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乌头反半夏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贝母反乌头是“十八反”内容之一 ,但贝母分若干品种 ,以川贝、浙贝为代表 ,大多数中医药书籍中均把川、浙贝分条列出 ,但对反乌头问题尚认识不一。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只列贝母 1条 ,在应用中区分川贝、浙贝 ,禁忌中注明反乌头。而《中药大辞典》[1]、《全国中草药汇编》[2 ]、《中华药海》[3 ]都把川贝、浙贝分条列出 ,均只指川贝反乌头。贝母出自《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品。《本草纲目》以前的历代医药文献中均无川、浙之分。清代《本经逢原》始在贝母项下有 :“川产者味甘最佳 ,西产者味薄次之 ,象山者微苦又次之。”《本草从新…  相似文献   

3.
反乌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成  张维霞 《中成药》1999,21(4):213-214
经作者考证:十八反中的乌头应是草乌;其川乌,附子,天雄不在相反之列。  相似文献   

4.
瓜蒌及天花粉反乌头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前者为果实 ,后者为块根 ,功效各有不同。现在某些中医药专著对两者反乌头问题上认识不一。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 ]、《中药大辞典》[2 ] 认为瓜蒌、天花粉均反乌头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 ] 认为只有瓜蒌反乌头。对此 ,笔者以历史文献为据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与同道商榷。瓜蒌出自《神农本草经》,名栝楼 ,只指其根 ,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集注》始载果实的用途。以后历代本草多以瓜蒌指其果 ,以瓜蒌根或天花粉指其根 ,天花粉之名出《图经本草》。瓜蒌根与实的主治自始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乌头汤中加入半夏、贝母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从抗氧化活性角度验证乌头反半夏与贝母的科学性.方法:分别以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对比乌头汤中加入生半夏、川贝母与乌头汤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考察单煎制川乌、制川乌分别与反药及其他组方药配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乌头汤与生半夏、川贝母配伍均会对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与川贝母的配伍降低作用最为明显.结论:乌头汤与生半夏,川贝母配伍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半夏、贝母不反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凌一揆等同志的《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文献考察》(见本刊1982年1、2期)一文,受益非浅.但我在临床上常以半夏、贝母与川乌同用,却收满意疗效,特录告同道。例1:石××,男,4岁。患结核性脑膜炎而入院治疗。余随石季竹老中医会诊:患儿昏迷不醒,痰声漉漉,双目斜视,四肢厥冷,时而抽搐。苔白微腻,指纹青黯。乃属痰浊蒙闭心包,肝风内动,宜《金匮》赤丸方损益:制川乌、法半夏、石菖蒲各6克,云苓9克,细辛1  相似文献   

7.
十八反药物半夏乌头同方应用的文献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白及不反乌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根林 《河南中医》1996,16(4):252-253
  相似文献   

9.
乌头与半夏配伍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与半夏配伍小议王亚南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主题词乌头半夏药物配伍禁忌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即所谓的配伍禁忌。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十八反”中...  相似文献   

10.
乌头与瓜蒌、半夏同用治疗心绞痛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蒌、贝、蔹、芨攻乌"是中药"十八反"中明确提出的.笔者一次偶然失误,给一位心绞痛患者应用瓜蒌桂枝半夏汤合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味,不料服用1剂后,心绞痛消失,5剂服完诸症均除.笔者经过平时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在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只要抓住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乌头与瓜蒌、半夏相反药物同用,不但没有副作用,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药治疗疾病,传统的理论认为是用“草木之性,以纠人体之偏”,药有温凉寒热,人有阴阳偏盛偏衰,根据人体阴阳气血失衡状况,选择适合病情需要的药物配伍成方,是中药学和方剂学研究的共同目的。中药配伍,前人有“七情合和”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药物配伍时,宜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但是在医疗实践中,并非完全如此,同方使用十八反药物者,在古代医药文献中也常有所见,经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收方剂的全面筛选,发现405首同方应用十八反药物半夏、乌头者,现简要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和历史特点经对《中医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头半夏散镇痛作用和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致敏性。方法:用乌头半夏散和对照药(相同处方但缺半夏)"缺半夏散",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豚鼠过敏试验。结果:乌头半夏散对醋酸扭体有非常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体重两药均无明显毒性及影响;乌头半夏散对豚鼠无致敏性;对照药对豚鼠有轻度致敏性。结论:乌头半夏散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优于非反药"缺半夏散",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和致敏性,并提示反药乌头半夏配伍外用有提高镇痛作用和抑制皮肤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方运用半夏配乌头(附子)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探索经方运用半夏配乌头的古代认识,历代沿袭,以及半夏、乌头(附子)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半夏配乌头(附子)是否产生新的毒性,半夏配乌头(附子)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总结临床实践如赤丸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和冠心病、心肌缺血,附子粳米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4.
Shen H  Zhu LY  Yao N  Wu J 《中药材》2011,34(6):937-942
目的:建立HPLC-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并用于研究大鼠口服3种含附子煎液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动学变化。方法:3组大鼠分别灌胃附子煎液(A液)、甘草附子单煎合并液(B液)、甘草附子合煎液(C液),附子剂量均为1.5 g/kg,HPLC-MS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用DAS 2.0数理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与附子配伍后,三种乌头碱的Cmax、AUC均降低,MRT、t1/2均延长,Tmax无明显变化。甘草附子合煎液相比于甘草附子单煎合并液,Cmax、AUC更低,MRT、t1/2更长。结论:甘草能够显著影响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鸟头与半夏间半量、等量、倍量配伍剂量外用对镇痛效应和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观察鸟头与半夏配伍剂量的外用镇痛效应;(2)采用家免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不同配伍剂量外用对皮肤的急性毒性。结果:(1)镇痛效应:乌头:半夏(1:0.5)在浓度为66.7%时,对醋酸扭体有明显抑制(P〈0.05);乌头:半夏(1:1)在浓度为66.7%和33.4%时,均能显著抑制醋酸扭体(P〈0.01、P〈0.05);乌头:半夏(1:2)在浓度为66.7%时亦能明显抑制醋酸扭体(P〈0.01)。(2)皮肤的急性毒性:乌头:半夏犬剂量(浓度为78%)动物死亡率:1:1为3/4、1:2为3/4、1:0.5为3/4;乌头:半夏中剂量(浓度为39%)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2/4、1:0.5为1/4;乌头:半夏小剂量(浓度为19.5%)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1/4、1:0.5为0/4。结论:镇痛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比例以1:1为好,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增强镇痛疗效作用;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1:2毒性较大;乌头:半夏1:1毒性较小,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相互抑制毒性作用,随着剂量的变化毒性拟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半夏剂量超过乌头时毒性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附子配伍半夏、瓜蒌、贝母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十八反”的配伍禁忌中,查阅古今著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八反”的理论应用应重新认识,只要辩证准确,药物依法炮制,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剂量及给药途径,对某些顽固性的疾病,可产生更显著的疗效。同时也证明处方配伍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对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HPLC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制川乌单煎相比,配伍黑豆、防风的乌头汤与原乌头汤中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由1 338.86 μg分别降至349.26,402.18 μg,制川乌配伍防风则降低至680.01 μg,制川乌配伍黑豆则降至667.59 μg。 结论: 乌头汤配伍防风、黑豆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碱含量,为揭示制川乌减毒配伍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在乌头汤中制川乌配伍后对乌头碱型生物碱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SI-MS正离子检测模式分析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对各成分的MS2和MS3谱图进行解析,比较制川乌单煎液与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区别。结果: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检出36个共有成分,制川乌单煎液中有13个成分在乌头汤中未检出,分别为10-羟基焦乌头碱,10-羟基焦乌头原碱,10-羟基焦中乌头原碱,中乌头碱,10-羟基次乌头次碱,10-羟基焦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焦去氧乌头原碱,去氧中乌头次碱,去氧中乌头原碱,3,13-去氧乌头原碱,3,13-去氧焦乌头碱,3,13-去氧焦乌头原碱。乌头汤中10-羟基中乌头原碱在制川乌单煎液中未检出。结论:制川乌配伍后,大量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丢失,成分区别明显。建立的HPLC-ESI-MS可有效分离各种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提供了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辛杨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药材》2015,(8):1728-1731
目的:利用ESI-MS技术对乌头汤及其分别与半夏、浙贝母、川贝母配伍的煎煮液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各药液中生物碱成分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相对丰度比的变化,分析反药配伍对乌头汤中生物碱成分肠内菌代谢的影响。结果:半夏、浙贝母、川贝母均抑制了乌头汤中双酯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说明以上3种中药与乌头汤配伍均有增毒作用。结论:从肠内菌代谢的角度揭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光细菌研究探讨“十八反”配伍药物的临床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代对中药“十八反”配伍看法不一,近年来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亦甚多,结果各抒已见,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了“明亮发光杆菌502测定”“十八反”药物的毒性,研究结果支持“十八反”配伍毒性并不增加,相反有些毒性有所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