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足下垂是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做好足下垂的预防是患者康复后能否生活自理的关键[1]。在进行护理时,由于患者不能运动,双足自然下垂,为了让患者的双足保持功能位,传统使用各种垫枕或让患者穿丁字鞋,护理时工作烦琐,且患者穿丁字鞋容易引起患者足跟部压疮,不舒服,同时也不易保持患者双足的中立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于2014年设计了预防足下垂及足部压疮支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足下垂牵引装置在预防长期卧床伴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缺陷患者足下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治疗型的弹力袜、弹性绷带、羊羔毛、软魔术贴等材料,制作预防足下垂的装置并应用于临床。结果18例采用防足下垂牵引装置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1例足下垂。人院时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56.78±16.45)分,出院时为(66.11±9.89)分,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t=一2.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足下垂牵引装置可预防长期卧床伴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缺陷患者足下垂的发生,而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崔高亮 《中国康复》2017,32(3):257-259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佩戴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合并足下垂及内翻患者重心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后足下垂及内翻患者40例。40例患者分别在穿戴AFO前后进行功能伸展测试及3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比较穿戴前后向后、前、瘫痪侧及非瘫痪侧运动幅度,以及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性活动。结果:佩戴AFO后向前、后、瘫痪侧及非瘫痪侧运动的幅度均较佩戴前明显提高(均P0.05),3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值较佩戴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有足下垂及内翻患者佩戴AFO后能够提高患者的重心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防足下垂功能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患者极易形成,预防足下垂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临床上多数使用足板托、丁字鞋、沙袋,使足与躯体成直角,可预防足下垂,这些虽能起预防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沙袋,不能很好的固定而移位,导致不能长期保持肢体良肢位,而足板托与丁字鞋虽能很好的固定,但对于患者翻身时容易引起肢体受伤或不易受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了防足下垂功能带,2007年1月至今应用于40例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足下垂是创伤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瘫痪、肢体有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足下垂的发生,不仅给患者FI常生活带来不便,也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为预防足下垂的发生,临床护理人员想出很多办法,如护理人员经常用手向上推握患者的足部并活动踝关节,足部不活动时用被褥、衣物、硬板或垫子夹在患者足底与床栏杆之间,使足部保持背屈位,但这种方法费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导致下肢瘫痪及股骨颈骨折选择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使用改良丁字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160例脑卒后导致下肢瘫痪及40例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将其按收治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收治时间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和对照组(收治时间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各100例.研究组使用改良丁字鞋,对照组使用传统丁字鞋.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随访2~9个月,研究组未见无足外旋及压疮发生,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发生2例足下垂及5例压疮,满意度为80%.研究组足下垂及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改良丁字鞋用于脑卒中下肢瘫痪及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能有效预防其足下垂及压疮的发生,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截瘫是由于脊髓病变或外伤而引起的脊髓受压或脊髓损伤所发生的病症。颈椎脊髓受压或损伤则上下肢发生瘫痪,胸椎脊髓受压或损伤则下肢发生瘫痪。上下肢无论是完全瘫痪或者是不完全瘫痪,在病变发展过程中,手和脚的功能必然发生障碍。截瘫有痉挛性和迟缓性之分,痉挛性截瘫则手指处于屈曲状态,足和足趾则处于蹠屈下垂状态;迟缓性截瘫则手指处于伸直状态,足和足趾仍然处于足下垂状态。因此,对于高位四肢瘫和低位双下肢瘫都必须重视手和足的护理,否则,截瘫虽然恢复了,而手和足的畸形则不易恢复。并给日后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说对截瘫患者手和足功能早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5年来本院对52例截瘫病人,加强手和足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乔文芳  刘凤  耿艳  马小文 《当代护士》2009,(12):109-110
目的探讨足下垂预防鞋的设计、制作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1例意识障碍、偏瘫及长期卧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观察组病人均穿该鞋预防足下垂,观察及评估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足下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下垂预防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预防足下垂的发生,对于易发足下垂的病人应在疾病早期应用此预防鞋,以预防足下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预防足下垂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足下垂发生情况(干预有效率)及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下肢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足下垂的发生,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脑出血、脑梗死及脊髓病变、外伤引起的下肢瘫痪患足下垂及足外翻,我们制作了下肢功能保持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下肢多功能固定垫应用于骨科患者在固定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足下垂、足跟压疮等并发症方面的效果。方法根据骨科患者下肢需抬高的高度、人体下肢的生理曲线与长度、踝关节的功能位等因素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固定垫,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需抬高患肢的3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软枕、软垫等传统方法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下肢多功能固定垫抬高患肢,从足下垂发生例数、足踝与足跟压疮发生例数、患者舒适与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足下垂发生例数、足踝与足跟压疮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主研发的下肢多功能固定垫抬高患肢,效果优于传统的抬高方法,降低了患肢足下垂、足部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昏迷患者踝泵运动锻炼预防足下垂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共收集877例ICU昏迷患者,按时间顺序将前3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49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进行踝泵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足下垂预防效果。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后Maryland评分及Braden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此外,研究组效果更优(P0.01)。踝泵运动护理组患者足下垂和足部压疮并发症显著降低(P0.01),疗效较佳。结论:踝泵运动锻炼有助于ICU昏迷患者足和踝关节功能及足部压疮恢复,降低足下垂及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防垂足垫在预防足下垂患者中出现足部皮肤压疮发生率。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丁"字鞋、沙袋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防垂足垫。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9例,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防垂足垫通过保持踝关节功能位,预防足下垂的发生,避免传统护理用具引起的压疮、不便于观察等,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创伤性马蹄足畸形的方法。方法:观察近5 年来收治类似患者9 例,5 例按常规治疗,4 例应用自行设计的牵引支架治疗。结果:常规治疗5 例均有不同程度足下垂畸形, 牵引支架治疗无1 例发生足下垂畸形。结论: 该牵引支架可有效预防创伤性马蹄足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肢体瘫痪患者设计防足下垂固定装置,以防止患者长期足下垂引起肢体废用性萎缩,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防足下垂固定器由放置下肢及足部的T型凹槽及覆盖在上面的海绵两部分组成。将108例下肢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防足下垂固定器。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仰卧位)。结果治疗前,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90.85±3.02)分,对照组为(83.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 P<0.05);研究组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0.90±2.14)分,对照组为(22.13±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防足下垂固定器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可有效替代护理人员手工固定,适合下肢瘫痪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 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 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 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 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7.
预防足下垂支架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预防足下垂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防止足下垂的措施主要是护理人员经常用手向上推握病人的足部并活动踝关节,足部不活动时用被褥、衣物、硬板或垫子夹在足底与床栏杆之间,使足部保持背屈位,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确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8年自行设计了预防足下垂支架,经6年临床应用于426例病人,效果良好,仅3例下肢严重多发骨折病人因上架时间晚而发生轻度足下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9.
截瘫病人病程长,致残率高,在后期病人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足下垂.据报道[1]:截瘫病人出院后3个月足下垂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足下垂的发生直接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影响,临床常用的预防方法是在病人的双足底垫一软枕,或为病人穿丁字鞋,而截瘫病人肌力下降或为肌张力减,垫软枕或病人穿丁字鞋,均不能很好地维持影响的良姿位.为较好地预防病人的足下垂发生,我们采用在以往丁字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足下垂是影响病人步态、步行能力、下肢关节活动的重要因素~([1])。除中枢神经性瘫痪外,昏迷状态和下肢周围神经损伤也可使踝关节跖屈造成足下垂~([2])。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也是内科脑血管疾病常见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