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方法 检测52例未经手术首次放疗的患者在3-DCRT治疗前、结束时、结束第1个月及第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变化;观察RP的发生率和程度,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得出V20、V30值;分析肺功能指标与RP发生率、V20、V30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有49例获得随访,49例患者中剔除2例出现肺内复发或肺转移的患者,共47例纳入最终研究,其中RP18例(38.30%);第3个月,FEV1和DLCO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FVC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FVC、FEV1和DLCO与RP的发生均呈负相关(均P<0.05);另外V20、V30与RP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NSCLC患者FEV1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RP患者FVC、FEV1和DLCO均有一定程度降低,V20、V30值越大,RP越严重,可能作为预测RP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勾建强  李强 《河北医学》2014,(9):1518-1519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与COPD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的关系及相关性,为COP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94例40岁以上的COPD患者按BMI值分成低、正常、超BMI三组,分别监测深吸气量( I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 )、一秒率( FEV1/FVC)、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 FEV1/预计值)等五项肺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BMI组相比,低BMI组肺功能指标IC、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BMI组相比,超BMI组肺功能指标IC、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r=0.309 P=0.001)、FEV1(r=0.343 P=0.002)、FVC(r=0.131 P=0.017)、FEV1/FVC(r=0.347 P=0.001)、FEV1/预计值(r=0.306 P=0.001),与BMI呈高度正相关。结论:BMI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适当提高COPD患者体重指数,可以改善肺功能指标,从而有利于COPD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疾病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苏晓 《广西医学》2013,(9):1228-1229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吸入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30例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均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以及健康体检小儿8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 FEV1、PEF、FVC相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 P<0.05),FEV1/FVC%、RV、RV/TCL%则明显升高( P<0.05);临床缓解期各项指标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 P>0.05)。小儿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肺功能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 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还能够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AECOPD患者IL-8、TNF-α及hs-CRP 水平,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呼吸困难指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胆膜透析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分别测定50例尿毒症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BC),1秒钟有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最大啼气流量(V25)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参数,其中30例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治疗2月后进行了上述参数的复查。结果:尿毒症患者的肺通气量和气道功能指标FVC,MBC,FEV1,PEF,MMEF,V25以及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均明显低于正常人,透析治疗后,尿毒症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FEV1,PEF,MMEF和V25明显改善(P<0.05),但肺通气量指标FVC,MBC和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的降低,伴气道阻塞,透析治疗能显著改善气道阻塞,但对肺弥散功能及肺通气量无明显改善,此现象往往反映患者已有继发性肺纤维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患者血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诊疗常规给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与布地奈德治疗。两组均与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2周后进行血细胞因子(IL-17、IL-33、IFN-r)与肺功能(FEV1%、FEV1/FVC)检查。比较其治疗前后IL-17、IL-33、IFN—r和肺功能FEV1%、FEV,/FVC。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细胞因子和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人院前比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IL-17、IL-33明显降低,肺功能FEVl%和FEVl/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细胞因子与肺功能变化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IL-33水平在COPD患者体内明显增高,COPD患者由于气流受限的原因FEV1%、FEV1/FVC会比正常人低,使用辛伐他汀与布地奈德治疗后IL-17、IL-33水平明显降低,FEV1%、FEV1/FVC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辛伐他汀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缓解期患者60例(COPD缓解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AECOPD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CD3+、CD4+、CD8+及 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 COPD 缓解期组在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及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 AECOPD组, 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 AECOPD 组( P <0.05)。 COPD 缓解期组患者 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正相关(P<0.05), 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负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和FVC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肺功能的降低其免疫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8)、Clara细胞蛋白(CC1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和呼气冷凝液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被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62例。将62例患者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32例(A组),COPD缓解期30例(B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6例为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和呼气冷凝液中SP‐D、CCL18、CC16水平,并对各指标与年龄、烟龄、肺功能、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呼气冷凝液 SP‐D、CCL18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且B组SP‐D、CC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血清 SP‐D、CCL18、CC16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且B组SP‐D、CCL18、CC1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P‐D、CCL18水平明显高于呼气冷凝液(P<0.01)。呼气冷凝液SP‐D与烟龄呈正相关(r=0.298,P<0.0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pred)、1秒率[FEV1/FVC(%)]呈负相关(r=-0.318、-0.402, P<0.05);血清SP‐D与烟龄呈正相关(r=0.297,P<0.05),与 FEV1% 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278、-0.298, P<0.05);血清CC16与FEV1% 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358、-0.382,P<0.05);呼气冷凝液SP‐D、CCL18及SP‐D、CCL18、血清CC16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其他指标与年龄、烟龄、肺功能、BMI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呼气冷凝液及血清中SP‐D、CCL18、CC16与COPD急性加重密切相关,监测上述指标可对COPD病情及预后进行监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HR、RR、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第1S用力呼吸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FEV。%)、FEV。与用力肺活量(FVCC)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实验组治疗后PaO2、SaO2、FEV,%、FEV。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治疗期间,实验组排痰困难发生率为3.33%,口感咽痛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的基础肺功能与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81例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常规检测基础肺功能,按常规肺功能分为基础肺功能正常组(51例)和基础肺功能异常组(30例),对2组患者进行5~6周的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比较放疗结束后2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81例胸部肿瘤患者中17例(21.0%)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基础肺功能正常组和基础肺功能异常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8%(5/51)和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放疗前患者的基础肺功能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食管损伤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也是主要剂量限制因素。通过研究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食管损伤的相关因素,比如同时放化疗、平均剂量等,对于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优化,减轻肺和食管损伤的程度,以及更合理地制定综合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肺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常规剂量CT扫描和17例低剂量CT扫描肺癌患者的图像。结果常规剂量组的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常规剂量组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两组图像质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低剂量CT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放射治疗(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48 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 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第2、4、6 周及放疗后2 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不同时期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百分率。结果48 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2.92%;接受放疗的大部分肺癌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目与放疗前相比出现下降;放疗结束后2 周白细胞、粒细胞可恢复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淋巴细胞仍未能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经过升白细胞治疗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但对淋巴细胞无明显作用。放疗后肺癌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低下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肿瘤科的33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组(n=45)和非糖尿病(non-diabetes mellitus, NDM)组(n=287),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将其中接受放射治疗的216 例患者分为糖尿病放射组(DMR组,n=33) 和非糖尿病放射组(NDMR组,n=183),比较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DM组与NDM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 BMI)、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放射治疗的DMR组和NDMR组患者照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2.42%和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糖尿病的NSCLC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危险是非糖尿病组的2.721倍(95%CI为1.253~5.910)。结论:糖尿病为NSCLC 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治疗70岁及以上老年Ι期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30例Ⅰ期肺癌老年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therapy system,TOMO)配合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 (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进行SBRT治疗。周围型病灶为50 Gy/5F,中央型病灶为60 Gy/10F。放疗结束后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8.3个月。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 (local control rate,LCR)均为77.9%,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6.7%和56.4%,1年和2年总生存率 (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6.7%和92.1%。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和3.3%。中央型与周围型病灶相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TOMO配合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对老年Ⅰ期肺癌患者进行SBRT治疗,患者耐受良好,对周围型和中央型肺癌均可取得较好的LCR和O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Nowadays,mostofthepatientswithlungcancer,especiallythosewithcentraltypelungcancercomplicatedwithairwayobstruction,areusuallyinoperablewhentheygotoconsultaphysicianforthefirsttime.Theirchoiceoftreatmentisexternalirradiationwithgammarayswhich,unfortunately,resultsfrequentlyinhighrecurrentrate.Additionaladministrationofintrabronchiallrl92irradiation[1-3]orNd:YAGlaser[4.5]canprolongtheperiodofsymptomaticremissionandincreasetheintermediatesurvivalratebuttheybringabouttheadversecomplicationofbronc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混合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6例不适合做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分别设计单纯调强计划和混合调强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而混合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调强计划(P<0.05).混合调强计划中全肺受照5、10、13、15和20 Gy剂量的体积V5、V10、V13、V15、V20和平均剂量(MLD)均明显小于调强计划(P<0.05).结论 混合调强明显减少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的中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了脏器运动引起的剂量误差,减小了剂量计算误差,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锝气体(Technegas)发生器使用和肺通气显像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接受的外、内照射剂量水平和方法。方法20例锝气体(Technegas)肺通气显像,制备Technegas平均使用高锝(99mTc)酸钠注射液419MBq(370~555MBq)。测定医务人员在加样、给药过程中手套、口罩上沾染的放射性活度,以及接受的外照射当量剂量率。测定6例医务人员口罩和口罩内侧特制面罩上沾染的放射性活度,推测一次性医用口罩对Technegas颗粒的阻挡能力。根据Technegas药代动力学和内照射剂量的有关数据,计算肺内放射性颗粒沉积量,以及由此造成的肺部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一次Technegas肺通气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向石墨坩埚中添加高锝酸钠注射液时手套上的放射性活度为(112.41±272.41)kBq,给患者吸入锝气体时手套上沾有的放射性活度为(6.95±6.15)kBq,整个操作过程中口罩上的放射性活度为(3.13±2.00)kBq。医务人员操作Technegas发生器时接受的外照射累积剂量为(0.69±0.31)μSv,其中最高当量剂量率来自向石墨坩埚中添加高锝酸钠注射液,为(34.25±38.24)μSv/h。一次性口罩对Technegas颗粒的阻挡率达到(85.05±5.65)%。平均有(0.60±0.61)kBqTechnegas颗粒沉积在肺内,造成肺部吸收剂量(0.058±0.059)μGy,有效剂量(0.0096±0.0098)μSv。结论医务人员在整个Technegas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接受的外照射剂量低。根据"ICRP60"提出放射性工作者平均5年内接受外照射有效剂量<20mSv/a计算,医务人员年操作Technegas发生器可达20000次以上。医务人员在整个Technegas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接受的内照射剂量低。根据放射性工作者吸入99mTc标记化合物的年摄入量限值(ALI)为2000MBq,医务工作者在佩戴口罩前提下,操作Technegas发生器的次数可达无限多。  相似文献   

20.
大鼠半胸照射致肺纤维化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辐射致鼠肺纤维化病变发生过程的病理特征及其规律.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给予大鼠右半胸20 Gy单次照射,对照组佯装照射.在照射后1、3、7、14、28、84、164 d共7个时相点,分批活杀大鼠(照射组3只,对照组2只),观察其全肺大体形态改变,取右肺中叶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照射后1、3、7 d可见肺实质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核损伤出现最早;照射后14、28 d肺泡间隔渐加宽,并有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照射后84、164 d出现典型的肺纤维化病灶,肺实变区域有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较多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吞噬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为辐射损伤最敏感的肺实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