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成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行瘤段广泛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17~64个月,平均34个月,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23分8例,15~22分2例,﹤15分1例,优良率90.91%。结论:安置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成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的较好方法,能降低复发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 ,难点是如何进行骨缺损的重建 ,尤其是在近关节部瘤段切除后的功能重建。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人工假体置换 ,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及肿瘤瘤段灭活重建等。自1996~ 2 0 0 0年 ,作者在近关节骨肿瘤瘤段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半关节功能重建各种骨肿瘤 15例 ,收到了满意  相似文献   

3.
对运用延长转子截骨加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行全髋股骨侧假体翻修的12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2年,平均21个月。X线检查证实随访期间股骨侧假体术后未见明显的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股骨未见骨吸收、骨溶解,截骨块于术后6个月左右均愈合。术前Harris评分48.4±7.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3±8.1,术前后比较P<0.01。表明该方法显露充分,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好股骨侧假体翻修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并潜在截骨不愈合、移位及截骨片骨折,故不宜常规选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组配式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水泥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对2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岁。首次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时间15月至17年,平均7年。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髋关节先天发育性不良3例。翻修的原因:其中无菌性松19例,髋关节感染3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23例患者均为首次翻修。术中并发症:骨干皮质穿孔1例,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后刀口均为I期愈合,无下肢DVT及肢体不等长,术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感染周围骨长入良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为48,末次随访平均86分。与手术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组配式翻修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效果明显,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达到初期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联合骨髓移植,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修复Rand C型胫骨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13例(20膝)合并有胫骨侧骨缺损Rand C型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次TKA中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的方法进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3例(4膝),女10例(16膝);年龄58~78岁,平均(68.0±7.2)岁;膝关节内翻角度为15°~30°,平均25.2°±3.4°。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4.0±5.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复查膝关节KSS评分,定期拍片复查观察植骨块愈合情况、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信息平台的随访。术前KSS功能评分为(24.1±6.2)分,临床评分为(26.7±5.3)分,至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功能评分为(88.3±5.4)分,临床评分为(87.2±6.8)分,均高于术前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长X线片提示:膝关节内翻角度为5°~8°,平均为6.5°±2.3°。结构性植骨块在半年后拍片复查时均已达到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未见切口愈合不良,末次随访时未见骨吸收、骨不愈合,未见假体松动、下沉,未见关节功能障碍。结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Rand C型胫骨侧骨缺损的初次TKA中,采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后并在其周围注射浓缩骨髓液移植修复骨缺损,可促进植骨后早期愈合,在保留最大骨量的同时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I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捆绑带与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采用捆绑带与倒置LISS钢板固定,对于存在骨缺损者予以同种异体骨植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 a,平均27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3.4分。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X线检查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线,假体无松动下沉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捆绑带与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倒置LISS钢板具有可以微创操作、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坚强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段恶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8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肱骨上段恶性肿瘤6例。其中骨肉瘤3例,Enneking分期IIA期;骨巨细胞瘤2例,Enneking分期分别为IA期和IB期,成纤维性纤维瘤并肉瘤变l例。手术均采用距肿瘤边界以远5cm肱骨连同周围肌肉切除,行人工肱骨假体置换,骨水泥固定,术后对患者假体位置、疼痛、功能、患者心理承受等进行观察。结果:6例均获随访4~61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1例骨肉瘤患者于2个月后出现肺转移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于术后1年出现感染行假体去除,1例于术后1年5个月出现假体松动,未作特殊处理。假体置换后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力量减弱。根据国际保肢学会评分标准,木后综合评分较术前均有提高。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段恶性肿瘤效果良好,是保全肢体、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可靠治疗方法,但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绝经女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丢失的规律,探讨补肾活血法防治肾虚血瘀型绝经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骨丢失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绝经女性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D片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中药龙鳖胶囊+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D片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9个月,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2组患者膝关节假体周围的骨密度。结果 2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股骨假体上方远端兴趣区(ROI 1区)、胫骨假体下方近端兴趣区(ROI 2区)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术后1周(P均0.05),且骨密度均呈进行性降低,其中术后前3个月下降较为明显,术后6~9个月下降趋缓;治疗组术后6个月、9个月时ROI 1区骨密度和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ROI 2区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在术后前6个月呈快速下降趋势,术后6~9个月下降趋于平缓。补肾活血中药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有效防治肾虚血瘀型绝经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骨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治疗侵袭性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1例11膝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均得到随访,时间22-62,平均37月。随访中肿瘤无复发,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评分为16-28分,平均为23.2分,其中优良率占91%。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止痛消炎膏外用治疗炎性骨关节病关节疼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星  赵迎 《河南中医》2016,(4):711-712
目的:观察止痛消炎膏外用治疗炎性骨关节病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本院收治的炎性关节病患者,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骨关节炎48例,强直性脊柱炎20例,痛风性关节炎36例,炎性肠病关节炎26例,将各类患者均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结果:强直性脊柱炎及炎性肠病关节炎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止痛消炎膏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勇 《世界中医药》2013,8(6):664-666
目的:观察推拿正骨配合电针综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患者147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的对照组和配合推拿正骨的治疗组,其中对照组73例,治疗组74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NPQ评分和McGil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8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痊愈率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的NPQ评分和McGill评分在治疗过程和随访期间均有下降趋势,2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正骨配合电针的综合疗法比单纯电针可更有效地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型颈椎病,能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刘学华教授临床治疗骨关节病30例病人资料的收集分析,进一步探讨针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及临床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越来越普及。我校骨伤科教研室拟建设基于Web的骨与关节损伤手术治疗学习资源库,目的在于全面介绍中医骨伤科学课程中各类骨与关节损伤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治疗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在校学生及实现网络教学提供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5.
崔长锋 《光明中医》2016,(10):1420-1421
目的探讨宣痹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宣痹合剂,记录两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将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宣痹合剂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在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坚骨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疼痛评分(VAS)、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及生命质量评分(SF-36),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SS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胫角降低,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F-36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予以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加膝关节内侧间隙,降低股胫角,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正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术后8周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8周的血流流变学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及腕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护骨素(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ALP、BGP、OPG水平,增强腕关节功能,并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材料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16886.5—2003-ISO 10993—5:1999标准,将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细胞(OS)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行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测定1、3、5、7d的MSCs增殖活性;金氏比色法检测OS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培养的MSCs均良好增殖,毒性0~1级;5d后浸提液培养组细胞增殖率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材料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浸提液培养组OS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支架材料无细胞毒性,实验浓度范围内利于MSCs增殖,不影响OS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康复科住院的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肘缝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犬骨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观察骨优导(rhBMP-2加载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于30只杂种狗左侧桡骨中段造成2 cm缺损,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6只)、载体组(Y组,6只)、骨优导低、中、高三个剂量治疗组(分别为S1组、S2组和S3组),通过放射学和组织学等手段检查.结果:骨优导作用为一种含rhBMP的载体植入物,对于犬桡骨缺损模型,X片以及X片评分显示植入1M后,即可见骨痂长入缺损,钙盐沉积,X片示透光区减少;植入3M,缺损桥接,骨折愈合;通过骨矿无机盐测定,骨优导三个剂量组有促进骨矿盐沉积的作用;犬骨痂组织学评分显示骨优导有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的作用.结论:骨优导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