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晚期广泛转移、已不能切除的胃癌的区域性化疗的途径、方法和疗效。作者采用术中经胃网膜右动脉逆行插管 ,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行腹腔置管 ,术中及术后经预插三路导管灌注化疗。结果 6例已有腹腔淋巴结、腹膜及肝脏广泛转移 ,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行三路插管 ,完成化疗 2周期 1例 ,3周期 2例 ,4周期 2例 ,6周期 1例 ;生存 6mon、7mon、9mon、13mon、14mon各 1例 ,1例已生存 5 2mon ,现仍健在。作者认为胃网膜右动脉、门静脉及腹腔三路插管化疗针对晚期胃癌转移的多种途径 ,是比较合理的区域性化疗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途径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1989年9月至2002年4月,我科二步切除经治疗的胃癌24例.胃左动脉栓塞化疗6例,经导管胃供血动脉热化疗8例,10例病人经胃供血动脉化疗1次~5次.结果:经化疗后,肿瘤范围从(10±1.6)cm缩小至(4±1.4)cm.手术方法为胃癌根治术.结论:经胃左或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其他供血动脉化疗或栓塞是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途径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 :198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科二步切除经治疗的胃癌 2 4例。胃左动脉栓塞化疗 6例 ,经导管胃供血动脉热化疗 8例 ,10例病人经胃供血动脉化疗 1次~ 5次。结果 :经化疗后 ,肿瘤范围从 (10± 1.6 )cm缩小至 (4± 1.4 )cm。手术方法为胃癌根治术。结论 :经胃左或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其他供血动脉化疗或栓塞是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胃左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贲门癌已广泛开展 ,我院自 1997年 5月份以来 ,对 2 5例晚期贲门癌术前选择性插管经胃左动脉灌注后再行手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年龄 33~ 75岁 ,平均年龄 6 1.2岁。所有病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 ,皆有病理证实。其中高分化腺癌 3例 ,中分化腺癌 14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未分化腺癌 6例。本组病例采用Seldinger法技术 ,经股动脉插管 ,插至腹腔动脉后 ,先造影拍片 ,了解腹腔动脉解剖结构后 ,行超选择插管 ,插至胃左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癌癌体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g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胃癌癌体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明胶海绵碎沫、碘化油栓塞.结果54例病人经3~6次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4例经2次治疗后接受手术治疗,平均生存14.44月.结论中晚期胃癌癌体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63-66
目的:探讨异常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特点及微导管的使用在异常供血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存在异常供血的肝癌患者的DSA介入资料,包括异常供血分支的来源、走形等特征以及微导管在该类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异常供血肝癌83例,其中除肝动脉外参与供血的血管有:胃左动脉参与供血12例,膈下动脉参与供血12例,肠系膜上动脉参与供血51例,胃网膜右动脉参与供血6例,右侧肾上腺动脉参与供血2例。5F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71例,其余病例均结合使用微导管,并成功超选择插管。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常常会遇见异常分支参与瘤体供血的病例,了解常见的异常血管分支来源及介入治疗中的技巧对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3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插管法,依据肿瘤部位与侵犯范围,选择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为靶血管,以FM 方案进行化疗,研究了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插管方法及该疗法的近期疗效。结果表明:本文胃癌主要供血动脉的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高,全身毒性反应轻,近期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有 5 0 %的患者 5年内死于腹腔移转复发[1] ,其原因是手术时腹腔已有微小转移灶。从 1997年起 ,我们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静脉联合使用化疗 ,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0例患者中 ,男 6 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74岁 ,平均 4 7.2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 ,其中胃腺癌 6 0例 ,胃粘液腺癌 9例 ,胃未分化癌 12例。 80例随机分成腹腔静脉化疗组与单纯静脉化疗组 ,其中病期、病理类型均相似。1.2 治疗方法 腹腔静脉化疗组 (39例 ) :术后半个月进行腹腔化疗 ,15 0 0ml生理盐水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提高其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320例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DSA资料。寻找肝癌肝外动脉的来源,并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共发现30例患者存在37条肝外动脉参入肿瘤供血。其中右膈下动脉11条,肠系膜上动脉分支8条,胃十二指肠动脉6条,胃左动脉4条,右肾上腺动脉3条,右侧内乳动脉2条,右结肠上动脉、胃网膜动脉、肋间动脉各1条。其中4例患者存在2条肝外肿瘤供血动脉。1例患者有3条肝外供血动脉,共30条供血动脉插管成功行灌注化疗及栓塞,26例插管成功栓塞良好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肝外动脉供血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栓塞治疗的疗效,对原发性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能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和完善贲门癌的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和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院对1995~2000年收治的26例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向胃左动脉及癌肿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并加强了临床护理,现将化疗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临床资料26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中,男19例,女7例,年龄47~68岁,平均53岁。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活检证实。其中腺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9例。有转移证据者16例,其中肝转移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8例,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贫血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和体征。2护理措施2·1术…  相似文献   

11.
微波凝固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对TA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亮  许林锋  陈耀庭 《当代医学》2010,16(35):703-705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热消融治疗后对原发性肝癌血供及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因TACE治疗不满意行PMCT治疗,术后2~3月常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超选择TACE术。结果 12例患者TACE术中发现肝外供血动脉,膈下动脉6支,右肋间动脉2支,胃左动脉1支,右肾动脉1支,左右胸廓内动脉各1支;PMCT术后TACE发现新增肝外营养血管8例,分别为右膈下动脉5支,右侧下位肋间动脉2支,右肾动脉1支;对全部新生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PMCT可有效杀灭肝癌肿瘤细胞,但因其造成的创伤可诱导肝外新生肿瘤供血,在随后进行的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积极寻找新生肝外血供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热消融治疗后对原发性肝癌血供及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因TACE治疗不满意行PMCT治疗,术后2~3月常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超选择TACE术。结果12例患者TACE术中发现肝外供血动脉,膈下动脉6支,右肋间动脉2支,胃左动脉1支,右肾动脉1支,左右胸廓内动脉各1支;PMCT术后TACE发现新增肝外营养血管8例,分别为右膈下动脉5支,右侧下位肋间动脉2支,右肾动脉1支;对全部新生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结论PMCT可有效杀灭肝癌肿瘤细胞,但因其造成的创伤可诱导肝外新生肿瘤供血,在随后进行的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积极寻找新生肝外血供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995年 6月至 1999年 5月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共 2 2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 2 5~ 70岁 ,中位年龄 50岁。原发性肝癌 13例 ,转移性肝癌 2例 ,肺癌 4例 ,髂骨骨肉瘤 1例 ,右足跟部恶黑术后复发 1例 ,卵巢癌术后复发 1例 ,均经病理确诊。1.2 治疗方法[1] :均以 Seldinge技术进行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后将导管尖端超选至肿瘤或转移灶的供血动脉进行造影 ,明确病变的区域、病灶大小及血供情况 ,如肝癌超选至肝固有动脉 ,肺癌插管至支气…  相似文献   

14.
胃癌术后复发以及肝脏转移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 1989— 1994年行胃癌手术 170例 ,术后均采用术后全身化疗方案 (UFTM)化疗。我们采取术后用腹腔化疗来防治复发和肝转移 ,疗效满意。现将术后腹腔化疗与单纯手术的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 男 130例 ,女 4 0例 ,男∶女为 3.3∶1。年龄 2 5~ 76岁 ,发病高峰年龄 4 0~ 5 9岁 ,共 16 6例 ,占 6 8.2 %。1.2. 病理组织学分类 本组腺癌最多为 12 5例 (73.5 % ) ,粘液腺癌 18例 (10 .6 % ) ,实性癌 12例 (7.1% ) ,未分化癌 8例(4.7% ) ,印戒…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9~1997年共为8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l!l$床资料1.l病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70岁。皆为腺癌。二次手术间隔时间6个月~6年。原手术方式: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复发形式:局部复发1例,其他脏器转移3例,腹膜转移1例。12再次手术方法:残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2例,残胃部分切除、残胃十二指肠吻合2例,卵巢转移瘤切除术2例,残胃加右半结肠切除。食道空肠吻合术1例,l例已腹膜广泛转移而中止手术。术后均行腹腔插管化疗或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为中晚期胃癌患者争取手术切除并巩固手术后疗效。方法:对2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均实施了手术切除并且手术前后均进行了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结果:男20例,女6例,病变位于贲门及胃体上1/3处5例,全胃癌6例,胃窦癌15例,均达到满意的灌注化疗栓塞和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导管插入胃的供血动脉,控制肿瘤生长使病变范围缩小,肿瘤组织界限分明,减少出血机会,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及时给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包铁军  赵永丰  毛林 《黑龙江医学》2003,27(10):759-760
进展期胃癌术后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减少吻合口残端和腹膜的复发。近年来 ,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 (earlypostoperative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 py简称EPIC)倍受关注 ,我们应用大剂量 5 -氟脲嘧啶 (5 -Fu)对 2 0例进展期胃癌实行EPIC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 12例 ,女 8例。年龄 2 7~ 6 9岁 ,平均 5 2岁。其中 ,胃窦部癌 12例 ,胃体癌 5例 ,贲门癌 3例。大体病理类型为Borrmann ,Ⅰ型 2例 ,Ⅱ型 4例 ,Ⅲ型 12例 ,Ⅳ型 2例。组织学类型腺癌16例 ,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各 2例。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18.
黄世锋 《华夏医学》2001,14(3):333-333
自 1996年 10月以来 ,我院普通外科对 40例中晚期未能根治的胃癌、直肠癌患者术中选择相应供血动脉插管皮下埋植式化疗泵治疗 ,术后进行肿瘤区域化疗 ,经临床观察和 1年半随访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0~ 73岁 ,平均 5 1.5岁。胃癌 2 9例 ,直肠癌 1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病理类型 :腺癌 2 6例 ,印戒细胞癌 6例 ,低分化癌 8例。肿瘤姑息切除 30例 ,不能切除 10例。40例均经病理确诊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2 治疗方法  40例均行剖腹探查 ,肿瘤作姑息切除…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5月 ̄2006年4月,我们对42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进行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中,男37例,女5例,年龄在23岁 ̄68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血生化、影像学或病理检查确诊,患者行为状态(卡氏评分)≥90。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插管法,即由右股动脉插入,经髂总动脉、腹腔动脉至肝总动脉,然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肝左动脉或右动脉,选择性插至肝动脉肿瘤部位供血区,灌注化疗药物、生物制剂、栓塞剂。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在…  相似文献   

20.
刘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5,2(23):157-157
晚期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尽管其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但对于多程化疗后复发尤其对蒽环类、紫杉醇治疗失败后复发的病人,常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则爱莫能助,我科于2004年11月~05年5月对2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采用国产泰索帝联合希罗达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例1、女性47岁右乳腺浸润导管癌术后10年,双肺、锁骨上、颈,纵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及心包转移、骨转移、肝转移。例2,女性,55岁,左乳腺浸润导管癌术后12年,肺、胸膜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肝轻移。两例均为术后辅助治疗复发后,多程化疗后,包括蒽环类,紫杉醇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