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白细胞滤除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血液制备最佳工艺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种全血过滤方法,即无菌导管连接法(A法);贮存后过滤法(B法);采用血袋和滤器一体四联袋采血后6h直接过滤法(C法);采用血袋和滤器一体四联袋采血后24~72h直接过滤法(D法);采用血袋和滤器一体四联袋采血后96h直接过滤法(E法)。对过滤前后的血液进行血细胞计数、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脆性实验、白细胞介素2(IL-2)等质量检测,同时计算去白细胞血液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经临床输注后红细胞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s,FNHTR)。【结果】采用不同的过滤方法制备的血液产品质量不同,B法与C法制备血液临床输注后FNHTR和红细胞输注效果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法和E法两种方法与A法、C法、D法三种方法比较去白细胞血液红细胞脆性和游离血红蛋白FHb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前两种方法制备血液保存期末IL-2与其它方法也有差异(P〈0.01)。C法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质量及制备工艺整体优于其它方法,而且能够减少临床FNHTR和红细胞输注无效。【结论】采用联袋采集血液后6h内进行血液白细胞过滤,能够提高临床输血整体疗效,减少红细胞输注无效及FNHTR。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充分混匀的过滤前、后血袋内血样各3ml,分别用血球计数仪计数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分析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供者相关血液参数的变化。同时,将78例(398人次)输注未滤除白细胞血液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作为对照组;127例(645人次)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平均为97.9%,红细胞回收率为92.8%,血红蛋白过滤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FNHTR发生率分别为21.8%和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预防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去白细胞滤器在悬浮红细胞过滤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成分中的WBC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等,通过各种方法减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来预防这些输血不良反应.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清除WBC方法是过滤法,其特点是清除率高,残留WBC少,有效成分回收率高等.现对我中心在2004-06以来将去白细胞滤器应用于悬浮红细胞过滤中的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选择10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相类似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24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2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在10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FNHTR,发生率为16%;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25例,发生率分别为5.83%和20.83%。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少FNH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采用白细胞过滤方式被认为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FNHTR)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产过滤器有血库型和床边型两种 ,笔者观察 2 3例住院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保存前去白红细胞悬液 (使用血库型滤器 )、床边去白红细胞悬液 (使用床边型滤器 )后 FNHTR的发生情况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三联血袋为上海血液中心生产 (红细胞悬液的保养液为 CPDA,保存期 3 5 d) ,白细胞过滤器由南京双威实业公司生产 ,FTS-RC型 ,白细胞去除率为 99.6% ,红细胞回收率为 93 .8%。2 研究对象 本院血液科、肿瘤科住院患者共计 2 3例 …  相似文献   

6.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异体输血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如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即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为了防治因输注白细胞后产生HLA抗体进而引起FNHTR的发生。本院已将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去白细胞输血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制备多袋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去白效果。方法对混合浓缩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观察过滤前后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采用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混合浓缩血小板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99.5%,血小板回收率为88.5%。过滤前后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无较明显变化,但过滤后血小板制品中混入的白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多袋汇集浓缩血小板经去白后,血小板的回收率较高,白细胞的混入量大大降低,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过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及其防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检测,过滤后的去白细胞血液,应用于以往有输血反应的28例患者,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结果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白细胞滤除率99.6%,血小板滤除率77.0%,红细胞回收率96.3%,凝血因子、红细胞脆性无显著变化(P>0.05),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7%,较应用前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4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5.38,P<0.01).结论说明白细胞过滤器前后血液质量没有明显变化,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  相似文献   

10.
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方法对去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悬浮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K+、血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9.9%,白细胞去除率99.993%,血小板去除率>99.76%,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质量可靠,白细胞去除率高,能使输血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滤白红细胞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佛山市地区各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输注红细胞的患者150例,根据采用血液不同的过滤方式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悬浮红细胞,观察组采取滤白红细胞。观察两组FNHTR的发生率以及滤白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液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8%)的FNHTR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滤白红细胞在进行过滤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以及容量低于过滤前(P 0.05),而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蛋白浓度(MCHC)与过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白红细胞预防FNHTR疗效显著,能够降低FNHTR的发生率,血液质量也得到稳定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B-RFQM206CDF(1U)和CB-RFQM406CDF(2U)一次性去白细胞滤血袋,随机抽取采集7h内的新鲜全血60袋(各30袋),观察过滤时间、过滤前后细菌学检测、重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液常规指标等的变化;另取2种滤器血袋各5个批号各过滤5袋血液,比较不同批号滤器间白细胞过滤效果;采用细胞记数仪检测过滤前后血液常规指标,并用Nageotte计数板检测过滤后残留白细胞数、邻甲苯胺法检测FHb含量。结果2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的血液均无细菌污染。CB-RFQM206CDF和CB-RFQM406CDF型滤器血袋血液过滤时间分别为(321.4±132.9)s和(663.3±210.5)s,血液回收率为(91.68±1.80)%和(92.70±2.11)%,白细胞去除率均为(99.998±0.001)%,白细胞残留量为(2.4±0.7)×104/袋和(4.6±1.6)×104/袋,红细胞回收率为(92.49±4.05)%和(91.99±3.28)%。2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血液其它红细胞指标和FHb含量均无明显变化。2种滤器血袋不同批号间的白细胞去除率和红细胞回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2种新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过滤血袋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对照组输注未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白细胞滤除处理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对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浓度无影响(P>0.05)。血液制品经滤除白细胞处理后,Na+、K+、pH值、细菌、白细胞残留量及红细胞回收率等项目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可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滤除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0份库存红细胞进行过滤前后血液学指标监测及3672单位血液过滤后临床应用观察。结果白细胞滤除率为99.7%,红细胞回收率为92.1%,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8%。结论白细胞过滤输血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发生率,达到提高输血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合理输注红细胞剂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方法收集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其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50袋1.5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为(198±22)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8%;血红蛋白含量(35.04±6.24)g,合格率92%;红细胞压积0.52±0.06,合格率92%;白细胞残留量(2.15±0.80)×10~6个/袋,合格率96%;储存期末溶血率(0.13±0.12)%,合格率100%。50袋2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272±26)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5%;血红蛋白含量(51.23±6.38)g,合格率96%;红细胞压积0.55±0.04,合格率100%;白细胞残留量(3.00±1.23)×10~6个/袋,合格率94%;储存期末溶血率(0.27±0.15)%,合格率100%。结论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品无论是1.5 U还是2 U,其质量指标均符合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能满足临床输血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保存前白细胞过滤与保存后白细胞过滤对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6例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输注保存前过滤单采血小板(保存前组)与保存后过滤单采血小板(保存后组),输注后1h及24h后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殖(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考查FNHTR发生率。【结果】保存前组与保存后组其1h及24hCCI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保存前组FNHTR发生率要明显低于保存后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均能有效地治疗血小板减少,但保存前过滤能更有效地减少FNH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使用全血及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带有软壳的白细胞滤器、ACDB方抗凝剂四联采血袋采集全血60袋,随机分为各30袋的甲、乙两组,采血后18-24h内过滤白细胞,甲组为全血过滤,乙组为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过滤后24h内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残留量,于采血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储存期末测定红细胞溶血率。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残留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储存第一周红细胞溶血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第2周、第3周、第4周及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红细胞溶血率显著增加。结论使用全血或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残留量均无差异,但是使用悬浮红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储存第2周之后红细胞溶血现象较为显著,所以在发往医疗机构时,应优先发出使用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保证去白细胞成分血液的效果、提高滤白血液质量,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实际效果。方法统计本站2016年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95 017袋,其中滤白不畅61袋,引起临床过敏反应1袋;随机抽取本站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各48袋,对比分析两者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同时回顾本站2016年发给1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输注合格血液成分,即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2 138袋,悬浮红细胞221袋,根据临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统计输血反应,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是0.04%和5.43%,两组间过敏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滤白不畅发生率0.06%,滤白不畅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率1.6%。结论提高滤白血液质量,防止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美国每年输注的红细胞超过1千万单位,其中1%~6%的输血存在不良反应(Brittingham&.Chaplin,1957;Heddle等,1993;美国国家血液数据中心,1997)。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一种最常见的输血反应(Dzik等,2000),主要由残留白细胞引起。过滤去除血液制品中的残留白细胞不仅能降低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而且也有助于预防某些经细胞内传播的病原体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实际效果。方法回顾本站2011-2015年度发给1家医疗机构临床输注合格血液成分共计70 981袋,其中:未经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22094袋,经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48 887袋,根据回报《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统计输血反应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去白组血小板、血浆、红细胞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0.02%、0.06%,未去白组分别为2.25%、0.07%、0.43%,两组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白组血小板、血浆、红细胞、冷沉淀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0.57%、0.09%及0.09%,未去白组分别为3.60%、0.89%、0.46%、0.40%,两组间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白血液成分能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