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时间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该文就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翻修等)后康复治疗时间及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时机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时间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该就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翻修等)后康复治疗时间及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45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52例),并对两组手术时间、疗效、疼痛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疼痛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但手术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疼痛发生率低,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后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P0.05),但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评分较高,且髋关节屈曲、外展和内收活动幅度较大(P0.05),但两组患者髋关节背伸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但在远期效果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均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总有效率(优+良+可)92.16%,全髋关节置换术组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harri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相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均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少,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结核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分析277500山东省枣庄市王开结防院赵海英,李玉景髋关节结核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我院自1986年4月以来对42例此类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将感染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全组共42例...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霞  吴岳嵩  成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10-4811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的必要性及运动过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重点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处方,以期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秋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27-1527,1529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3月31日42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1年4月1日~7月31日42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路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Harri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缩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时间1~2年,功能恢复、无骨折不愈合、畸形及假体松动。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近3年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术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势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全身疾病情况及手术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 THA)通过外科技术,将已磨损破坏的股骨头关节面切除、髋臼软骨面打磨,在关节表面装入人工关节。有 T HA 就有翻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必须施行翻修术(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RT HA )。全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对6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翻修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通过对73例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以了解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应用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73例(91个髋关节)行置换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90个髋关节获得36-72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5分增至术后的平均86.5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2%。结论: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均有良好的临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王强 《浙江临床医学》2007,9(2):251-25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往往术中失血量较大。立止血是一种高纯度酶性止血药,对术中大面积渗血、小血管出血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作者观察立止血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收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1年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疗效,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风险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风险较高但远期疗效更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远期(5~8年)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龄(65~93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未患重大疾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41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2组患者均随访5~8年,对Harris评分(优良率)、有无髋痛、髋臼磨损情况、假体有无松动或下沉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均P<0.05)。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为80.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优良率7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601,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晚期ONF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11-2010-09采用髋部后外侧小切口对2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部疼痛评估等。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平均94分。结论应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创伤小、康复快、髋部稳定性好、患者对于手术更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高美荣 《全科护理》2011,9(35):3251-325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以及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是解决病人的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越来越多。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做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3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并发DVT明显降低。[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