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及对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方法对45例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首选泰能治疗10例,病死率30.0%,首选其它抗生素35例,病死率54.3%,经x^2检验:P=29.78,P〈0.005,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泰能治疗组并发SBP27例,好转19例,死亡8例,病死率29.6%;其余18例同时伴肝性脑病3例,同时伴肝肾综合征8例,同时伴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7例,均死亡;好转组泰能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相近,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泰能可作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首选抗生素,且在肾功能正常时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在肾功能减退时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对其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以下简称SBP).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是对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方法 对1991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儿8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做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并发SBP43例.占36.44%。43例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慢性重型肝炎18例。抢救成功5例.占11.63%;死亡38例.占88.37%。重型肝炎并发SBP的病情发展较肝硬化并发SBP更为迅速。对SB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可提高抢救存活率。当肝炎或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入院的当天即出现重型肝炎症状和体征;临床状况恶化或实验室指标恶化如出现氮质血症、外周血象升高、酸中毒等,三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都必须常规做诊断性腹腔穿刺。当患者出现发热、腹胀加剧、腹痛和腹水量增加时,就应考虑到本病。值得注意的是:本组43例中,22例未出现发热、腹痛、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结论 SBP是引起重型肝炎高病死率的重要死因之一。本文SBP病死率高这88.37%。因此,对SBP给予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江莲 《华夏医学》2005,18(5):753-75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或慢性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并发SBP的原因很多,腹水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条件。国外报道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0%~25%,国内报告为3.1%~20%,短期内病死率高达50%~78%。因此,如何治疗和护理是降低肝硬化并发SBP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以进一步提高存活率。方法对53例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仍以慢性乙型肝炎为高。直接死亡原因以肝性脑病为最高(66%),其次为肝肾综合征(52.8%)、腹腔感染(49.1%)、上消化道大出血(24.5%)、肺部感染(13.2%)。结论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首先做好预防,减少乙型肝炎病人的继发感染。早期阻止免疫病理和肠源性内毒素的继发性损伤,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照组55例给予注射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及谷氨酸钠,两组均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及其它基础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wk2、wk4,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胆红素及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3.6%)明显高于对照组(67.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12.7%)及病死率(1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1%,30.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肝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重型肝炎病人肝功能改善疗效明显,并且能大大降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自发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1年9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患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中发生SBP共80例(57.55%),死亡48例(60%),发生2次以上SBP有24例,死亡19例(79.17%);出现SBP的患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出现SBP的患发生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2例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结果 72例重型肝炎中感染发生率62.5%,发生感染者病死率75.56%,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9.6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发生多部位感染者的病死率为72.5%。其中克雷伯肺炎杆菌病死率为69.89%,占首位,其次大肠杆菌为58.12%、金葡菌为55.56%、表葡菌59.90%。血浆清蛋白(g/L)〉30、25—30、〈25者病死率分别为54.88%、85.23%、88.78%。血清总胆红索(μmol/L)171.1—342.2者病死率为61.88%,〉342.2者病死率为80.12%。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后的预后差,预后好坏与肝病本身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院内SBP61例(43.88%),死亡36例(59.02%),其中发生2例次以上的院内SBP者有22例,死亡17例(77.27%);出现院内SBP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院内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对我院200例各类重型肝炎病例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及部分病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组,心肌酶谱较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组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重型肝炎心肌酶谱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心肌酶升高的发生率以急性重型肝炎组最高。各类重型肝炎心肌酶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常规给予氧疗、心肌保护药物及减慢输液速度,密切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以防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14岁以下重型肝炎患儿用多种归类方法比较各相关因素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年龄≤3岁病死率(77.47%)高于4岁以上组(62.16%,P<0.01);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92.31%,高于亚急性重型肝炎46.86%(P<0.01);两个以上器官衰竭者和外周血白细胞≥1.4×1010·L-1者病死率分别为77.42%和84.62%,高于相应对照组;病原类型对病死率影响不明显;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存活组,而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值两组相近。结论小儿重型肝炎年龄≤3岁,急性重型肝炎是和慢性重型肝炎、多脏器受累、血象明显增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下降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8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8例慢性重型肝炎中并MO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并发MOF病死率高(81.3%),预后与器官受累数目、年龄、重叠感染、入院诊治时间、治疗方法密切相关。结论早期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引起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增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612例老年人ACVD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ACVD并发肺部感染发病率为24.7%,病死率占31.5%,明显高于同期未并发肺部感染的AVCD病死率(P<0.01),病死率为AVCD的类型,发病前所患的慢性疾病,各衰竭器官的发生率和器官竭数目关系官切,结论:老年人ACVD发病后,应重视和处理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生率,由此可望降低ACVD并发肺部感染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日本Plasauto IQ免疫吸附机对5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进行123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介质、血氨、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病人经人工肝PE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下降,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PE治疗前后血清电介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数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E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综合治疗组(54.0%VS75.0%),差异有显著性(x^2=5.5,P〈0.05)。结论 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PE是治疗重型肝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急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8例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8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6±17)岁,其中戊乙肝35例,单纯戊肝43例,男女比例2.39:1。戊乙肝组总胆红素(256±141μmol/L),肝性脑病发生率(14.3%),重型肝炎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P〈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低钠血症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华 《中原医刊》2005,32(17):20-2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继发低钠血症的51例重型肝炎患者与无低钠血症的35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患者(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低钠血症增加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肝性高胆红素(TBIL≥171umol/L)血症的疗效。②方法观察组30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给予HP联合HD治疗;另以30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以及两组发展成重型肝炎的比例。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和30%.病死率分别为0和10%。观察组TBIL下降明显(P〈0.05),尤其是治疗2周后下降更明显(P〈0.01),无不良反应的发生。④结论HP联合HD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有较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能有效地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有效控制腹膜炎,减少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134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腹腔内注射用药在SBP中的应用价值,减少SBP危险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4例病人来自2000年1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