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飒  许天民  林久祥 《口腔医学》2007,27(6):281-283
目的观察不同骨面型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非手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21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及拔牙与否分成3组,分别对各组16项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后骨骼变化有限,咬合关系的改善主要靠牙齿的代偿移动。牙齿的代偿与患者颅面形态和拔牙与否有关。结论不同骨面型或不同类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研究经上颌Le Fort Ⅰ型前移和下颌后退术后的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软硬组织在水平关系上的移动比例.方法对20例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应用手术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的相同测量点在水平轴上的差值,进行相关软硬组织比值计算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下颌测量点的相关软硬组织都有相关关系,r>0.8,P<0.00l.下颌除颏前点移动比值低于1外,其余为11关系.上颌鼻下点与相应骨组织的相关关系较差,r<0.5,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鼻下点与相关骨组织的相关关系较差,受诸多因素影响.下颌骨定点明确.研究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比值变化,可为准确预测术后面容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为安氏Ⅲ类错的矫治提供参考。方法:899例安氏Ⅲ类错患者按照性别和不同的CVM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method)分组,测量治疗前的X线头影片,分析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点。结果:男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升支的高度(Co-Go)在CS2-CS5期增长显著(P<0.05),面下1/3的高度(L1-MP)在CS1与CS2期之间以及CS3与CS4期之间有明显增长(P<0.05);女性患者下颌升支高度在CS1-CS4期均出现显著增长(P<0.05),下颌骨体长度(Go-Gn)在CS3与CS4期有显著增长(P<0.05)。男性患者在CS3-CS4期下颌骨体长度生长最为显著(平均4.8 mm),女性则出现在CS1-CS2期(平均5.2 mm)。结论: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的水平向及垂直向生长在两个生长发育期(CS1-CS2期以及CS3-CS4期)都极为迅速,且可一直持续到成人前期(CS5-CS6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 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 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 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要求以及效果。方法将近5年来完成的安氏Ⅲ类错的34例成人患者的年龄、求治动机、矫治方法及满意度分别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矫治动机以改善美观为主(70.59%),矫治方法以不拔牙矫治占多数(55.88%),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基本一致。结论成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应根据成人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况制定矫治计划。  相似文献   

6.
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ha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采  华安丽 《口腔医学》1989,9(4):190-191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7,(3):233-236
目的使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在三维坐标系中研究安氏Ⅲ类骨性不对称的特征。方法使用CBCT采集41例成年人患者的颅面部数据,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中建立三维坐标系,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骨性结构的标记点的坐标及不对称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眶点、髁突定点、下颌角点的不对称系数呈现由上至下变大的趋势,颏下点的方差齐性检验有统计学差异,而眶点及前鼻嵴点的不对称系数在安氏Ⅰ类与安氏Ⅲ类的统计比较中,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安氏Ⅲ类患者的下颌骨比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颅面部骨性结构的不对称率呈由上至下逐渐加重的趋势。安氏Ⅲ类患者的颅面部硬组织并没有显示相对于安氏Ⅰ类对照组的不对称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颅底的生长发育影响颌面部形态.关于这种影响,国内外学者有较多争议.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安氏Ⅱ类与Ⅲ类错颅底形态的观察,对颅底与颌面形态的关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安氏Ⅲ类偏颌患者下颌对称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颏顶位片分析安氏Ⅲ类偏颌患者下颌对称性.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无偏颌及安氏Ⅲ类偏颌患者各20名,比较其颏顶位片上、下颌骨及磨牙在水平向及前后向上的差异.结果 安氏Ⅲ类偏颌患者髁突、下颌体、下牙弓相对于颅底与Ⅰ类错(牙合)相比,其对称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安氏Ⅲ类偏颌患者在恒牙早期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骨骼畸形,应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定性分析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1例作为试验组,20例恒牙列早期个别正常人作对照组,使用K6_I型下颌运动描记仪描记两组研究对象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同时拍摄X线头侧位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下颌边缘运动范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CP_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支高度及后面高呈正相关;试验组ICP_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体长度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结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与颅面形态的关系和个别正常人不同。  相似文献   

11.
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定性分析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 方法 选择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1例作为试验组,20例恒牙列早期个别正常人作对照组,使用K6-I型 下颌运动描记仪描记两组研究对象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同时拍摄X线头侧位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试 验组下颌边缘运动范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CP-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支 高度及后面高呈正相关;试验组ICP-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体长度 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结论 安氏Ⅲ类错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与颅面形态的关系和个别正常人不同。  相似文献   

12.
34例成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正畸要求以及效果.方法将近5年来完成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的34例成人患者的年龄、求治动机、矫治方法及满意度分别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矫治动机以改善美观为主(70.59%),矫治方法以不拔牙矫治占多数(55.88%),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基本一致.结论成人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应根据成人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况制定矫治计划.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已行双颌手术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治疗前、正颌手术前正畸后和治疗完成后拔与不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上、下颌骨硬组织结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均已行上颌骨Le Fort I型前移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下颌骨发育过度的患者。研究对象被分成两组:术前正畸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组15例,未拔牙组16例。摄取治疗前(T1)、正颌手术前正畸后(T2)、治疗完成后(T3)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测量9个指标值,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治疗前(T1)拔牙与非拔牙组上牙槽角(SD-SN)有显著差异(P<0.05)。正颌手术前正畸后(T2)下中切牙角(L1-MP)和覆盖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3)下中切牙角(L1-MP)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牙组在治疗前骨组织的结构形态上上牙槽骨较非拔牙组更前突,通过术前拔牙正畸内收上前牙长轴后得以改善。正颌手术前正畸后拔牙组下前牙去代偿较非拔牙组更明显,下前牙更直立。  相似文献   

15.
前方牵引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he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颅面软组织的改建探讨前方牵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方牵引治疗15例8~14岁安氏Ⅲ类骨性前牙反he病例,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前方牵引后侧貌改善较慢,一般需半年以上。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前方牵引对上颌软组织影响较大,上唇对硬组织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而对下颌软组织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的家庭聚集性、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Ⅲ类错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95个安氏Ⅲ类错先证家系和208个对照家系进行调查,比较其一级亲属患病率,以二项分布(p+q)n的数学模型及χ2检验判定家庭聚集性。以Falconer回归法进行遗传度的估算。结果安氏Ⅲ类错先证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7.83%,与对照组8.09%相比,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二项分布显示,先证组实际频数大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说明其具有家庭聚集性。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其中男性遗传度为90.79%,高于女性遗传度(71.08%)。结论安氏Ⅲ类错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其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遗传倾向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对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引起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方法对5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和50例正常牙合人作病因问卷调查,将结果用logistic法分析,提取有效病因。结果共有慢性扁桃体炎、遗传因素、咬上唇3项病因进入方程。结论按贡献大小,长期慢性扁桃体炎、经常咬上唇和遗传因素是导致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安氏Ⅲ类错He早期治疗后牙弓间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替牙期及恒牙期治疗功能性安氏Ⅲ类错He对牙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包括替牙早期治疗的25例功能性安氏Ⅲ类错He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六个月。对照组包括恒牙期治疗的15例功能性安氏Ⅲ类错He患者。追踪组包括18例患者,为治疗组完成治疗后,经过三年追踪的病例。治疗组,对照组和追踪组在替牙期及恒牙期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取研究模型。对于每个测量项目计算均值和标准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治疗组治疗的变化。Mann-Whitney检验以比较追踪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模型分析表明,上颌牙弓获得4.9mm间隙,经过三年追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替牙早期治疗功能性安氏Ⅲ类错He可为尖牙双尖牙萌出提供间隙。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Ⅲ类骨性错男性患者的颅颌面三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资料分析无综合症的骨性安氏Ⅲ类男性患者在青春迸发前期是否出现某种程度的颅面不对称。方法使用软件VWorks4.0对5名男性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进行9个线距和6个角度测量,并对左、右两侧的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上颌第一磨牙到上颌面部的位置关系的角度测量数据在左、右侧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5个病例的值均为右侧大于左侧;此外,平面角,即左右PAE连线与平面的交角与0度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都是平面从右到左向上倾斜。结论骨性安氏Ⅲ类男性患者在青春快速生长前期,左侧颌面骨骼结构垂直方向上生长的不足;三维CBCT图像可被用于量化分析该区域的生长发育的畸形。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学》2018,(4):342-345
目的本研究从骨性Ⅲ类错患者的矫治前头影测量指标中筛选出能够预测长期矫治效果的指标。方法选取40例Ⅲ类错的女性患者,初始矫治平均年龄为7.3岁,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在生长发育结束根据覆盖、磨牙关系和面型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成功组(20例)和未成功组(20例)。将以上两组的头影侧位片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得到可以预测矫治预后的3个头影测量指标:S-Ar距离(后颅底长),Pt-SBL距离(翼上颌裂到基准平面距离),AB-MP角度(AB-下颌平面夹角)。S-Ar距离增大,Pt-SBL距离减小,AB-MP角度增大提示治疗预后良好,预测准确率达92.5%。结论 S-Ar距离,Pt-SBL距离,AB-MP角度可作为前方牵引治疗早期Ⅲ类错预后的头影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