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指肌肉紧张度在牵张反射中随速度增加而加强并伴有亢进的腿反射,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是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损害的典型表现~([1])。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后可能会出现大部分肌群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运动时阻力增加,肢体常被拉向肌群痉挛的一方,不能产生协调运动,是临床治  相似文献   

2.
3.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脑血管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属于中医学“痉证”范畴。临床治疗中应积极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近年来中医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其原因主要为痉挛期治疗不佳所致。针灸对其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其治疗方案缺乏统一规范,就此结合近五年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脊髓损伤是由交通伤、坠落伤、跌倒伤、暴力或运动等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人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10.4/100万~83/100万~[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50万新增患者~[2]。调查显示,有12%~37%的脑髓损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痉挛,且痉挛程度不具有稳定性,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站立、行走等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3]。研究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常见的后遗症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药疗法对于改善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对近年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总结和评述,以便今后对降低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5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6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77.59%,愈显率4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愈显率32.2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痉"针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方面与常规针刺法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的不同方法及其疗效,最终得出结论,即针灸推拿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提出今后当加强针灸推拿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及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以常规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积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凝血、肝功能、肾功能、ECG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热敏灸能明显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症状,且疗效优于单服巴氯芬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肌张力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达 80% [1],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深入研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理,探寻有效的抗痉挛疗法和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就本方面研究的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真豪  吴节 《四川中医》2007,25(10):113-114
目的:观察“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5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6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77.59%,愈显率4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愈显率32.2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痉”针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方面与常规针刺法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甜 《西部中医药》2003,16(10):5-7
为了解针灸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对近10年来文献有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体针、电针、体针配合皮肢针及体针配合头皮针等不同方面分别阐述,可见选取不同的疗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认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优点。并对今后的临床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卒中偏瘫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子良 《河北中医》2010,32(10):1522-1523
<正>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卒中后的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下肢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平衡针配合中频电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平衡针配合中频电疗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神经内科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炼并分析火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纳入有明确选穴的火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火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针灸处方的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选穴频次居于前6位的依次为肩髃、手三里、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火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针灸处方的用经包括14条经脉,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为大肠经、三焦经、胆经、胃经、膀胱经、小肠经;火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针灸处方的特定穴以五输穴、原穴、下合穴为主。结论:说明火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处方重视取有阳明经穴、阳经穴,特定穴是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输穴当中的合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接受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疗2周及4周后Ashworth分级量表分值,治疗4周后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在我国,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今后的生活质量.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同时西药又有较多副作用.中医针刺不仅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还能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申斌  于川 《河北中医》2013,(11):1631-1632
卒中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北方地区为卒中的高发地区,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1]。2011-01-2012-12,我们运用中药蜡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32例,并与物理康复合作业疗法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指出针灸、推拿、中药及物理疗法在本病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建议采取量化指标和设定标准化对照,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