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晶  柏青  华蕾  张思成  何飞敏  徐小琼 《西部医学》2021,33(10):1440-1445
【摘要】 目的 探讨富硒灵芝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脂代谢的作用,为富硒灵芝可安全用于孕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100只SD大鼠(20只雄性,80只雌性),随机选取12只雌鼠作为正常组,其余68只雌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将雄鼠与雌鼠按1∶4同笼过夜,次日确定妊娠后的所有高脂饲料喂养的雌鼠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35 mg/kg)制备GDM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以及富硒灵芝(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治疗0、7 d和处死前尾静脉取血法收集大鼠血糖,检测血糖变化,药物治疗14 d后处死,收集血液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收集肝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脂,同时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脂代谢酶固醇原件调节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特点。 结果 HE染色结果可见正常组肝细胞清晰可见,纹理清晰,模型组则呈明显脂肪颗粒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有一定好转;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ST、ALT、TC、TG和LDL-C明显升高 (P<0.05),HDL-C明显降低(P<0.05),富硒灵芝和盐酸二甲双胍组均可以明显降低AST、ALT、TC、TG和LDL-C含量(P<0.05),升高HDL-C (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糖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治疗1周和2周后,盐酸二甲双胍组血糖明显降低 (P<0.05),治疗第14天,富硒灵芝高剂量组血糖低于模型组 (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组织中SREBF1 及 ACCα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0.05),SCD和PPARα明显降低 (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改善 (P<0.05)。 结论 富硒灵芝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今后或许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利拉鲁肽对高脂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脏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和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 Coenzyme A Oxidase1,ACOX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是否可以通过上述途径治疗NAFLD.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20只)、模型(25只)以及利拉鲁肽治疗组(25只),模型成功建立后,利拉鲁肽治疗组给予利拉鲁肽60 μg/(kg.d)皮下注射治疗,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参照,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处死大鼠各半,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肝脏病理学可见,空白组细胞整齐光滑,细胞大小均一,没有任何脂肪浸润,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肝脏脂肪沉积,治疗4周后,肝脏脂肪颗粒沉积明显减少,治疗8周后相较于4周组脂肪颗粒沉积进一步减少,但和空白组仍有有一定的差距;治疗组肝功能和血脂相较于模型组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好转,同时其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进一步好转;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后,治疗组大鼠肝脏PPARα、ACOX1 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有一定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个蛋白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代谢、改善肝功能,这可能是通过其增加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PPARα和ACOX1的表达,进而促进肝脏蓄积的脂肪酸的排出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胆盐输出泵(BSEP)在阻塞性黄疸肝细胞表达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阻塞性黄疸高胆汁酸血症的关系,探讨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的活性及内毒素(ET)对BSEP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胆总管结扎组(CBDL)和胆总管结扎再通组(BR),建立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检测各时相点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和ET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FXP和BSEP蛋白的表达,用平均积分光密度(IOD)法检测FXR和BSEP蛋白的表达水平;线性相关分析FXR、TBA、ET和BSEP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Sham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BIL、TBA及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BDL组大鼠胆总管结扎术后,TBIL、TBA及ET水平显著增高(P<0.01);BR组大鼠胆道再通术后TBIL、TBA及ET水平逐步下降,术后7 d组TBIL、TBA接近Sham组水平(P>0.05),ET仍高于Sham组水平(P<0.05)。肝组织中FXR蛋白表达水平在Sham、CBDL和BR组中呈逐渐缓慢增高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中BSEP蛋白表达水平在Sham和CBDL组中呈下降趋势,BR组先下降后上升,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XR蛋白表达与血清TB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03,P<0.05),FXR与BSEP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59,P<0.05),BSEP蛋白表达与血清ET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r=-0.412,P<0.01)。结论:阻塞性黄疸时FXR在BSEP表达调控中并非起主要作用,而是ET致炎症介质的释放下调了BSEP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维生素B1针(甲维比)对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妊娠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甲维比高剂量组2ml/(kg·d)、甲维比中剂量组1ml/(kg·d)、甲维比低剂量组0.5ml/(kg·d)、腺苷蛋氨酸组100mg/(kg·d)。从其妊娠第12天开始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mg/(kg·d),连续6d,同时给药1周。正常妊娠组与模型组均肌注等容积蒸馏水。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甲维比高、中剂量治疗组及腺苷蛋氨酸组均较模型组大鼠流产率、胚胎致死率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TBIL、ALT、TBA、E2水平也降低(P〈0.01),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下调(P〈0.01),大鼠的肝脏病理变化得到较大改善。结论甲维比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对ICP模型大鼠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0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的血清TBA,CHE、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前白蛋白(PA)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肝病患者中血清TBA,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前白蛋白(PA)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TBA、CHE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较敏感指标,将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前白蛋白(PA)综合评价可提高诊断率,且对肝病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富硒灵芝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中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VitD3及喂养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高剂量组、富硒灵芝低剂量组、血脂康阳性药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中血脂、NO、ET-1、TXB2、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富硒灵芝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TC、TG、LDL-C、ET-1、TXB2水平,升高HDL-C、NO、6-keto-PGF1α水平。结论:富硒灵芝能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并对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复制雄性SD大鼠NAFLD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疏肝纽、健脾组、疏肝健脾综合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三七组)、模型组,各组给予相应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UCP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UCP2蛋白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UC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健脾组和综合组UC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UC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使NAFLD大鼠肝组织中UC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NAFLD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干预治疗4周,观察该药对大鼠血脂、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空白组、易善复组肝脏TG、T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同时SREBP-1c蛋白表达水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ABC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对肝脏组SREBP-1c蛋白表达的下调,及对ABCA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NAFL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AL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制备ALD模型,给予生理盐水),低、中和高剂量PDS组(制备ALD模型,给予10、20和40 mg·kg-1PND),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总蛋白(TP)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蛋白激酶B (又称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差,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TP水平降低(P<0.01),IL-12、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PDS组大鼠肝功能明显改善,ALT、AST和TBIL水平降低(P<0.01),TP水平升高(P<0.01),IL-12、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PDS对ALD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p-AKT-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陈多糖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幼龄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茵陈多糖高剂量组[0.8 mg/(kg.d)]、茵陈多糖低剂量组[0.4 mg/(kg.d)]。后三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采用茵陈多糖干预,高剂量组胃灌茵陈多糖0.8 mg/(kg.d),低剂量组胃灌茵陈多糖0.4 mg/(kg.d),对照组、模型组胃灌生理盐水,并于术后2周分别测定各组幼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ndirect bilirubin,DBIL)及肝脏组织层粘连蛋白(laminin,LA)、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例变化。结果高、低剂量组术后2周血清ALT、AST活性及TBIL、IBIL、DBIL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血清LA、HA、PC-Ⅲ及Ⅳ-C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肝脏组织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低剂量组及高剂量干预组肝小叶结构破坏及维组织增生较轻。结论茵陈多糖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幼鼠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颜斌  李婷  彭正良 《广东医学》2016,(5):670-673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以及P4502E1(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高脂饮食组(n=20)及维格列汀干预组(n=20),高脂饮食组及维格列汀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3个月建立NAFL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维格列汀干预组给予维格列汀10 mg/( kg? d)灌胃治疗,高脂饮食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照,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观察其对肝脏切片HE染色特点、肝功能以及血脂、CYP1A1及CYP2E1的表达特点。结果肝脏病理学检测:治疗4周后,空白对照组几乎没有脂肪颗粒,高脂饮食组存在明显的肝脏脂肪沉积,维格列汀干预组肝脏脂肪颗粒沉积明显减少,治疗8周后维格列汀干预组看不到任何脂肪空泡,但仍有一定的炎症反应;治疗4周后,维格列汀干预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LDH、AST、ALT明显降低( P<0.05),γ-GT没有变化;治疗8周后,LDH、AST以及ALT进一步降低;治疗4周后大鼠TC、LDL-C、HDL-C以及T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8周后,相较于治疗4周后进一步降低。大鼠CYP1A1以及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4周时即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8周时基本维持在4周的水平。结论维格列汀可通过调节大鼠脂肪酸w氧化关键酶CYP1A1以及CYP2E1的表达,进而调节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最终缓解NAFLD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顶一颗珠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形态和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阐明头顶一颗珠提取物干预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四氯化碳溶液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头顶一颗珠提取物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n=10)。低、中和高剂量头顶一颗珠提取物组提取物用药浓度分别为0.50、1.00和2.00 g·mL-1,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用药浓度为0.2 g·kg-1。用药4周,实验结束称取大鼠体质量和肝湿重,计算肝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的质地弹性、颜色和形态;计算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及坏死积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大鼠肝脏GRP78蛋白表达水平;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RP78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脏形态结构明显异常,肝指数、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坏死积分升高(P<0.05),GRP7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头顶一颗珠提取物组大鼠肝脏肉眼及微观形态不同程度好转,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及坏死积分、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中GRP7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 (P<0.05或P<0.01)。结论:头顶一颗珠提取物可能过下调大鼠肝组织ERS通路相关分子GRP78的表达抑制或阻断ERS,从而减少脂质合成,加速其分解,发挥抗NAFLD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友新  谭少明  覃成 《海南医学》2011,22(7):117-1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非结合胆红素(IBI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生理性黄疸组62例、病理性黄疸组66例及对照组60例,检测其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未结合胆红素(IBIL)的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比另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黄疸组和生理性黄疸组的TBIL、I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黄疸组的TBIL和IBIL水平比生理性黄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TBIL及IBIL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颇有临床意义,尤其是总胆汁酸对肝实质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更优于肝功能其他相关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硫氨酸维生素B1针(甲维比)对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妊娠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甲维比高剂量组2 ml/(kg·d)、甲维比中剂量组1ml/(kg·d)、甲维比低剂量组0.5 mL/(kg·d)、腺苷蛋氨酸组100 mg/(kg·d).从其妊娠第12天开始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 mg/(kg·d),连续6 d,同时给药1周.正常妊娠组与模型组均肌注等容积蒸馏水.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 甲维比高、中剂量治疗组及腺苷蛋氨酸组均较模型组大鼠流产率、胚胎致死率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TBIL、ALT、TBA、E2水平也降低(P<0.01),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下调(P<0.01),大鼠的肝脏病理变化得到较大改善.结论 甲维比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对ICP模型大鼠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PGC1a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21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n=7)。干预组首先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然后加用姜黄素灌胃4周;NAFLD组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加用姜黄素模拟物灌胃4周:正常组始终常规喂养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G、Tc、AST、AL1a及肝组织TG、TC;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GC1a基因启动子区-260位点的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肝组织PGClctmRNA水平。结果:(1)NAFLD组外周血TG、Tc、AST、ALT及肝细胞TG、TC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以上参数较NAFLD组显著下降(P〈0.05);(2)NAFLD组PGC1a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干预组甲基化率较NAFLD组显著下降(P〈0.01);(3)NAFLD组肝脏组织PGCldmRNA的表达量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PGClctmRNA的表达量较NAFLD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对肝脏PGCl仅启动子区有去甲基化作用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重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比较分析各组中和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1)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极早产儿中TP、ALB依次递减(P < 0.05);CHE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的DBIL、GGT生成、排泄均比极早产儿好(P < 0.05)。(2)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仅TBA增高(P < 0.05);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DBIL、CHE增高,但仅有低出生体重儿DBIL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肝脏功能越差。胎龄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远大于体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青红  阮水良 《浙江医学》2014,(12):1053-1055,107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后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NAFLD造模成功后,给予吡格列酮组大鼠10mg·kg-1·d-1吡格列酮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后处死并留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血红蛋白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改善,MDA的含量显著下降,且该组肝脏组织内HO-1表达较正常组、模型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诱导NAFLD大鼠肝脏组织内HO-1的表达,减弱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改善NAFLD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型黄疸模型,观察各组药物对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钠-牛磺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TCP)和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4(NOX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学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组织中NOX4表达升高,而NTCP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芍药苷低剂量组ALT、TBIL,芍药苷中剂量组TBIL外,其余各剂量组ALT、ALP、TBIL、DBIL、TBA均明显降低(P〈0.01)。芍药苷治疗组肝组织中NOX4表达较ANIT模型对照组表达减少,芍药苷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的NTCP蛋白表达较ANIT组上升。结论:芍药苷具有一定的利胆退黄和保肝降酶作用,且该作用是通过抗氧化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增强肝细胞对血液中胆盐的摄取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TARA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代谢及肝脏形态学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购入的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然后按照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TARAP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正常组饲以基础饲料,饮用自来水,其余各组饲以高脂饲料,持续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4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Ⅰ,CPT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TARAP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脂肪变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RAP能显著提高CPTⅠ的表达。结论:TARAP能提高CPTⅠ的表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提示TARAP通过调节CPTⅠ的表达是其治疗NAFLD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伟文  柯柳华  王芳 《右江医学》2014,42(5):567-56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脏疾病患者178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48例(A组),重症肝炎32例(B组),肝硬化67例(C组),原发性肝癌31例(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CHE、TBA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四组患者血清CHE及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B组CHE明显低于A组(P<0.05),C组CHE明显低于B组(P<0.05),C组、D组两组CHE无明显差异(P>0.05);B组TBA明显高于A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D组明显高于C组(P<0.01).四组CHE、TBA阳性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D组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CHE阳性率明显低于TBA的阳性率,C组CHE阳性率明显高于TBA阳性率(P<0.05).结论 在检测ALT的同时,观察CHE、TBA的变化可较全面了解肝组织损害及功能变化情况,对判断其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