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下肢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DVT患者按照下肢抬高的程度随机分为高垫组与低垫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肢膝上及膝下水肿缓解程度、疼痛情况、舒适度及是否发生肺栓塞。结果:使用不同高度下肢垫的患者患肢水肿缓解程度、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垫组在治疗中期、出院时疼痛缓解情况及舒适度的生理维度均优于高垫组(P<0.05)。结论:使用高垫和低垫均可有效缓解下肢DVT患者患肢水肿、疼痛程度,使用低垫在减轻患者下肢疼痛、不舒适感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脚垫配合下肢牵引带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脚垫配合下肢牵引带缓解患肢肿胀疼痛,改善患肢足部舒适度,对照组仅使用下肢牵引带,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肿胀缓解时间、足部舒适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天、第7天疼痛程度、足部舒适度及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脚垫配合下肢牵引带能有效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患肢肿胀和疼痛,提高足部舒适度,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分层搭扣式脚垫在缓解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和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使用分层搭扣式脚垫缓解患肢肿胀疼痛 ,对照组使用普通脚垫缓解患肢肿胀疼痛 ,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及术后即刻、术后第3天、第7天、第 14天患肢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分层搭扣式脚垫能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和疼痛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抬高垫在减轻下肢静脉疾病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按下肢静脉疾病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措施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观察组使用下肢抬高垫。结果两组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疼痛、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抬高垫可有效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加速肿胀消退,明显缓解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体位垫抬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回流,使患者舒适。方法将1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垫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垫抬高患肢,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抬高患肢后疼痛程度、舒适度、护理配合的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体位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避免患肢移位,更好地控制抬高角度,增加患者舒适感,操作简单,能更好地节省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6.
Buerger运动用于下肢创伤患者康复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Buerger运动用于下肢创伤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6例下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采用Buerger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后患肢肿胀、疼痛和紫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活动第一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7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或减轻下肢刨伤患者下床活动后患肢出现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症状,缩短康复时间,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用垫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规范化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DV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摇高床尾的传统体位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静脉疾病专用垫枕的体位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肿胀消退程度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消退程度及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采用下肢静脉疾病专用垫枕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物理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卧床期间体位摆放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uerger运动用于下肢创伤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6例下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采用Buerger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后患肢肿胀、疼痛和紫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活动第一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7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或减轻下肢创伤患者下床活动后患肢出现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症状,缩短康复时间,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助上肢抬高前胸袖套式背心与传统吊带法在整形科手部自体全厚植皮术后抬高患肢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整形科手部自体全厚植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使用辅助上肢抬高前胸袖套式背心抬高患肢,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吊带法抬高患肢,观察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外敷料被污染情况、舒适度、术后手指血运情况等5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为3.7 d,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5.3 d短,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P<0.05);观察组外敷料比对照组被污染情况少(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舒适度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手指血运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整形科手部自体全厚植皮术后患者使用辅助上肢抬高前胸袖套式背心抬高患肢优于使用传统吊带法抬高患肢。  相似文献   

10.
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40例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尿激酶溶栓,其给药途径及方法相同.其中实验组患者从治疗开始同时使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于治疗后7,21 d观察2组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疼痛、深静脉再通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7,21 d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水肿消退较快,皮肤温度及颜色恢复良好,疼痛症状较轻,深静脉再通率较高,并减少了栓塞后的后遗症、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自制梯形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梯形枕用于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等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采用梯形枕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减轻患肢疼痛、舒适度、肿胀持续时间等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在减轻患肢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舒适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胀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梯形枕可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疼痛与肿胀,增加舒适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吕蕾  霍鑫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58-59
目的;探讨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偏瘫合并下肢DVT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前观察患肢周径、皮温、颜色、疼痛程度,术后观察穿刺部位出血点及患肢周径、皮肤颜色、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9例肿胀完全消退、3例肿胀减轻,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缩短抗凝时间,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应用于下肢创伤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应用于下肢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伤后24 h内未作骨牵引术的胫腓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患者(怀疑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除外),共154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皮枕组),观察组10 cm抬高垫组(观察组一)和13 cm抬高垫组(观察组二),均测量和观察患者入院当时、入院后24,48,72 h患肢小腿周径的差异、肿胀度、疼痛度和舒适度.结果 三组小腿周径的比较,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观察组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程度的比较中,0,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程度的比较中,0,24,48 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适度比较中,任何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可使患肢尽快消除肿胀,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围手术期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40例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尿激酶溶栓,其给药途径及方法相同。其中实验组患者从治疗开始同时使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于治疗后7,21d观察2组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疼痛、深静脉再通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7,21d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水肿消退较快,皮肤温度及颜色恢复良好,疼痛症状较轻,深静脉再通率较高,并减少了栓塞后的后遗症、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下垂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平卧位,观察组采用下肢下垂位,比较两组足部血流灌注情况、疼痛情况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氧气分压(Tc PO2)和血流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麻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下垂位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氧分压和血流灌注,减少疼痛和麻木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与DVT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腿皮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患者悬挂下肢防足跟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下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行交腿皮瓣移植修复联合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悬挂下肢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垫患肢枕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挂肢体防压疮的方法是借助外固定支架、克氏针、托马氏架直架牵挂然后悬空足跟,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垫患肢枕长期受压、潮湿不透气、易发生足跟压疮的弊端,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肢新型垫枕的制作方法及其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按常规骨折术后护理.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观察组术后将患肢置于自制下肢新型垫枕上抬高患肢.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使用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自制下肢新型垫枕可显著缓解患侧肢体肿胀、减轻疼痛程度,且制作简单、经济实用、使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蝮蛇咬伤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后3,6 d患肢肿胀周径。结果干预前两组肿胀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 d,观察组患肢肿胀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蝮蛇咬伤中可改善患者的患肢肿胀周径,缓解疼痛程度,减少肿胀消退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活血灵方口服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灵方,2组治疗周期均为14d,观察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凝血5项及患肢周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21d与术后1d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DVT发生率和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d观察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后21d患肢仍轻微肿胀。结论:活血灵方复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