出患者气道深部痰液,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对控制感染和改善气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的临床疗效、呼吸道粘膜损伤情况及病人耐受性.方法 选择ICU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组(鼻咽组)及常规吸痰组(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常规经口腔、鼻腔吸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组在设置了鼻咽通气道后同样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经鼻咽通气道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2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吸痰间隔时间、有无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PaC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吸痰后下降,SaO2升高,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PaCO2下降、SaO2升高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吸痰间隔时间、粘膜损伤发生率及病人不耐受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在临床吸痰效果、降低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方式吸痰,而且可以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置入方法 简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与传统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吸痰后刺激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两组新生儿分别采用传统吸痰法和浅层吸痰法吸痰,并比较吸痰前1min、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1min、2min、3min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呛咳发生率。结果浅层吸痰法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吸痰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呛咳;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1min、2min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保持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平稳和有效减少呛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最佳的吸痰体位,以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1日接受治疗的1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A组67例(采用仰卧位)、B组65例(采用半侧卧位)、C组66例(采用侧卧位),比较三组吸痰后的生理指标、吸痰耐受性、吸痰评分、24 h吸痰次数及痰液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5、7天吸痰耐受性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1、5、7天吸痰评分和24 h吸痰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第5、7天痰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15°~30°同时采用半侧卧位的吸痰体位可以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心率,提高患者的吸痰耐受性与吸痰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负压吸痰对减少婴幼儿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护理。方法将100例心脏手术后婴幼儿随机分为低负压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和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吸痰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负压组呼吸道黏膜出血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低负压吸痰既能达到护理效果,又能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两种吸痰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吸痰,观察对吸痰量、痰液性状、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取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和按需吸痰、加强湿化呼吸道的方法.结果:两组吸痰量、痰液性状、吸痰后20 min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常规吸痰法相比,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和按需吸痰、加强湿化呼吸道能更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明显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