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疼痛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可减少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肺栓塞、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各注射560例次,研究组采用改良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观察两组皮下出血、硬结面积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硬结面积>2 cm有8例,对照组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1,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疼痛5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结论改良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和硬结例次,降低了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种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后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更换新针头不再排气,针头向下将针管内空气弹向上方后进行注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实验组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方法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实验组的注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建英  梁涛 《护理研究》2006,20(2):327-328
[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方法。进一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将每例病人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改进组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5.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陆建英  梁涛 《护理研究》2006,20(4):327-328
[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方法,进一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将每例病人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改进组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6.
李伟 《当代护士》2008,(9):87-88
目的通过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进一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改进组不仅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而且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小于0.2cm×0.2cm),p〈0.01。结论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7.
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预防皮下出血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玮 《天津护理》2010,18(2):114-115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强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其抗血栓作用优于肝素,作用强度是普通肝素的2~3倍,而副作用却少于普通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等优点,而且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及轻度扩张血管作用,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无需监测凝血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是肝素经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通常选择腹部皮下注射,因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常易引起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造成患者的心理紧张。  相似文献   

9.
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中,改良的皮下注射方法对LMWH所致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2例,均为术前、术后需连用LMWH 5-6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LMWH 2次,d,1次/12h,累计680例次。将9:00注射左侧腹部为对照组(340例次),21:00注射右侧腹部为屏气组(340例次)。同时,为观察屏气时局部压迫时间的作用,每组进一步划分为长时压迫组与短时压迫组,各170例次。结果 屏气组的淤斑发生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11.5%(P〈0.001);短时压迫情况下,屏气组淤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和7.6%,P〈0.05)。结论 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围手术期的LMWH注射过程中,嘱患者屏住呼吸可以明显降低皮下淤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病人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美成 《护理研究》2007,21(7):1822-1823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采用两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方活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情况。[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皮下注射法)和实验组(垂直进针法),各33例,在相同压迫时间下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直进针法可以减少老年病人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减轻局部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35例住院行PCI后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采取在患者腹部两侧用2种方法注射的自身对照法,右侧使用常规注射法,左侧使用改良注射法,每例患者腹部两侧各皮下注射了4次,2种方法交替使用,各完成540针次,比较2种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注射疼痛感、皮下硬结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注射组比较,改良注射组出血和疼痛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出血和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注射法可以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皮下硬结形成,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及减少不良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腹部两侧注射,左侧注射持续10s,右侧注射持续30s。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注射持续30s比注射持续10s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结论延长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间可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分子肝素是一类抗凝药物,由肝素解聚而成,其在预防或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中,低分子肝素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近年来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研究进展,从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前处理、注射手法、推药速度及按压时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三种不同低分子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方法在D-二聚体异常升高复发型流产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D-二聚体异常升高复发型流产患者150例,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B组采用垂直皱褶注射法,C组采用45°皱褶注射法,观察3组患者注射疼痛、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C组总不良反应低于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皱褶注射法优于传统注射法和垂直皱褶注射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7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31例。2组患者均采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指标[活化的凝血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治疗7 d后有无出血、有无心血管事件(严重的心律失常、再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ACT、APTT水平与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AC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ACS疗效确切,且不用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与血液透析中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相关的护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 ,比较与普通肝素在护理方面的不同处理。对 2 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用速避凝 (n =10 )和普通肝素 (n =16)进行抗凝 ,分别测定透析前、透析 2h和透析 4h的APTT ,并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和透析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及两者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普通肝素组透析 2h、4hAPTT明显延长 ,出血发生率高 ,穿刺点压迫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量肝素组 ,低分子量肝素组APTT无明显变化 ,未发现出血和透析器凝血等并发症。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较普通肝素安全、稳定 ,抗凝效果好 ,出血的并发症少 ,较普通肝素有很大优越性。对患者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护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每12 h腹壁皮下注射1次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6400 IU,同一患者8∶00注射后不按压,20∶00注射后按压3 min,注射后12 h测量皮下出血面积,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结果:72例患者共接受腹壁皮下注射569次,不按压283次,按压3 min 286次,共有4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后不按压与按压3 min效果相同,临床建议注射后不按压,在不增加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减轻了护士不必要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红  苗华丽 《全科护理》2008,6(33):3100-3101
目前低分子肝素钙已广泛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由于注射方法不正确,易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严重时出现硬结和坏死,造成病人心理紧张,使病人不乐意接受此项治疗,影响痰病恢复。本文简要介绍了低分子量肝素钙的成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并对改进后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