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查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女性子宫颈上皮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状况。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江西省靖安县地区对35~59岁女性进行人群横断面调查,纳入研究的4 673例受检者中2 491例采用了杂交捕获法(HC-2)方法检测hr-HPV,另外2 182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r-HPV检测并分型。   结果   hr-HPV感染率为11.9%,混合感染占41.5%。在进行了分型的2 182例中HPV52型感染率最高(2.8%),其次分别是58、16和39型。hr-HPV感染率在靖安县山区和平原地区之间无差异,年龄分布则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   结论  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女性hr-HPV感染率与我国其他地区近似,HPV52和58型是该地区优势感染型,hr-HPV感染防治策略应针对不同地域人群的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肿瘤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易感因素,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年间我院肿瘤科收治患者267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272例次,感染率为10.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5.9%);感染人群以肺癌患者居多(34.56%);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贫血程度和白细胞减少程度有关.结论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贫血程度、白细胞水平有关,应注意肿瘤患者的支持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应从思想上加强认识,积极防控是减少肿瘤科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FI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7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对年龄、性别、腰背部疼痛、肿瘤直径、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良性31例(44.3%), 恶性39例(55.7%)。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 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68.8%、52.8%。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原发肿瘤性质、手术方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直径(P=0.001)、手术方式(P < 0.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2)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肿瘤直径 > 10 cm、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完全性切除常提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病例,评估其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恢复迅速,术后1、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50%、20.83%和33.33%;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87.50%、79.17%。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近远期效果良好。肿瘤大小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血液感染菌谱并对其相关危险因子进行研究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并血液感染的重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88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感染, 男性56例, 女性32例, 平均(65.8±24.2)岁。45例生存, 43例死亡。血液感染常见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株(37.8%)、大肠埃希氏菌15株(13.5%)以及白假丝酵母菌9株(8.1%)。单变量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 d、中心静脉插管以及较高的APACHE Ⅱ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合并血液感染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 其中机械通气>7 d为独立的死亡风险因子(OR=6.8, 95%CI: 2.5~18.4, P < 0.001)。  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肿瘤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以减少重症肿瘤患者血液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21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36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最大直径(P=0.022)、浸润深度(P=0.003)、Hp感染情况(P=0.004)均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肿瘤的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2)。   结论   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文芳  郑珊  李丁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7):1292-1293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状况,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早晨痰液样本,采用含有Ⅹ、Ⅴ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嗜血杆菌,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   结果   从7 333份呼吸道标本中检出316株嗜血杆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21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3%、15.8%。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副流感嗜血杆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谱相似。   结论   大多数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嗜血杆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AIT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有效率的影响。   结果   31例完全缓解率(CR)为54.8%,部分缓解率为(PR)16.1%,总有效率为(70.9%),中位生存时间27.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5%,CHOP(CTX VCR ADM PDN)组和COP(CTX VCR PDN)组有效率分别为76.5%和75%,无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AITL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其首发部位广泛,化疗对本病有效率较高。COP化疗方案与CHOP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肉瘤补充广泛切除术的原因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外院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的原发软组织肉瘤患者7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肿瘤的复发转移, 分析肿瘤残留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补充广泛切除术后, 中位随访时间是17.4个月, 其中复发3例, 转移5例, 死亡3例。Kaplan-Meier法计算1年无瘤生存率为93.6%, 3年无瘤生存率92.3%。初次术后肿瘤残留共40例, 占52%。初次手术后肿瘤残留组和非残留组生存无差异。   结论  患者在非计划性切除后肿瘤残留率较高, 接受补充广泛切除术是必要的。补充广泛切除原因多为术前无明确病理诊断, 无影像学检查。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 在临床上应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4例患者中, 102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 2例患者加用垂直胸骨劈开切口, 无手术死亡患者, 所有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 甲状腺腺瘤4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 甲状腺滤泡癌1例。   结论   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 加强术前影像学检查、娴熟的手术技巧、完善的术后管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乳腺手术方式治疗副乳癌的相关注意事项及预后。   方法   收集从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副乳腺癌患者23例,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副乳腺癌的术前检查、术后治疗及预后。   结果   采用保留同侧乳腺手术方式的10例患者术前均行乳腺相关检查,证实双乳未见恶性病灶。术后3例行放疗,接受放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随访至2013年10月,2例出现骨转移。13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中1例出现肺转移。   结论   副乳腺癌确诊时,如双侧乳腺未及异常,可采用保留同侧乳腺治疗副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应注意放射性皮炎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及90例无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感染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11.2)岁;对照组患者男6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3±15.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应用≥2种类型抗生素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敏感性较高(>80%)。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为60%。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结直肠癌组织中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伊立替康(CPT-11)为基础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从而为结直肠癌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筛选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CPT-11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完整病史资料及肿瘤组织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样本中ABCG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BCG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PT-11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BC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达93.2%,癌旁正常肠黏膜ABCG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6%,癌组织较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5)。ABCG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病变部位、肝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2)ABCG2蛋白表达与CPT-11化疗疗效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   在应用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中ABC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印奇  方仪  杨雪  王靖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1):729-733
  目的   比较改良根治手术和乳房Ⅰ期重建手术对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其中改良根治术组30例,乳房Ⅰ期重建组30例,分别给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和自制量表。   结果   两组间基本资料、乳腺癌病理及切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与改良根治术组相比,乳房Ⅰ期重建组患者具有较好的外形满意度(33.2±8.8 vs. 41.1±10.8,P=0.003)。但两组间FACT-B评分和心理影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乳房Ⅰ期重建组患者外形满意度明显优于改良根治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FOLFOXIRI改良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FOLFOXIRI改良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胃癌20例。药物用法:奥沙利铂85 mg/m2静点d1,伊立替康120 mg/m2静点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点d1,氟尿嘧啶2 400 mg/m2持续静点44 h,每14天为1个周期。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缓解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安全性。   结果   中位治疗8个周期,ORR为50%,DCR为95%。中位起效时间为1.6个月,中位DOR为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中位PFS为9.5个月(95% CI:7.309~11.691),中位OS为19.9个月(95% CI:9.754~30.046)。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主要3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0%)、腹泻(10%)、ALT升高(10%),无≥ 4级不良反应。   结论   降低伊立替康剂量的FOLFOXIRI改良方案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异时性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胃癌术后异时性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Log rank检验分析生存情况, 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   本组胃癌术后卵巢转移发生率为3.4%(63/1 856), 平均年龄45岁, 65.1%(41/63)为绝经前患者, 卵巢转移与原发癌间隔时间平均为16个月; 原发胃癌以低分化癌为主, 87.3%(55/63)侵犯浆膜, N2~3淋巴结转移者占68.3%(43/63);85.7%(54/63)为双侧卵巢转移, 73.0%(46/63)同时合并腹膜转移, 31.7%(20/63)行转移病灶完全切除。全组中位生存期13.6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2.0%和9.8%, 5年生存率为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腹膜种植转移、脉管瘤栓、病灶切除范围以及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胃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   结论   有效防治腹膜种植转移是改善胃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后盆腔脏器切除术后盆底结构重建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   1996年3月至2009年1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行女性后盆腔脏器切除术(posterior pelvic exenteration)49例,其中采用移植带血管蒂乙状结肠作阴道成形,并以大网膜充填骶前间隙,一期缝合会阴切口34例。   结果   再造阴道可容两指,长度8~9 cm,壁光滑、柔软、润泽,形体位置与原阴道相近。患者性生活无障碍,膀胱功能良好,无排尿困难。   结论   本术式弥补了直肠癌后盆切除术盆底结构缺损处理困难的缺陷,保留患者的性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由同一手术者进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的106例患者,将其分为超声刀手术组50例和电刀手术组56例,分别进行超声刀开腹手术及电刀开腹手术,比较两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枚数、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   结果   超声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电刀手术组(P < 0.05),淋巴结清扫枚数明显高于电刀手术组(P < 0.05);术后3天引流量、住院总费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超声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电刀手术组(P < 0.05)。   结论   将超声刀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更加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清CA19-9的必要性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13例术前检测血清CA19-9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513例患者中CA19-9升高者86例(16.8%),CA19-9升高与高龄、大体分型(BorrmannⅢ、Ⅳ型)、组织学类型(低分化、未分化)及浸润深度相关。CA19-9正常(< 39 U/mL)和升高(≥39 U/mL)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分层分析显示,CA19-9水平仅与TNM Ⅲ期患者预后相关(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CA19-9升高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7,P=0.008)。   结论   术前检测血清CA19-9可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信息,CA19-9升高可能是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