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分析麻风病基本消灭达标后新发病人流行病学特征。方法:1996年1月—2012年12月间,通过疫情监测,线索调查、皮肤科门诊、健康检查、报病奖励等方式,在全省38个麻风病达标县筛查麻风病人。结果:在达标县内发现新发病人38例。结论:达标县内新发病人增加;男性和青壮年发病多见;少菌型病例所占比例较大;早期发现率低;家庭内传染比例较大;非疫源区和边远山区发病率较高;因此通过普及麻防知识,消除社会歧视;加强基层医师麻防培训力度,发挥基层防治网等措施,对于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畸残,将麻风控制在低流行状态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ND-O-BSA、LID-1麻风菌特异抗原为参照,评价各类受检者对7种麻风菌新抗原的血清学反应性,从而筛选出可应用于麻风病诊断的抗原。方法 应用ND-O-BSA、LID-1、ML0098ss、ML0840、ML1632ss、ML2028、ML2044、ML2055ss和46f等9种合成或重组抗原建立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多菌型麻风病(Multibacillaryleprosy,MB)和少菌型麻风病(Paucibacillary leprosy,PB)患者以及来自非流行区、麻风病轻度和重度流行区的健康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结果 ELISA显示7种新抗原中ML0840与ND-O-BSA、LID-1抗原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相近,在对PB患者的检测上,其准确性更显优势,高达72%。46f、ML0098ss、ML2028对MB患者的敏感性依次为86%、79%和76%,但对PB患者的检测只有ML0098ss敏感性达到55%。ML1632ss、ML2044、ML2055ss 3种抗原无论对MB还是PB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结论 7种麻风菌重组蛋白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原性,ML0840与LID-1、ND-O-BSA是目前有应用潜力的抗原,但需在血清学监测中证实其早期诊断麻风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宁市邕宁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2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低流行状态下的疫情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消除麻风病的目标。方法对1995~2014年邕宁区新发现的27例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型、传染来源、发现方式、家属发病情况、患者畸残情况及就诊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年间共新发现麻风病27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75∶1。平均发病年龄(47.93±17.29)岁,平均病期(41.59±37.81)个月,有14岁以下儿童1例;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之比为0.8∶1,总畸残率44.44%,发现方式以门诊被动发现为主。结论邕宁区麻风病基本消灭后,新病人没有得到早发现、早治疗,传染与流行未得到更好的控制。说明既往的一些防治措施在现阶段的效果发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提示了麻风防治力度的减弱,早发现、早治疗仍然是目前控制麻风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近5年新发现患者的情况,进一步指导麻风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 对2001~2005年新发现麻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新发现麻风患者129例,其中临床多菌型75例,少菌型54例,型率为58.14%;男79例,女50例;皮肤涂片阳性95例(73.64%);Ⅱ级畸残17例(13.18%);儿童麻风比例为1.55%;主动发现38例(29.46%),被动发现91例(70.54%);病期在2年以内的81例(62.79%),2005年患病率为0.5/万;近5年发病率为0.72/10万.结论 西双版纳州麻风病疫情与1996~2000年段相比有所回升,流行尚未全面控制,仍有较多的传染源潜伏在人群中尚未发现,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麻风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201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010年全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度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年度共发现新麻风病例1 324例,发现率为0.099/10万,其中儿童占2.9%?多菌型占84.9%?Ⅱ级畸残占22.5%?2010年度共发现复发病例96例,其中35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10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例6 032例,患病率为0.450/10万,其中2 886例尚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全国麻风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地区分布不均衡,重点流行地区为西南省份,如云南?四川?贵州等?麻风病是公众卫生和社会问题,为减轻疾病负担和消除麻风危害,仍需要持续多年的投入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唐慧文 《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527-1529
目的分析亳州市1993-012年新发现的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亳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麻风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012年亳州市新发现的27例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以及型比、发现方式等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3-2012年20年间共新发现麻风病例2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13/10万。男女性别比为3.50:1。平均发现年龄37.29岁,平均延迟期40.52个月,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之比为12.50:1。结论1993-2012年亳州市麻风病基本控制后疫情没有明显下降,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发现病人的延迟期较长,今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早发现、早治疗麻风病人,清除传染源,以期能尽早彻底消灭麻风病。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本文分析的资料来源于《福建省麻风流行病学资料汇篇》中收集至1984年的漳州市麻风病流行的有关资料,以及防治工作年报表,联合化疗报表,病人个案登记表,汇总、统计、处理。2流行概况麻风病在全市11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麻风病人大多数分布于沿海地带,龙海、东山、漳浦、诏安四个县是主要流行区,麻风防治初期属高流行区(患病率>10/万)有6个县,中等流行区(患病率1/万~10/万)有3个县(区),低流行区(患病率<1/万)有2个县(区),其中龙海市累计发现麻风病人数达2132人,占全市病人总数25.2%。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登记麻风病人8468…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8年云南省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可疑症状监测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麻风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运用GIS分析云南省麻风病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 2018年全省共发现麻风病例183例,其中新发174例,较2017年增加了15例,增加了9.4%(15/159);儿童麻风病例3例,占1.7%(3/174);新发病人查菌阳性125例,占71.8 (125/174);2级畸残比为10.3%(18/174),较2017年减少2例,减少10%(2/20);新发现病例确诊延迟时间平均为17.1个月[(17.1±8.9),与2017年相比(29.6±13.1)个月[,平均延迟时间减少了42.2%;2018年新发现病例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45.9%,与2017年发现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34,P=0.029);2018年云南省麻风病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稀疏和集中相间分布的特点,东部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特别是文山州和红河州,西部地区分布稀疏。结论麻风病可...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兴义市和普安县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患者完成联合化疗(MDT)后的复发率,分析MDT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6~2005年间兴义市和普安县所有完成MDT者的有关资料,开展麻风病MDT后复发调查,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平均复发率。结果兴义市384人实施MB方案,MB方案MDT后监测10年,有4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15/100人年;普安县297名MB中有1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05/100人年。10年监测期后,两县/市共有5人复发,未计算在人年复发率中。两县/市124名PB监测5年,未见复发。提示MDT后复发率低,且复发较晚。复发率随MDT前BI值增加而增加。结论MDT远期疗效好,MB患者24个月规则MDT后不需监测,高菌量患者存在高复发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麻风病在一个民族内的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特点。方法 利用广西和贵州两省三县 195 2~ 2 0 0 1年白裤瑶族麻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白裤瑶族总人口 2 .9万人中 ,累计发现麻风病 36 4例 ,积累患病率 13 .2 5‰ ,最高年段 ( 195 2~ 195 6年 )麻风发病率为 12 9.15 /10万 ;②患者分布于 130个屯 ,屯患率为 48.5 1% ;③有麻风病的家庭 2 73户 ,户患率为 5 .77% ,有 2例以上的多发麻风家庭 6 1户 ,占 2 2 .34% ;④发现病人病期平均 6 .2 4年 ,病人男女比值为 1.10。结论 白裤瑶族有较高的麻风发病率和患病率 ,分布广 ,家庭内发病较高 ,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 ,也比其他民族女性高 ,发现病人病期较长 ,具有明显的民族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13.
Leprosy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