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止泻贴敷脐治疗小儿泄泻柯友洋(解放军庐山疗养院332900)范水莲(江西省永修县中医院330300)关键词小儿泄泻,中医药治疗笔者使用名老中医之验方“止泻贴”治疗小儿泄泻,收到满意效果:吴茱萸6g、苍术6g、胡椒7粒共粉碎成粉末,混和均匀备用。每次取...  相似文献   

2.
一种外贴肚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新药“小儿敷脐止泻散”,最近由河南省安阳第三制药厂研制成功。小儿敷脐止泻散治愈率为72.29%;显效率为86.74%,总有效率94.61%。76.41%的患者在3d内腹  相似文献   

3.
方药组成及用法:吴茱萸、公丁香各30克,肉桂15克,广木香、炒车前子、胡椒粉、五倍子各10克。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粉1.5—2克,然后用醋或酒调成饼状,置于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1~2天换药一次。患儿有脐炎或皮肤过敏者忌用。典型病例:徐××,女,2岁。1983年7月23日初诊。患儿经常腹泻水样或蛋花样便,一日7~8次,纳差,腹稍大,消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小儿敷脐止泻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定性鉴别黑胡椒,采用RP-HPLC法测定胡椒碱的含量。结果:TLC法可以鉴别黑胡椒。胡椒碱在25.88~3 235.00 ng之间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 995);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为0.77%。结论:该方法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小儿敷脐止泻散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拟止泻散贴脐治疗小儿腹泻19例,全部治愈。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连10克,黄芩15克,砂仁、米壳各6克,焦山楂20克,五倍子5克。将上药研末,混匀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面适量,以陈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窝,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去掉。一般贴2次即愈。典型病例:李×,男,2岁。腹泻2天,日泻稀水样便10余次。伴纳差腹痛,哭闹不宁。查指纹紫暗。予止泻散贴脐一次,腹泻即减为每日3次,  相似文献   

6.
7.
8.
周俊英 《光明中医》2016,(11):1652-1654
目的探讨小儿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回顾,对小儿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实践,配合中医护理明显加强治疗效果。结果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结论实践证明,脐疗法作用缓和、疗效好、能持续刺激穴位、无痛苦、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容易学习、便于推广且没有不良作用,病儿易于接受,是一种治疗儿科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3-09~1994-12采用中药止泻贴敷脐对36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治疗,同时与我院住院患儿的常规治疗(采用思密达口服)34例对照,并对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凡上述期间3岁以下急性腹泻的住院患儿,病程在5d以内;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  相似文献   

10.
止泻贴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傅沛藩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61)周玉萍主题词婴幼儿腹泻/中医药疗法神阙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以腹泻、腹胀、纳差为其主症,最易耗伤气液,日久导致营养不良,严重地危...  相似文献   

11.
泄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较多见。临床以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特征,或伴呕吐、腹痛、发热等,大便化验见有脂肪球或有少量白、红细胞(重症泄泻除外)。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薄弱,无论外感诸邪、内伤乳食及脾肾虚寒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和肠腑传导失常而发生泄泻。敷脐疗法即针对不同病  相似文献   

12.
从 198 9年以来 ,笔者自拟中药止泻敷脐散 ,应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患儿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2 3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6岁 ;病程 3~ 5天者 2 9例 ,6~10天者 18例 ,10~ 15天者 5例。患儿每日腹泻数次或十数次 ,严重者数十次 ,伴呕吐。治疗方法止泻敷脐散由吴茱萸 6 0 g、炒苍术 6 0 g、公丁香 15g、白胡椒 6 g、木香 6 g组成。将上述诸药焙干研粉 ,混合均匀 ,装瓶密封备用。每次取药粉 2~ 3g,用热稠米汤或醋调匀 ,将调好的药糊温敷于脐部 ,外加塑料薄膜隔湿 ,纱布复盖 ,胶布固定。每 2 …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2至1995年,用上泻膏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35例(其中男78例,女57例;年龄3月~l岁7O例,~2岁56例,~5岁9例;病程1天以内7O例,~3天52例,3天以上13例),效果显著。止泻膏:取丁香、白胡椒、吴荣英研粉,按2:3:5比例混匀后,加适量凡上,林油调成膏状备用。用时取少量止泻膏,捏成饼状敷于脐部,外覆以纱布,用胶布固定。将场效应仪效应带缚惠于患儿脐腹部,通电约Ic分钟,一般取中档,每日1次。经3天治疗后,IOZ例痊愈(大便正常,食欲恢复正常);30倒好转(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质地转软);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14.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 ,四季均可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寒暖不能自调 ,乳食不知自节 ,故易受外邪侵袭。运化失职 ,水湿下注大肠而泄泻 ,笔者自拟散寒止泻膏 :丁香 2g、白胡椒 2 g、车前子 6 g、肉桂 4g ,共研制成细末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渗湿止泻功能。取 3g用水调匀放入脐中 ,用纱布固定 ,每日更换 2次 ,3d为 1个疗程。治疗病例 5 3例 ,痊愈 35例 ,显效 18例 ,显效率为 10 0 %。脐窝正中神阙穴主治胃肠炎之寒证 ,此法药穴相应 ,故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满意效果散寒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腹泻@陈晓燕$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  相似文献   

15.
<正>小儿便秘,主要是指孩子排便规律的改变,如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的诊断主要看患儿大便的性质,即大便干燥、坚硬,其次看患儿排大便的感觉,即使患儿大便正常,但排大便时特别费劲,也可以称之为便秘,至于大便间隔时间,则可因人而异。《理瀹骈文》是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著,吴氏在该书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  相似文献   

16.
脐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位居中焦,主先后天疾病。婴儿生下,首护肚脐,以防风寒外袭而致病。脐间真息,内通于肾,故谓脐为人身之命蒂。肾为一身阴阳之总司,然小儿雅阳未充,雅阴未长,不耐风寒,一有所侵,病必由起,由此致病。治脐最为至要,因药入肚脐,吸收较速,直入脏腑,布散全身,调节各脏腑生理功能。药物敷脐操作简便,易于小儿接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脐又名神阙、气舍,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为冲脉循行之域,与全身经脉相联系,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面角质层最薄,且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薄弱,渗透力最强,药物容易穿透、弥散,易于发挥效用。外用药可在脐部直接吸收,保持一定浓度,充分发挥药效,故而敷脐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而泄泻在治疗中尤其时常应用敷脐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敷脐疗法治疗各证型泄泻,整理如下:1止泻膏药用丁香、吴茱萸、白胡椒、干姜等分,研细末,与少许凡士林…  相似文献   

18.
脐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位居中焦,主先后天疾病。盖婴儿生下,首护肚脐,以防风寒外袭而致病。脐间真息,内通于肾,故谓脐为人身之命蒂。所以《幼幼集成》云:“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  相似文献   

19.
小儿敷脐止泻散治疗小儿泄泻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江红  侯玉文 《河南中医》2003,23(10):35-36
笔者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 ,应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剂 )治疗小儿风寒型、脾虚型泄泻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儿科门诊患儿 ,其中男 6 9例 ,女 5 1例 ;年龄最小 3月 ,最大 3岁 ;病程最长 2月以上 ,最短在 2周以内 ;风寒型 78例 ,脾虚型 4 2例。排除湿热型和伤食型腹泻 ,重度营养不良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 ,体温超过38.5℃者 ;痢疾、金葡球菌性肠炎、沙门氏菌、伤寒杆菌性肠炎、脐部有炎症者 ;伴有肿瘤、休克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关于…  相似文献   

20.
<正> 多汗,尤是夜间出汗,是小儿常见症状,我们自1994年6月~1995年8月用止泻敷脐贴剂治疗100例多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最小年龄为2个月,最大年龄14岁。0~1岁9例,~3岁42例,~6岁38例,~14岁11例。6岁以下占绝大多数(89/100)。伴发佝偻病26例,肺炎14例,上感32例,肠炎18例,不明者10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11年;<1月24例,~1年32例,~3年26例,~6年11例。>6年7例。 治疗方法:用临安康乐保健品厂生产的大鹏止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