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使用记号笔标记桡动脉大致走向后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4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针头采血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液针头采血法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81例高龄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直入法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予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不同穿刺路径两组穿刺情况(用时、成功率、穿刺次数),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观察患者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短、次数少,且1次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同时患者术后腰背痛发生少、疼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切皮时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下肢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选择侧入法穿刺,1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麻醉效果理想,术后腰背疼痛发生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桡动脉采血的12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病人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穿刺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以提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3 h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桡动脉内径。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右侧桡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右侧远端桡动脉内径与传统桡动脉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455、0.470,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可缩短压迫止血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途径。方法:收集需要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共10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接受改良静脉穿刺法,将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改良穿刺法能够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疼痛,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在桡动脉穿刺前局部湿敷的止痛效果和对桡动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将15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78),对照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前用1%的利多卡因2ml皮下注射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实验组患者术前以穿刺点为中心用2%利多卡因联合25%的硫酸镁纱布湿敷30min,湿敷结束后即常规用1%的利多卡因2ml皮下注射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并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25%,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0.05);实验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无痛8例,轻度疼痛32例,中度疼痛38例,重度疼痛2例,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5)。结论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局部湿敷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桡动脉穿刺或拔鞘时的疼痛,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减少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提高穿刺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式静脉穿刺法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患者总计420例,均为我院急诊输液室输液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将其等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接受改良式静脉穿刺操作,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穿刺操作,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改良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技术可明显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升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控制疼痛的方法。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2月门诊静脉输液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操作方式,观察组穿刺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同时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技术。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指导和改良静脉穿刺技术可提升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臂两种不同摆放体位行桡动脉穿刺的效果。方法按照手术顺序编号,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置入桡动脉鞘,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穿刺置入桡动脉鞘。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入桡动脉鞘所需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穿刺置入桡动脉鞘所需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实施桡动脉穿刺,其能最大限度暴露桡动脉穿刺点,且保证穿刺部位稳固,从而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缩短穿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98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组100例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手部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手部肿胀程度及手部麻木、疼痛时间2 h、皮肤水泡、睡眠障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桡动脉闭塞的发现及处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穿刺点出血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既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高璠 《天津护理》2014,(2):156-157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60岁以上的老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45~60°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20°角度穿刺法,对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率、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45°~60°角度静脉穿刺法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刚入科需要动脉采血的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经桡动脉进行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指垂直采血法采集桡动脉血可提高1次采血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动脉抽取动脉血气标本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将需要抽取动脉血气的老年患者106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观察组采用背伸手掌、绷紧手腕新方法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率、患者感觉疼痛率、皮肤淤青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感觉疼痛率、皮肤淤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患者绷紧手腕、背伸手掌,在此条件下完成动脉血气标本的抽取操作,能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能明显降低皮肤淤青发生率,该方法简单、实用、方便,是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气标本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巡回护士维持手术患者麻醉体位对麻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巡回护士维持穿刺体位的观察组和无巡回护士维持穿刺体位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术中血压及心率、术后疼痛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疼痛评分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巡回护士维持手术患者麻醉体位可以有效提高麻醉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择期行TRI治疗的患者135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679例,超声组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选择桡动脉穿刺入路,对照组行常规肉眼下右桡动脉穿刺入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术前经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79例患者中129例存在前臂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19.00%(129/679),129例患者中仍有120例患者最终选择右侧桡动脉入路,9例患者术前更换为左侧桡动脉入路,手术总成功率为98.67%(670/679).对照组术后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12例存在前臂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16.49%(112/679),手术总成功率为98.53%(669/679).两组前臂动脉解剖变异率和手术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55/679),与对照组10.9%(74/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2,P=0.015).[结论]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前臂桡动脉可帮助TRI选择合理的动脉入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头皮静脉逆向穿刺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小儿外科需行头皮静脉穿刺术患儿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顺向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逆向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回血率、回血时间、穿刺疼痛程度、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与回血率高于对照组,穿刺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头皮静脉逆向穿刺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与回血率,易于固定,减少穿刺疼痛及其并发症,提高舒适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行桡动脉测压管置入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19例心内直视术行桡动脉测压管置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9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内直视术行桡动脉测压管置入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7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生命体征变异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采血操作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变异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采血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开胸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开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研究者制定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的一般心理护理,分别测定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血压、心率及术后身体恢复有关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拔出引管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也明显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05,3.47,2.98,2.09;P〈0.01)。结论高龄开胸手术患者术前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速其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