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共11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切除率和R0切除率分别为57.0%(65/114)及54.4%(62/114),行全胃切除、远端胃部分切除、近端胃部分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者分别占手术切除者的73.8%(48/65)、16.9%(11/65)、3.1%(2/65)、4.6%(3/65)及1.5%(1/65),分别占R0切除者的75.8%(47/62)、16.1%(10/62)、3.2%(2/62)、4.8%(3/62)及0。7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0.3~7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8%、42.3%和3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行远端胃切除(P=0.002)、KPS评分≥80分(P=0.016),大体分型低(P=0.013)和临床无远处转移(P=0.000)者,手术切除率均较高;R0切除(P=0.000)、大体分型(P=0.005)和临床T分期(P=0.006)为残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原发疾病的良恶性质均不影响预后(P>0.05)。姑息性手术切除、姑息化疗、单纯剖腹手术及最佳支持治疗间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疾病的性质不影响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R0切除是残胃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残胃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切除全部残胃,应尽量避免姑息性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16例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未手术2例,非根治性手术5例,根治性手术9例。根治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44.4%、22.2%。结论定期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胃镜复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附2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 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价手术治疗残胃癌的效果。方法 : 回顾性分析 1980年 1月~ 2 0 0 0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 2 9例残胃癌病例资料。结果 : 本组病例中 ,Ⅱ期 4例 ,Ⅲ期 10例 ,Ⅳ期 15例 ;其中 6例 (2 0 .6 %)施行姑息性手术 ,17例 (5 8.6 %)施行根治性手术 ,6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手术死亡率 8.7%(n =2 ) ,根治性手术后 1年、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5 5 .6 %和 41.7%。结论 : 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残胃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残胃癌31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诊治技术的提高与先进技术的应用,残胃癌的发现率有所增加。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1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复发胃癌及残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复发胃癌及残胃癌的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科(110001)刘强综述王舒宝审校胃癌根治手术后仍有40%以上的病人复发。与大肠癌相比胃癌的恶性度高,复发后的切除率低,预后也较差,故即往对复发胃癌多采取消极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对复发胃癌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20060961 残胃癌49例临床分析/吴红学…∥腹部外科.-2005.18(5).-276~278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49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和手术方式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累积生存率比较。结果:49例残胃癌病人中,早期残胃癌9例(18.4%),进展期残胃癌40例(81.6%),两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9%,47.5%,早期残胃癌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进展期(P〈0.01)。根治性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11例,根治手术组与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个月和12个月,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参5。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986年至1997年间我院校的19例残胃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生存结果,结果:残胃癌缺乏相地异的症状,53.8%患者术前不同程度的贫血,手术切除率及根治切除率分别为78.9%和68.4%,手术并发症率为26.3%,该组叫有5年生存率及13例根治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5%和36.4%,该组4组I期,Ⅱ期,病例术后均得到长期生存;9例Ⅲ根治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stump cancer (GSC) in comparison with patients treated for primary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PPGC). 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ith GSC undergoing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1989 and August 2005 were compared with 194 PPGC patients treated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pidemiologic data, type of treatment, and histopathologic data were evaluated in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overall 5-year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was 42% for resected GSC patients in comparison with 37% for resected PPGC patien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rvival rate detected between these 2 groups.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gastrojejunal anastomosis by the carcinoma was shown to be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GSC. CONCLUSIONS: In summar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utcome between GSC and PPGC has been detec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999年2月至2010年2月因胃良性病而住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将术后发生残胃癌(残胃癌组)和未发生残胃癌(残胃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两组的一般情况、长期吸烟史,以及术后胆汁反流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等进行比较,以进一步分析残胃癌可能的病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共有8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32例发生残胃癌,57例无残胃癌发生。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第一次手术方式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残胃癌组与残胃组胆汁反流率比较为87.5%vs.57.9%,P〈0.01;Hp感染率比较为84.4%vs.56.1%,P〈0.01;长期吸烟史比较为62.5%vs.40.4%,P〈0.05。长期吸烟史与无吸烟史胆汁反流率比较55.7%vs.32.1%,P〈0.05。结论单因素考察证实,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Hp感染、长期吸烟史是发生残胃癌的高危因素,BillrothⅡ式手术不是发生残胃癌的独立风险因子,吸烟可促进胆汁反流的发生,控制胆汁反流、Hp感染和戒烟有望降低发生残胃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子卫  韩文妙 《腹部外科》2001,14(5):267-269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14例残胃癌。结果 残胃癌多见于男性 (13∶1) ;初次手术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12例 ;初次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 15 .5年 ;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饱胀、腹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等。残胃病变有 7例在吻合口。11例施行手术 ,其中 2例行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 ,7例行捷径手术及造瘘手术。病理检查有 8例为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结论 残胃癌多发生于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 10年以上 ,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 ,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 ,男性多于女性。当胃切除术后 10年以上 ,出现胃痛症状 ,上腹不适、饱胀、消瘦 ,或不明原因的贫血、上消化道出血 ,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等 ,应考虑到残胃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 ,早期施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贲门癌手术后的远期生存率方面,比较经腹与经胸两种手术入路的疗效.方法 对244例经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经腹与经胸两种手术入路患者1、3、5年生存率及切缘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切缘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切缘阳性与切缘阴性病例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入路选择应个体化,对食管明显受侵患者,应采取经胸入路手术,以降低上切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外科诊治残胃癌6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癌(GSC)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998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62例G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外科治疗手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GSC的组织分型:高、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41例。病理分期:I期3例,Ⅱ期10例,Ⅲa期22例,Ⅲb期12例,Ⅳ期15例。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6%、52%和10%,其中37例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60%和25%,25例行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0%、30%和0%,根治性切除组与姑息性切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GSC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式、手术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五科于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65例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按照肿瘤所在位置分为两类:膈面生长型PHCC组(27例)和脏面生长型PHCC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肿瘤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和远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膈面生长型PHCC组相比,脏面生长型PHCC组具有更大的肿瘤直径(9.8 vs6.2 cm,P=0.048),更可能合并破裂出血(31.6% vs 11.1%, P=0.046)和伴有微血管侵犯(71.1% vs 44.4%,P=0.03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膈面和脏面生长型PHC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和31.6%,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在远期预后方面,该65例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2.6%、51.5%、41.6%和78.3%、60.3%、35.1%。膈面生长型PHCC组的1、3、5年OS和RFS分别为88.1%、64.0%、47.4%和85.0%、55.0%、45.9%,显著高于脏面生长型PHCC组的78.7%、42.7%、37.4%和73.4%、33.8%、3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合并肝硬化、Child-Pugh B级、脏面生长型PHCC、合并破裂出血、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P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脏面生长型PHCC、合并破裂出血、合并微血管侵犯、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PHC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CC是一类特殊类型的HCC,肿瘤体积较大,手术切除是主要根治性手段,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0%以上;膈面生长型PHCC的远期预后优于脏面生长型PHCC,肿瘤生长部位是影响PHCC患者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θ��28���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了28例残胃癌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4.3%。首次手术B-Ⅱ式22例,占84.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8.3年。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占50%,残胃小弯侧42.9%,贲门部7.1%。结论 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近端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因胃良性病变曾行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的残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残胃癌根治术,腔内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26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中肿瘤位于残胃底贲门9例,位于残胃空肠吻合口1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残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及腔内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时间(152.3±21.3)min,重建消化道时间(38.6±12.5)min,术中出血量(55.1±21.8)mL。平均清扫淋巴结(28.1±7.4)枚。上切缘距食道贲门连接线中位距离2.5(2.1,4.6)cm,距肿瘤上界中位距离5.5(4.1,6.2)cm,上切缘均未见阳性。辅助切口平均长度(4.1±0.8)cm。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5±11.2)h,流质进食时间(19.1±8.6)h,术后住院时间(7.8±1.9)d。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发生率为3.8%(1/26),辅助切口感染1例。Ⅱ级发生率为7.7%(2/26),其中炎性肠梗阻1例,腹腔感染1例,予保守治疗痊愈。无Ⅲ级以上并发症,无吻合口漏、出血、梗阻及手术相关死亡。26例病人均存活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2个月。食管空肠吻合口大小(4.6±0.5)cm,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为7.7%(2/26),反流性食管炎11.5%(3/26),无吻合口狭窄、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者。结论应用完全腹腔镜技术行近端残胃癌术根治因胃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Ⅱ式吻合)的病人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并有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Eighty-nin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were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chemo-immunotherapy regimen that consisted of active immunotherapy with Vibrio cholerae neuraminidase (VCN) treated autologous tumor cells admixed with BCG and drugs including cyclophosphamide, mitomycin C (MMC) and 5-fluorouracil, followed by long term tegafur (FT) and immunomodulators. This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Stages III, IV and unresectable or recurrent carcinoma, compared to that of historical controls.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treated with MMC followed by long term FT and immunodulators concurrently, survival rate of those in Stage III tended to improve (p<0.1) and survival rate at 4.5 years in Stage II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1), although it was not improved in Stage IV.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or recurrent tumor, survival time was not significantly lengthened with this therapy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patients given BCG alone in the same treatment schedule (CCI-BCG group). However, none of 19 patients in CCI-BCG group survived more than 15 months, although 4 of 28 patients receiving this therapy surviv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combination chemo-immuno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a selected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