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与血流有关的机械作用力在对血管健康状况的准确控制、动脉结构的调节和重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部位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主要都是通过血液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切应力对内皮的作用而发生的.通过内皮对血液动力的转导和传递导致内皮细胞对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发生生物物理的、生化的和基因调控水平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血流型式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动脉分支和弯曲处的血液涡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而直血管处的血液层流则有保护作用。多项流动腔实验结果表明整合素及与之相联系的Rho小GTP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切应力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整合素通过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动态结合而激活粘附斑和胞质内的的RhoA和其他信号分子,最终上调的基因涉及抗凋亡、细胞周期抑制、形态重建和NO产生,从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总结了近期与切应力信号转导机制有关的发现,认为整合素除了参与细胞粘附与迁移外在切应力信号转导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彦永  张庆  王铭维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607-1608
本文要点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rtery plaque,CAA)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1 原发性高血压与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发病关系密切。内皮细胞可产生多种扩血管物质 ,如前列环素、一氧化氮(NO)以及血管收缩物质如内皮素 (ET) ,血栓素和血管紧张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指内皮细胞在病理因素 (如高血脂、氧自由基、吸烟、高血流切应力 )等刺激下 ,失去正常功能 ,如NO分泌异常及活性降低等 ,其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导致血管痉挛 ,血管异常收缩 ,血栓形成及血管增生 ,它与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有密切关系。内皮功能与EH ,目前认为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与NO的失衡在…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颈动脉位置表浅 ,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 ,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其一般过程包括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局部单核细胞和 或血…  相似文献   

6.
Liu J  Liu Y  Bin BY  Li MY  Huang RZ  Wu WL  Yuan Y  Bin JP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349-1352
目的制备小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探讨近似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狭窄1 d组、7 d组、14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动脉银夹建立腹主动脉局部狭窄模型,超声检测狭窄近心端和狭窄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值;血管标本行HE染色和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动脉病理结构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的强度。结果狭窄动脉近心端和狭窄处分别形成低、高切应力血流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狭窄近心端动脉内中膜逐渐增厚、内皮VCAM-1表达逐渐增强,而狭窄处动脉无明显结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低切应力可较早引起动脉重构,可能通过内皮VCAM-1的介导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切应力则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的影响。方法 设计离体血流循环切应力测试装置,选择15dyne/cm^2、50dyne/cm^2、300dyne/cm^2三种切应力,分别模拟大中动脉处、大中动脉分叉处及病理状态下的切应力,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实验对象,测定切应力分别作用0,0.5,1,2,4,6,10h的内皮细胞内总钙的含量。结果 细胞内钙于切应力作用0.5h时达最高峰值,然后迅速恢复。15dyne/cm^2组峰值最低,50dyne/cm^2组峰值最高,300dyne/cm^2组峰值居中,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切应力分别作用0.5,1,2,4,6,10h的内皮细胞内钙含量与静态对照(0h)间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 切应力可影响内皮细胞内钙的含量,进而改变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流体切应力作用下乙醇对血管内皮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流体切应力作用下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血管内皮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乙醇分别在静止状态下和1 Pa切应力下作用于培养的EA.Hy926内皮细胞1h、2h、4h、6h,不加乙醇组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内皮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在静止状态下无HSP70的表达,在1 Pa切应力作用4h后可见表达;50mg/dL乙醇组不管在有无切应力作用下表达HSP70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0mg/dL和300mg/dL乙醇组在静止状态下作用于内皮细胞4h和2h可见HSP70表达,在1 Pa切应力作用下表达明显增强。绪论中、高浓度的乙醇与流体切应力的联合作用能明显增强内皮细胞HSP70的表达,同时与作用时间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国军 《医学综述》2014,20(19):3491-3493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血管内层流剪切应力由于血流层流与血管壁摩擦产生,可减少内皮细胞炎症发生及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微RNA(miRNA)是一系列高度保守非编码家族性小RNA,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调节目标信使RNA(mRNA)基因表达,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目前认为剪切应力可通过调控miRNA表达,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作用。其中层流切应力可上调miR-19A、miR-101等发挥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潘晓冬  冉德森 《北京医学》2011,33(11):946-947
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高频超声能准确地显示并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狭窄率及颈动脉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程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5例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3组,同时测定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和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程度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8,P<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存在正相加的交互作用(S=1.83>1)。H型高血压与血管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均为引起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血管狭窄程度也逐渐增高,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部位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炎性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糖尿病导致外周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入选的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以判定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率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者比较血清hsCRP异常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②吸烟与非吸烟患者血清hsCR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伴有高血压者血清hsCRP异常率与无高血压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按颈动脉IMT厚度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2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23,P=0.00)、hsCRP(OR=1.012,P=0.00)、LDL-C(OR=2.553,P=0.00)、HDL-C(OR=0.146,P=0.00)、高血压(OR=3.465,P=0.00)和吸烟史(OR=2.276,P=0.0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高血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均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且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脑梗死危险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共同病理机制可能是氧自由基反应及炎性反应,且氧自由基反应及炎性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亦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0—68岁,每位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螺旋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DS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干或分支的栓塞,在行DSA检查之后同时行肺动脉小剂量溶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9例,胸平片共有22种阳性征象占全部胸部征象36种61.1%(22/36),SCTA显示有26支肺动脉血管受累;DSA检查均不同程度显示有肺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肺动脉充盈缺损、分支狭窄或阻塞。结论胸部X线平片可作为肺栓塞首选诊断方法,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较大分支较可靠的方法;肺动脉DSA是肺动脉栓塞最清晰准确的诊断方法。同时藉介入导管灌注溶栓药物也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可调控的兔颈动脉切应力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浓度极化动物模型,初步观察二者对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方法 兔左颈总动脉施以3个狭窄度(30%、40%、50%)的硅胶管环扎手术,以右颈总动脉为假手术对照;饲喂含4种不同胆固醇浓度(0%、0.5%、1%、1.5%)饲料;彩色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值,血管标本行病理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同一狭窄度,左颈总动脉切应力随饲喂饲料所含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胆固醇浓度,左颈总动脉切应力以40%狭窄度组最低;同一样本,左颈总动脉切应力高于右颈总动脉(P<0.05).病理切片及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各组动物左颈总动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S病变.以40%狭窄度组病变更为显著.结论 成功建立了可调控的兔颈总动脉切应力及LDL浓度极化模型,低切应力及LDL浓度极化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波  郑劼  郭舜源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51-1852
目的探讨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6例无血管狭窄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狭窄组颅内段狭窄占明显优势(75.61%),其中又以前循环为多(67.74%)。两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血压病(OR=4.93,P=0.001),高脂血症(OR=4.46,P=0.004)和吸烟(OR=1.67,P=0.000)是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远高于颅外动脉。应对青年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慢性炎性反应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作为血管性疾病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复杂且至今仍不清楚。早期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血压动物血管壁以及血浆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大规模临床药物干预研究证明,一些降压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若干种炎性因子的水平。在此分析基础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临床干预结果与炎性因子相关性,期望能为将来相关临床研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史宝柱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66-126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其与CVD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发生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5%,中、老年组的中重度狭窄的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多分布在颅内动脉狭窄组,而伴高血脂和吸烟的患者多分布在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中;中、重度血管狭窄组的脑梗死和TIA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易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而后者是CV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CVD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09例TIA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60.55%,斑块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史、胆固醇水平、ApoE-B水平相关.青年TIA患者已有早期动脉硬化-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颈动脉球部多发,以等回声、不均回声斑块为主.结论TIA患者的颈动脉AS发生率极高,斑块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血脂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辨析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及患者冠状动脉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09例,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对比证型诊断,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分级、血脂升高与高血压中医证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斑块狭窄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在斑块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这两证型中冠脉狭窄轻度与中度(P=0.004)、重度(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构成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准确的证型诊断可以帮助我们重视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