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巨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泻阴补阳针刺法配合巨刺治疗,B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巨刺治疗,C组采用单纯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D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 4组治疗后CSI各项评分(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阵挛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及总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阵挛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及总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后总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配合巨刺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关系到患者后期肢体功能的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为缓解肌张力的增高,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良异样运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康复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均以快速肌张力测量仪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1对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护理的认识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后将会使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明显下降。患者在由医院向家庭的过渡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阶段,回家后家庭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康复场所。为了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在家庭中护理与恢复,常常采用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教育,针对不同患者并根据病情而实施不同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2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护理模式与护理干预2.1护理模式: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抢救病人生命、完成药物  相似文献   

5.
<正>1早期针刺疗效脑卒中针刺的早期治疗,主要是防止病情再继续发展下去,并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修复功能,增加代偿能力,促进患者的自然恢复过程,为肢体功能恢复打下基础,对脑卒中的复发起到延缓推迟的作用。脑卒中的针刺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疗可使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意识,其后遗症状就越轻,缩短疗程。在未发生痉挛之时干预治疗可以起到预防痉挛发生的目的[1]。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早期要以促进屈肌肌张力产生为目的,建立正常运动模式,而在患者的恢复期主要是增加经气。早期介入可尽早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20例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肢体痉挛程度及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17/20),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患者中,通过反复地刺激患者神经,能够改善患者肌张力,提升运动协调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1不同时期对巨刺针刺法的认识1.1古代对巨刺针刺法的认识:人类最古老的取穴方法为以痛为腧,即针刺患病部位的腧穴可以治疗瘫痪肢体,而巨刺法的提出则打破了以前的古老模式,推进了针刺对卒中偏瘫的治疗。巨刺法最早出现在《内经》中,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1]。1.2现代对巨刺法的认识:现代医家多认为巨刺可以左右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指出针灸、推拿、中药及物理疗法在本病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建议采取量化指标和设定标准化对照,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脑血管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属于中医学“痉证”范畴。临床治疗中应积极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近年来中医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将89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予火针治疗,两组所选穴位相同,疗程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等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34/41),高于对照组的56.1%(23/41)(P <0.05);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等级下降幅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优于常规体针治疗,患者的Ashworth痉挛等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其原因主要为痉挛期治疗不佳所致。针灸对其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其治疗方案缺乏统一规范,就此结合近五年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在入组之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的治疗、痉挛肌的训练、体位及治疗仪的使用);一组为实验组,予以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药物与针刺治疗),每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及下肢肌张力评分与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1)对照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张力评分分别为(1.0±0.5)分及(0.9±0.4)分,实验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评分分别为(0.5±0.2)分及(0.4±0.1)分,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前对照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42.5±4.3)分与(51.7±5.0)分,实验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43.2±4.5)分与(50.3±4.8)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52.3±5.1)分与(58.9±5.6)分,实验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76.4±6.8)分与(78.9±7.4)分,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实验组患者上肢、下肢痉挛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效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其疗效得到临床与患者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构音障碍治疗的方法包括言语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口面与发音器官的训练、中国传统康复、物理治疗等。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中症状较轻者,大多能恢复沟通交流能力。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因人而异",制定针对"个体"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进行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CVA)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120~150万人,累积存活者中约75%致残,其中老年患者的残疾率高达80%~9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卒中后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而平衡能力的丧失或减退并不被临床工作者十分重视,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发病率高、危害大,是临床康复治疗的难点之一[1]。笔者运用名老中医邵经明教授治神思想指导的调神解结法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来自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商城县中医院康复科病房,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5(61±13)岁;  相似文献   

17.
降低脑卒中肌张力水平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将起到很大作用。针刺治疗方式多样,但疗程较长,对患者耐受性及对医师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有局限性;中药治疗自古已有,目前并未发扬光大,仍无法改变西药为主的局面;其他如拔罐、推拿、梅花针放血、针刀、埋线等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肌张力增高,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西医药治疗方法虽多,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如嗜睡、消化道反应、乏力、精神病等;手术成功率以及费用问题仍是此方法不能很好开展的重要原因;康复治疗虽被广大患者认同,但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治疗时间较久,花费大,患者容易中途放弃。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中西医优点,研究经济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10年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异常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探讨适用于本病的多种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最终得出结论,即针灸疗法配合其他疗法在本病的治疗及预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中医传统疗法配合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治疗该病有着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肌张力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达 80% [1],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深入研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理,探寻有效的抗痉挛疗法和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就本方面研究的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泻阴补阳合巨刺针刺组(A组)、传统针刺合巨刺针刺组(B组)、泻阴补阳针刺组(C组)和传统针刺组(D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泻阴补阳合巨刺针刺法,B组给予传统针刺合巨刺针刺法,C组单纯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D组给予传统针刺。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Fugl-Meyer积分高于B组、C组和D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合巨刺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肢体功能活动评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自身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