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999年至2001年11月,采取半坐位额镜下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58例;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采用仰卧位全麻或局麻下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我科2003年4月~2005年9月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尝试在鼻内镜下行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护鼻中隔黏膜、提高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鼻内镜下选择性采用右侧切口进路施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04例。结果104例中无一例鼻中隔穿孔,均彻底地矫正了鼻中隔偏曲。结论对于鼻中隔向左侧偏曲的病例,采用鼻内镜下右侧切口进路施行手术,术中鼻中隔黏膜保护好,术野清楚,鼻中隔矫正彻底。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鼻成形术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从经典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发展至鼻中隔鼻成形术,已有许多改进。目前的鼻中隔鼻成形术具有保持鼻中隔稳定性、安全(避免鼻中隔穿孔及鼻梁下塌的发生)等特点,但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亦有其优点。我科于1993年开展鼻中隔鼻成形术,现将近6年施行的、可随访的157例患者报告如下,并和随机选择的同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50例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鼻中隔鼻成形术157例,男112例,女45例;平均年龄29.1岁(17~63岁)。症状包括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检查见各种形态的鼻中隔偏曲,如C形、S形、嵴突、棘突、高位偏曲。鼻…  相似文献   

5.
2000年3月~2006年2月我院经鼻内镜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7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隔一蝶安径路行垂体腺瘤印除术的方法。方法:对23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中隔一蝶窦径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结果:23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ml,术后平均住院日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蝶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相比,经鼻内镜中隔一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经蝶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切除彻底。具有良好的鼻内镜操作和显微手术技能,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手术同期治疗鼻中隔黏膜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镜下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黏膜肥厚,恢复鼻腔正常结构,预防并发症,对恢复嗅觉、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及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总结2004-01-2008-12我科收治的67例伴有鼻中隔黏膜肥厚手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对于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91.67%,两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3.33%,与对照组的70.83%、50.00%相比均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NPT阴性率分别为91.67%、87.50%,对照组分别为83.33%、70.83%,两组同时点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NPT阴性率为79.17%,与对照组的45.83%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各项鼻部症状VA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术后1年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与单纯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用于修补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共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鼻中隔穿孔位于鼻中隔前部,穿孔大小0.8 cm~2.0 cm,在鼻内镜下采用邻近穿孔后上方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向前下反转覆盖于鼻中隔穿孔黏膜缺损处,对侧采用穿孔前下方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和鼻底黏膜瓣或下鼻甲带蒂黏膜瓣覆盖修补穿孔。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2例漏出部位在嗅裂,5例漏出部位在筛顶,1例漏出部位位于嗅裂延续至后筛顶,面积大小为0.1 cm×0.8 cm~0.3 cm×0.8 cm。采用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反转覆盖于缺损处,必要时黏膜瓣中间夹层钩突或中鼻甲骨片,外覆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补漏出部位。结果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3个月~3年,未见复发。鼻中隔黏膜转瓣后供区黏膜缺损区在2周后基本上皮化。结论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自身有血供,成活率高,获取容易,取材区域广泛,转蒂距离充足,是修补鼻中隔穿孔和嗅裂和筛顶脑脊液鼻漏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一种符合鼻生理功能的手术,笔者对1995年3月~1999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6例患者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12~61岁,其中16岁以下12例,平均3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做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冠状位加轴位)以了解偏曲的部位和是否伴有鼻窦炎。126例患者中前部偏曲28例,高位偏曲47例,低位偏曲(嵴状突起)26例,后部矩状突起8例,前部偏曲伴后部低位矩状突起12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5例。126例中有98例(136侧)伴…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鼻中隔偏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50年,德国莱比锡(Leipzig)的Samuel Theodor Quelmalz (1696~1758)发表了一篇关于鼻中隔偏曲原因的报道,但是19世纪中叶以前,在世界各类文献中并没有关于鼻中隔偏曲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更显其优越性。1997年12月~2004年5月我院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3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0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适应证及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的同期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35例,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85例,合并下鼻甲肥大22例,合并鼻窦炎、鼻息肉28例,术后给予高膨胀海绵或油纱条填塞。结果135例中术后随访3~6个月者132例。治愈125例(94.70%,125/132),好转7例(5.30%,7/132),无效0例,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广、微创、直视下完成手术、切口无需缝合等优点;对合并有下鼻甲肥大、鼻窦炎、鼻息肉者可行同期手术,术后使用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鼻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势越来越明显。我科自1997年7月以来,开展经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软骨处理的技术方法.方法 所选患者均采取经鼻内镜在左侧鼻中隔面皮肤黏膜交界处作切口.仅分离鼻中隔软骨凹面的黏软骨膜和偏曲之骨性部分双侧黏骨膜,切除重叠之鼻中隔软骨和偏曲之筛骨垂直板、犁骨、上颌骨鼻嵴,在保留的鼻中隔软骨凹面上分别作切口,使其分成数小块.结果 所选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扇动、穿孔及鞍鼻的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对鼻中隔软骨进行整形处理,能够使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得到保留,并有效防止出现术后鼻中隔扇动、穿孔及鞍鼻等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鼻皮样窦囊肿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在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施行鼻皮样窦囊肿鼻内造袋术的新方法。方法报告1例先天性鼻皮样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结果,手术方法、手术效果以及18个月的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先天性鼻皮样窦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结果在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施行鼻皮样窦囊肿造袋术避免了颜面部切口,随访18个月患者情况良好,外鼻无畸形,鼻皮样窦囊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鼻皮样窦囊肿造袋术为先天性鼻皮样窦囊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凡偏曲妨碍生理功能,具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即有手术指征。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部位以及程度的多样化,使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处理一些深在的偏曲时有一定的难度。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在成人中也并不少见,我科自2002年10月~2004年4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1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鼻窦炎治疗的目的是去除妨碍鼻窦引流的各种因素,促进鼻腔结构恢复正常。对于妨碍引流的单纯鼻中隔中、上段黏膜肥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最近尝试在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时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消融肥厚的鼻中隔黏膜,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翻转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翻转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刮除鼻中隔穿孔边缘黏膜上皮,造成新鲜创缘,将下鼻甲黏膜瓣翻转缝合在穿孔的新鲜创缘上,封闭穿孔,两侧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使黏膜瓣与穿孔的新鲜创缘完全贴合。结果全部病例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穿孔。结论该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翻瓣和缝合,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是修补鼻中隔大穿孔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