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力豪 《重庆医学》2016,(12):1711-1713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和吸烟率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迅猛增长,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75%~80%,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进展期[1],确诊时分期为Ⅳ期者约为30%~40%,且非Ⅳ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会出现远处转移演变成Ⅳ期,自然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2]。  相似文献   

2.
刘洋  侯友芳 《重庆医学》2016,(10):1407-1409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位居第三,但病死率却高居首位。卵巢癌在早期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生癌细胞的转移、侵袭,近期文献报道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为42.9%,但超过80.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会复发,且预后极差[1]。目前,临床上卵巢癌的治疗方法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基础并辅助6~8个疗程的紫杉醇和铂类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其完全缓解可达到70%~80%[2]。然而,高复发率和复发后的高耐药率是导致其高病死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卵巢癌的转移、诊断及治疗等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袁业伟 《重庆医学》2015,(16):2279-2282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1],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2],其病死率约为20%,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体现在组织学形态、细胞起源、突变、转移潜能、疾病分级、治疗反应性及临床表现等方面[3]。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绝经前女性易患乳腺癌,尤其是年轻的非裔美国女性。50岁以下非裔美国女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 NBC )可达39%,同一年龄段白人女性约16%。亚洲女性发病率与白人女性相近,以BRCA1基因突变患者更多见。TNBC与基底样型乳癌类似,但并不等同,T NBC代表了一种在分子分型、病理特性和临床特征更特殊的类型[4]。通过基因表达谱,T NBC进一步分为基底样型(39%~54%),低紧密连接蛋白型(25%~39%),H ER‐2过表达型(7%~14%),导管 B型(4%~7%),导管 A 型(4%~5%),正常乳腺型(1%)。基底样型 T NBC对化疗最敏感,临床完全缓解(cCR)为19%,其次 HER‐2过表达型cCR为9%,导管B型 cC R为7%,其他类型 cC R很少[5]。基于ER、PR和HER‐2受体状态的肿瘤分类对于乳腺癌治疗效果评价及管理很有必要[6]。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肠道转移65例手术治疗分析刘辉彭芝兰王红静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成都610041关键词卵巢癌肠转移肠道手术并发症卵巢癌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死亡率居首位[1]。其转移以癌细胞自肿瘤表面脱落种植为主,盆腹腔内所有脏器及腹膜均可受到浸润,并以肠转移...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中C-erbB2和CD44v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C-erbB2、CD44v5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分析这些分子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相关性,旨在为卵巢癌的发病及转移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连接法检测C-erbB2、CD44v52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41例卵巢癌中的表达。结果 C-erbB2和CD44v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差异极为显著(P〈0.01),C-erbB2表达率与表达强度在中、低分化组织高于高分化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CD44v5表达率与表达强度在淋巴转移者高于无淋巴转移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erbB2和CD44v5表达率、表达强度和共表达率在卵巢癌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C-erbB2和CD44v5分子卵巢癌的发生有关;C—erbB2分子过表达的癌细胞增生活跃,预示着差的预后;CD44v5在卵巢癌的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C—erbB2和CD44v52种分子在功能上可能存在联系,共同在卵巢癌的转移、浸润过程中发挥作用。联合检测C—erbB2和CD44v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对评价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晓煌  黄壮士 《重庆医学》2015,(28):4031-4032
大细胞肺癌(LCLC)是肺癌中少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肺癌的1%,具有恶性程度高,扩散快,早期易发生转移等特点,手术及放化疗效果均不佳[1]。类白血病反应(LR)是机体受严重应激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类似白血病的一种综合征[2],其主要病因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严重烧伤和其他一些疾病。临床上 LCLC 合并 LR(以下简称 LCLC‐LR)的病例十分罕见,特别当感染性疾病未能排除时,诊断往往难以明确,极易造成误诊。本文通过1例 LCLC‐LR 的病例报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致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从而减少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赵蔚  彭亚琪 《重庆医学》2015,(16):2276-2279
骨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其中以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尤为常见[1‐2]。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导致严重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发生,SRE在病变局部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性骨折,膀胱、直肠及生殖系统的功能障碍等,全身性改变包括高钙血症及肾衰竭等[2‐3]。  相似文献   

8.
肺肉瘤样癌( pulminany sarcomatoid carcinoma , PSC)是一组含有肉瘤形态细胞或肉瘤样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1],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3%~4.7%[2]。我院于2012年8月收治1例肺肉瘤样癌伴右股骨颈转移,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婷妮 《重庆医学》2016,(10):1409-1411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1]。在美国每年有超过十六万人死于肺癌[2],贾世杰等[3]在对2002~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病死率水平及变化趋势调查中发现,标化病死率排在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中肺癌病死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肺癌在进展期前通常是无症状的,且有10%是在与肺癌无关的胸片检查中偶然发现的。所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到了进展期,此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受限,而且患者的预后很差。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16.9%[4],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I‐ELCAP)已经证实了Ⅰ期肺癌患者术后的10年生存率可达到88%[5]。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CD44v6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肾脏恶性肿瘤组织30例和正常肾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恶性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E—Cadherin和CD44v6与肾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肾脏恶性肿瘤组织E—Cadherin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4v6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44v6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1)。E—Cadherin、CD44v6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肾脏恶性肿瘤组织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和CD44v6升高在肾脏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雷  杜媛鲲  王娜 《重庆医学》2016,(21):2903-2905
目的:研究GANT61对人肺癌细胞 H1703和 A549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对照(DMSO组),用GANT61处理H1703和A549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li‐1、Gli‐2、E‐cadherin和Vimentin基因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GANT61作用于 H1703和A549细胞后对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观察GANT61作用于H1703和A549细胞后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DMSO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ANT61可下调H1703和A549细胞Gli‐1、Gli‐2及Vimentin mRNA的表达,升高E‐cadherin mRNA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GANT61可以下调H1703和A549细胞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划痕愈合实验显示,GANT61处理组 H1703和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肺癌的EMT与 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中Gli‐1和Gli‐2的异常激活有关,GANT61通过下调Gli‐1和Gli‐2的表达影响肺癌细胞的EM T能力,Gli可能成为抑制肺癌细胞转移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2.
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刘新兰原发性肺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占全部肺癌的20%~25%[1]。就其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来看,有明显的早期插散倾向。80%~90%的病人确诊时已有广泛的远处转移,其中脑转移最为常见。70...  相似文献   

13.
80例脑转移瘤临床分析陈煌基(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脑转移瘤;综合治疗脑转移占脑瘤患者的10%~15%,恶性肿瘤患者尸检中脑转移检出率约5%~30%[1]。本文收集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在我院住院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位于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其治疗模式的选择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食管癌 TNM 分期系统[1-3]。虽然目前以手术为主的化放疗辅助综合治疗使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总体患者的1年生存率仅为75%左右[4],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30%[5],仍有许多患者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6-7]。目前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与肿瘤微转移有关[8-9]。所谓肿瘤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是指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在于血液循环、淋巴道、骨髓及各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但尚未形成转移性结节,且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病理学、影像学等方法难以发现和检测到的一种微量转移特征[10]。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宫颈癌及滋养叶细胞肿瘤,死亡率高,为妇科肿瘤中威胁最大的疾患。卵巢癌的患者早期无自我症状,待临床确诊时60%~70%[1]以上的患者属晚期。由于卵巢癌很少发生血行转移,全身化疗毒副作用大,腹腔内药物浓度低疗效...  相似文献   

16.
43例鼻咽癌腹部转移的超声分析丁战玲(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物理诊断科南宁53002O鼻咽癌是一种局部侵袭性强,远处转移广的恶性肿瘤,其尸检中的远处转移率达76%[1]。为探索鼻咽癌腹部转移的临床规律及B超声像图特征,现对我院1991~1995年经...  相似文献   

17.
软脑膜癌病( 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是肺癌最严重的并发症,约5%以软脑膜癌病为首发表现,尤以腺癌[1]及小细胞癌常见。软脑膜癌病是指原发病灶的癌细胞在脑膜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播散或呈局灶性浸润,而颅内并无肿块形成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2]。随着针对肺癌不断有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和影像技术的进步,软脑膜癌病发病率不断增加[3]。每年新发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其中30%~40%的患者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4],这部分患者中有5%~10%会发展成软脑膜癌病[5]。目前研究提示,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6周,55%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数周死亡,只有20%的患者治疗有效,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6]。可见即便采用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迄今为止,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和哪些患者适合治疗并没有得出满意的结果。本文就肺癌软脑膜癌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分析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观察杨洪滨,杨昭义,乐嘉榕,闫瑞敏,孙小文,郁志龙,索志敏,宋翠芝(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呼市回民区医院)脑转移瘤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肿瘤之一,占脑肿瘤的6%~10%。其中大部分来源于肺癌,其次为乳腺癌、肾癌等[1]。脑转移瘤的治...  相似文献   

19.
32例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占脑瘤患者的10%~15%,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50%。肺癌发生脑转移后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方法的综合治疗,但疗效有限。近十几年来,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ray stereotacti radiotherapy,SRT)已广泛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并证实其肿瘤控制率超过常规放疗和手术。  相似文献   

20.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病死率位居首位[1],且发病率逐年增加。靶向治疗指针对已明确的致癌位点(蛋白分子或基因片段)设计相应治疗药物,药物在体内特异性结合致癌位点并发生作用,使癌细胞特异性死亡。这就要求靶向治疗药物同时具有杀伤作用和靶向作用,卵巢癌靶向治疗中多种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但因其靶向作用差导致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限制了药物的用量及最终的杀伤效能。因此,提高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靶向作用就成了有力的解决措施。找到卵巢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及其配体,将配体偶联药物形成复合物,通过复合物中的配体与癌细胞上的相应位点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药物输送至卵巢癌细胞内,这就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现将已投入研究的可与药物偶联的配体及其对应的卵巢癌细胞表面结合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