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30-130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6.67%,而治疗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6.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下肢肿胀发生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空气波压力仪治疗颅脑外伤后并发的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出现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仪治疗,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肿胀消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颅脑外伤患者,出现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后,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仪进行物理治疗,能够达到较快消肿的效果,并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1 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 572 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根据是否行空气波压力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94 例)为术后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观察组(278 例)为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 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DVT 的发病率。结果:对照组的 DTV 发病率为 1.02 %,观察组为 0.36 %,观察组 DTV 发病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 D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够有效降低妇产科术后 DTV 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长期卧床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干预2周后比较2组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情况,以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及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等情况,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减少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1例。两组均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肽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溶血酶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PT、TT指标均比观察组高,血流平均速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促进妇科术后患者下肢血流循环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结果:术后5天、7天下肢肿胀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对照组15.63%、观察组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较好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DVT发生后主要采用溶栓治疗。近两年来我科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肢消肿,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翠霞 《河北中医》2011,33(4):599-601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56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60岁)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28例应用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照组28例予常规护理指导,比较2组DVT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凝血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护理组DVT发生率为3.5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57%,护理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血流降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和血流量(BF)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护理组Vp、Va和BF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组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术前(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缩短(P〈0.05);术后护理组D-D、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DVT形成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瑞荣 《双足与保健》2017,(10):101-101
目的探讨预防危重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76例病情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ICU常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护理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通过对病情危重患者积极行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仪联合光子治疗仪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导管接触溶栓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行导管接触溶栓治疗的7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36例患者为实验组,所有患者行溶栓导管置入术,在溶栓拔管后当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空气波压力仪机械性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光子治疗仪辅助机械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有效率、治疗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大小腿周径差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胀痛、Homans征、腓肠肌压痛以及股三角肌压痛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拔管后7 d大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拔管后7 d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可以有效提高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1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在住院后两个月内的治疗效果,判断患者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高达17.46%。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为3.17%。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以及护理干预对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114例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样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为所有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所有患者提供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及护理,统计和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形成率17.54%,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形成率为5.26%,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总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以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普外科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当中选取32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疼痛评分,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患肢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是临床护理的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DVT形成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用"随机数表法"将该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DVT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2周后的FIB(纤维蛋白原)和D-Dimer(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2周后的FIB和D-Dimer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DVT针对性护理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有助于改善其下肢肿胀的情况,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郭燕  邱红海  王玲丽 《光明中医》2012,27(11):2318-2319
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泡脚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下肢按摩结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肿胀、肤色、肤温、疼痛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能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