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微创置管吸引术(56例)和骨瓣开颅术(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快,ADL评定优于骨瓣组。结论 微创置管吸引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术前CT或CT片上提供的颅脑立体定位数据,采用微创定向颅内置管装置医疗器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所有病例术中经单或多靶点径路微创软管脑内血肿抽吸和术后残血尿激酶溶凝引流的方式及对血肿破入脑室积血患者配合腰穿置换治疗。结果血肿腔内置管准确率100%。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血清除留管时间均值:单靶点径路32.2%和6.5d,多靶点径路为56.5%和4.5d,两方法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微创定向脑内血肿置软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方法简易,适宜抢救,创伤微小,疗效确切,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与简易marker法引导置管吸引术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简易marker法引导置管吸引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法引导置管吸引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腔内管长度、留管时间以及术后1、3、5 d的血肿清除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腔内管长度(32.21±4.22)mm长于对照组的(21.43±4.61)mm,留管时间(2.83±1.38)d短于对照组的(3.45±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5 d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60.80±2.35)%、(81.40±1.29)%、(92.26±2.21)%,高于对照组的(57.20±2.19)%、(79.50±1.44)%、(90.26±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法引导置管吸引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于我院进行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血肿在3~6d内基本消失;40例患者临床疗效:13例治愈后出院,16例病情明显好转,8例病情得到缓解,3例治疗无效死亡,总治疗有效率为92.5%。结论微创置管吸引术是一种操作较简单,创伤性较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定位置软管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CT定位置软管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微创组)。对照组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微创组予以CT定位置软管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73.7%,病死率为17.1%,内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7.5%,病死率为45.4%,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位置软管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血肿吸收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微创置管吸引术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6例患者均接受颅内血肿微创置管术,一次置管成功率100%,术后成功引流41例(占89.15%),死亡5例(占10.85%),再出血2例(占3.99%),并发症3例(占6.86%),术后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此护理方法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脑出血(ICH)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以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为主要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ICH后损伤是由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压力所造成的,血肿大小是决定脑出血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微创手术(方体定位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方体定向吸引术治疗脑出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2次/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损(CSS)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Z=2.307,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方体定向吸引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刘生明  朱晓忠  康平  曾文 《江西医药》2022,(11):1835-1837
目的 CT引导下定向多通道置管救治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 在本文中,作者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泰和县中医院神经外科收入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保守组和对照组。每组收入30例患者,保守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采取多通道软管微创治疗,对比对照组与保守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d血肿绝对平均体积、GOS评分、ADL评分。结果 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d血肿绝对平均体积、GOS评分、ADL评分对比保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采取多通道软管微创治疗应用于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颅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定向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治疗前后昏迷状态与恢复效果、总体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定向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明显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与GOS-E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与二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急诊之一,内科保守治疗和开颅清除血肿疗效不够理想,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易耐受、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改善预后等优点,适用于脑内各部位血肿,成为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这需要患者和家属术后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包括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清除和微创脑室体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有效手术方法,可使HICH的治愈率提高,死残率显著下降[1];脑室体外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首选方法。我院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行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10例,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微创手术联合吸引术组(微创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微创手术组在上述基础上行钻孔置管血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于术后2,7,15,30d分别将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术后2~7d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第7天时微创手术组血清炎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天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微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0天时微创组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置管吸引术针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它可以较快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速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定向置软管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方法和策略,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引流管护理。结果本组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各期护理,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微创定向置软管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转归和康复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给以不同方法护理,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有效,提高了生存率,对于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本文总结了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0例临床体会.结果 一个月死亡率19.2%,GOS优良率45.8%,3个月随访死亡率20.8%,GOS优良率69.2%,生存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此方法疗效可靠,愈后良好,简便易行,值得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钻孔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2、7、15和30 d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7、15 d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30 d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效果显著,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防止炎性介质损伤脑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组(C组)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1),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A组、B组(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去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因(15~30 ml中小血肿)基底节区(BJR)高血压脑出血(HICH)内科保守治疗与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SH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后则采取对照组治疗方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3例(9.09%),其中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8例(23.24%),其中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73,P< 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27±1.69)d比(11.46±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6.58±4.02)d比(22.14±4.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0,P< 0.05);治疗后2w、4w及12w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w、4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2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并讨论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手术组30例,非手术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远期恢复情况(GOS分级)。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期GOS分级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手术远期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2年来,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CT引导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