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健康管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的首选方案。仅用体质量的变化判断健康管理的效果有其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更详细地观察健康管理对NAFLD患者人体成分的改变,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脂肪肝联合门诊就诊的50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0±13.59)岁,进行6个月的健康管理(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在健康管理前后均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测定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肌肉质量、无机盐质量、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计算肌肉百分比、无机盐百分比、体重下降百分比。干预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NAFLD患者的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肌肉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男性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肌肉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健康管理会改变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男女性的变化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全球患病率约为30.05%~32.40%,并且与多种其他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miRNA(microRNA,miRNA)作为无创生物标志物在NAFLD的发病机制和诊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通过控制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来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miRNA在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具体的调控角色。就miRNA在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15-7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普通体检者1673名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胆囊和脾脏超声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现状和疾病谱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73名普通体检者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58例,检出率为1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5%。女性患病率为12.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相关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性别、年龄、肝功能异常、空腹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其中,以体重指数≥25kg/㎡相对风险度最高(OR=9.942,95%CI4.802~20.576),其次为高脂血症(OR=2.062,95%CI1.285~3.311)及男性(OR=1.810,95%CI1.150~2.811)。结论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与国内发达城市相差不大,在40~〈60岁人群及男性中较高发,肥胖、高脂血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患因素;应积极开展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引起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NAFLD方面涌现出许多新的方法。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FibroScan或FibroTouch等方法对其进行筛查,并结合相关血清学指标对NAFLD进行诊断,而对一些难以确诊的病例还可考虑采用肝组织活检。在治疗方面主要依据患者发病诱因、生活习惯及NAFLD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药物治疗、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对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二次打击"理论、"肠-肝轴"学说,现在又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NAFLD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本文从NAFLD基因组学研究、NAFLD转录组学研究、NAFLD标志物组学研究、NAFLD发病机制组学研究四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铁超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关系紧密,肝脏铁超载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病因两大类,常规采用血清铁蛋白及核磁共振成像来评估。铁作为肝脏损伤和肝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使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和增加胰岛素抵抗产生肝损伤,并对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影响,促进NAFLD进展至肝纤维化。治疗以去铁疗法/抗氧化剂的应用为主。本文对铁超载与NAFLD的关系,铁超载参与NAFLD疾病进展的机制,以及NAFLD铁超载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张秀  龙辉 《医学综述》2021,(1):136-140,145
由于肥胖症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慢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NAFLD发病的原因之一.除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害、肠上皮通透性改变以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增加外,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人们对益生菌补充剂作为NAFLD潜在的治疗方法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朱超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46-154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目前由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研究NAFLD的动物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3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糖耐量正常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的366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及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腹部彩色超声等检查,分析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366例共检出NAFLD67例(患病率18.3%),其中轻度51例(患病率13.9%),中度15例(4.1%),重度1例(0.3%)。31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NAFLD144例(患病率46.3%),其中轻度85例(患病率27.3%),中度53例(17.0%),重度6例(1.9%)。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23.0kg/m2组、23.0~24.9kg/m2组和25.0—29.9kg/m2组中NAFLD患病率及轻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当BMI≥30kg/m2时,两组NAFL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FLD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25.0ks/m2时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BMI〈25kg/m2者(P〈0.01)。且随着BMI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亦明显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高,伴肥胖患者更易发生NAFLD。  相似文献   

14.
蔡泓  陈赟  张治芬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10-12, 16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能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临床研究表明绝经是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绝经不仅增加女性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还可在血脂成分、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肝细胞脂质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对NAFL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本文从7个方面就绝经与女性NAFLD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10mg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组ALT、AST、TG、TC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辛伐他汀用于NAFLD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微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RNA,它通过对目标mRNA的剪切和翻译抑制,发挥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作用。miRNA具有多靶点的特性,至少参与约1/3人类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并且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凋亡,肿瘤形成、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近些年研究表明,miRNA对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因表达、调节脂质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饮食疗法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希  厉有名  虞朝辉  金杭斌  徐磊 《浙江医学》2006,28(10):808-809,851
目的 探讨饮食疗法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同期设正常饮食对照组;8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高脂模型组、单纯饮食治疗组,第12周时全部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并测定其血清脂质、肝功能变化。结果 高脂模型组大鼠于实验8、12周时分别形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血清脂质、肝功能、肝组织学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单纯饮食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饮食疗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窦敬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6):582-582,619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NAFLD患者70例,其中单纯性脂肪肝48例、脂肪性肝炎22例。按临床类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血脂康治疗,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测血压、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及有关指标均显著改善。但两组间同期所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生活方式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有显著疗效,加用血脂康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性肝病 (简称脂肪肝 )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 3种主要病理类型 ,病因上则有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之分。近年来 ,由于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度紧张的工作 ,NAFL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并已成为健康查体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因NAFLD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肝病进展 ,为此 ,进行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NAFLD患者给予为期6个月的膳食营养干预,观察干预后营养素摄入量、生化指标及人体成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每日能量摄入量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蛋白质供能比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脂肪供能比无明显改变;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肪(BFM)及内脏脂肪面积(VFA)显著下降(均P<0.01),体蛋白(P)及骨骼肌(SMM)无明显改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下降(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无明显改变。结论:合理的营养干预有助于NAFLD患者减低体质量及VFA,改善FBG及血脂谱,对NAFLD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