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中枸橼酸钠中毒所造成的低钙症状的发生,选择最佳含服葡萄糖酸钙方式,探讨摸索中毒反应最低的服用模式.方法将480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含服葡萄糖酸钙不同方式进行分组.并对含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男女对枸橼酸钠的耐受情况的差异,并根据首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反应差异探讨献血经验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枸橼酸钠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口唇麻木、肢体麻木、腓肠肌痉挛、心慌及胃肠道反应.本次实验发现每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采集过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中小剂量多次含服组的中毒情况最低,但各组中女性中毒症状明显高于男性,首次献血者中毒症状的反应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根据不同时间含服葡萄糖酸钙预防枸橼酸钠中毒的发生,发现多次小剂量含服葡萄糖酸钙的效果比其它方法明显有效,能够大大降低中毒反应的发生.同时女性机采血小板必要时可加量含服葡萄糖酸钙.首次献血者采集过程中给予适当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中枸橼酸钠中毒所造成的低钙症状的发生,选择最佳含服葡萄糖酸钙方式,探讨摸索中毒反应最低的服用模式。方法将480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含服葡萄糖酸钙不同方式进行分组。并对含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男女对枸橼酸钠的耐受情况的差异,并根据首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反应差异探讨献血经验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枸橼酸钠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口唇麻木、肢体麻木、腓肠肌痉挛、心慌及胃肠道反应。本次实验发现每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采集过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中小剂量多次含服组的中毒情况最低,但各组中女性中毒症状明显高于男性,首次献血者中毒症状的反应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根据不同时间含服葡萄糖酸钙预防枸橼酸钠中毒的发生,发现多次小剂量含服葡萄糖酸钙的效果比其它方法明显有效,能够大大降低中毒反应的发生。同时女性机采血小板必要时可加量含服葡萄糖酸钙。首次献血者采集过程中给予适当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初次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 献血反应率由2007~2008年 3.147%降至2009~2010年 1.075%;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率由47.902%上升至72.043%.结论 加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整体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献血者,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无偿机采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待的124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机采后,两组献血者的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且献血反应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中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及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霍俊梅  吕佩  邵立新 《全科护理》2012,10(24):2252-2254
循证护理是遵循证据进行的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产生的护理观念[1]。目前由于机采血小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采集过程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容量大、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加之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普遍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度不如全血,这不仅影响了血小板采集进程和采集质量,也影响了机采献血者血源的招募、保留和发展。因此,对献血者实施有效护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课题。采用循证护理寻求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运用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站收治的429例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5例,对照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能够改善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在实际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稳定和发展机采献血者队伍.方法:分析献血者状况,在机采血小板前、中、后不同阶段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关爱和尊重献血者.结果:献血者机采血小板过程顺利完成,捐献血小板过程安全、舒适.结论:通过对机采献血者实施个体化、全方位整体护理,稳定和促进了机采献血者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影响。方法从我站选择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有着良好的效果,也可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侯晓岩 《护理研究》2010,(5):1375-1376
随着成分血的临床推广,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使用逐年增多。本血液中心自开展机采血小板以来已采集20000余人次。南于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使用了抗凝剂(ACD—A,主要成分为枸橼酸钠)且采程较长,易对捐献者造成不适,因此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献血者由于精神紧张,采血前休息不好,还有的首次献血,对献血具有恐惧心理,现将对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市的献血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献血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有偿献血转化为无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不仅是对献血者的精神安慰与体贴,同时能减少或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保留献血者,动员其再次献血小板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浅谈以下几点机采血小板的护理体会。1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热情接待每位献血者,认真细致地做好宣传指导工作。采集前应认真观察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对个别献血者存在不良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临床机采血小板用量的逐年增加,对机采献血者的需求越来越大。做好机采护理服务,有利于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维护献血者身体健康,使其安全、舒适、轻松、愉快地完成机采过程,激发他们定期参加成分献血的信心和热情,从而保留自愿献血者。1护理方法1.1机采前护理1.1.1献血者准备机采前1d通知献血者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以免出现脂肪血影响血液质量;保持充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次机采1、2 U血小板对献血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及所得血小板的质量。方法抽选1次机采1、2 U血小板献血者各30名分为2组;采用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观察2组献血者机采后献血者Pl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血块收缩时间、束臂试验和所得血小板的含量的黏附、聚集功能及其生化指标。结果 2组献血者机采后献血者Pl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血块收缩时间以及血小板产品的含量、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及其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 U组6.6%,2 U组1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次机采2 U血小板是有安全性和可行的,采集的血小板产品质量符合《机采成分血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血站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一对一”谈心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后对献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献血满意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献血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知晓血小板作用、对本次献血满意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紧张、恐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应用于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献血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1869人次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有37例,发生率为1.98%,其中轻度反应有32例,占86.49%,中度反应有5例,占13.51%;无重度反应。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穿刺技术,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的探讨100088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高东英许秀兰王春荣杨海平王振平赵海燕90年代,机采血小板在我国临床上迅速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卫生部尚未颁布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标准。为此,本中心质控科对献血者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张轩英 《护理研究》2012,26(15):1417-1418
机采血小板具有浓度高、纯度高、红细胞及白细胞少、疗效肯定等优点,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病人的欢迎.但机采血小板同样也存在献血反应的问题,由于采集方法不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与献全血者的献血者反应不完全相同.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及献全血者的不同的临床症状,探讨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50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达10~38次的献血者(每次间隔期为1~2个月),在首次和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分别进行外周血常规的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统计表明,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外周血小板数与首次采集前、正常值的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和血小板的大细胞比例下降,红细胞的分布宽度增加。结论机采血小板可以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对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04例,将献血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1)机采血小板知晓率研究组为96.08%,对照组为56.86%,卡方检验χ^2=43.59,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0.00%,对照组为17.65%,卡方检验χ^2=19.74,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风险意识评估研究组为(96.57±2.18)分,对照组为(60.12±1.26)分,经检验t=145.8,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降低了献血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二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  相似文献   

20.
320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采血小板是目前我国逐渐推广的一种血小板采集技术。由于机采血小板具有纯度和浓度高,红细胞、白细胞污染少,受血者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的机会减少等优点,为临床所接受。笔者对320人次献血者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的反应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