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目的 通过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血液制品和服务.方法 以血站两个规范和一个办法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质量培训作保证,加强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采供血环境监测、血液检测、信息等环节质量管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提高.结果 血站工作有章可循,血液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下,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2.
血液制品的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本文针对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血站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以确保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适应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规范血站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血液制品.方法 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纳入采供血管理中,起草了一系列程序文件,规范了各项标准操作规程.结果 新质量体系的运行,使我站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我站的采供血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 以ISO9000为框榘,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建立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为现阶段血站较为可行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顾客供优质的血液制品和服务.方法 以血站"一法两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质量培训作保证,加强仪器设备及重要原辅材料、采供血环境监测、血液检测、信息等环节质量管理施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提高.结果 血站工作有章可循,血液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下,为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献血者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以《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管理思想为指导,加强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结果 血液采集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结论 加强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能有效保障献血者健康,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规范其质量管理,确保血液质量.方法:以ISO9000为框架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将规范中新要求新内容增加到原体系中,使体系持续改进.结果: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组织、机构和法律等最基础层面为血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奠定基础,确保血液质量.结论:以ISO9000为框架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领导亲抓全员参与、制订体系文件、加大培训力度和加强监督评估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使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邱淑华  陆蓉  蔡健 《微创医学》2004,23(2):254-25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基本标准>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保证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倍受重视,但从血站原有的管理模式来看,其与体系化、标准化管理尚有距离,难以保证血站血液产品的质量要求,而现在输血传染病引起的法律诉讼及纠纷时有发生,为防范于未然,保证血液质量,更好服务于献血者及患者,应尽快建立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血液质量是血站血液管理的中心问题,通过加强血液管理工作来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合格血液。通过对血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对如何加强血站血液管理提出建议,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血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血液由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1962年,隶属于成都市卫生局。1994年经国家卫生部评审达省级血液中心标准,年采集血液20多吨,是集采供血工作、输血研究、安全血液培训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化血液中心。中心为成都市1030万人口、200多家医院的提供着优质血液制品,解答临床输血中的疑难问题,承担着医疗供血、疑难血型配型、输血研究等任务,还承担各级继续教育的任务,并受委托对省内外血站及医院输血科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血站(库)的技术指导、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心以确保安全用血为核心,狠抓质量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了完整的ISO9000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规范其质量管理,确保血液质量。方法:以IS09000为框架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将规范中新要求新内容增加到原体系中,使体系持续改进。结果: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组织、机构和法律等最基础层面为血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奠定基础,确保血液质量。结论:以IS09000为框架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领导亲抓全员参与、制订体系文件、加大培训力度和加强监督评估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使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With blood given exclusively by volunteer donors, the American National Red Cross (ANRC) Blood Program aims to supply patients needing transfusion with blood products of the highest quality. The use of blood from volunteers, with its established greater safety,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testing to detect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creates an effective system to reduce the risk of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The ANRC has devised a national Donor Deferral System, which i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y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并实施完善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对血站采供血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分析血站各工作环节影响血液质量的要素和关键控制点,进行质量监控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一系列严格、细致的管理与控制,加强了血站对血液质量的管理工作,确保了血液质量,保障了用血安全。结论不断改进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血液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3.
输血科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液输注在临床抢救生命中无可替代,临床输血存在许多隐患,安全用血问题尤为突出。目前,血液质量控制的血站建设部分已有国家标准,而医院输血科的制度建设及管理尚无统一标准,输血科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为这方面的建设提供重要参照依据。文中就输血科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易蓉  古宇 《当代医学》2016,(16):159-160
目的:探讨如何提升采血车工艺卫生质量,确保采供血安全。方法对德阳市2011~2014年采血车工艺卫生进行质量监测和结果分析。结果采血车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3.8%,采血人员手指合格率为94.1%。结论血站采血车的工艺卫生质量是确保采供血安全的重要环节。采供血机构要以质量管理为基础,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工艺卫生质量,促进血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贾丹丹 《中国医院》2012,16(3):23-25
血液是稀缺资源,其用于临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性。血液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满足临床需求、确保血液安全。本文对我国采供血管理工作历程进行简要梳理,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针对血液管理工作关键环节提出可持续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血液透析器复用的不良反应,结合黄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器复用存在的问题,实行安全管理。方法以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为指导,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规范化培训,制定复用透析器使用操作方法。结果无一例院内感染病例及消毒剂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科学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血液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筛除不合格血液,但血液安全之源是血液的提供者——低危无偿献血者。加强献血宣传,开展以人为本的献血者招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进行血液检测,是保证临床用血需要的关键,也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专业技术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方法把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对策与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规范管理和严格质控,是保证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管理和日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通过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规则来规范输血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求来优化软件操作。结果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输血科的管理工作不仅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运行,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绝对避免了错写血型、字迹误差和发放错误造成的医疗纠纷。做到了成分输血、节约用血、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