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对22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有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ICD的治疗效果。22例中扩张型心肌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7例、QT延长综合症1例,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发作。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即第三代)。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平均随访7.1(1~23)个月,11例患者(50.0%)VT/VF发作118次,其中54次为非持续性VT,均自行终止;接受ICD治疗的64次为VT/VF发作,45次为VT,22次由ICD的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16次由低能量(2~15J)转复终止、2次发作为窦性心动过速(误判为VT),其余5次VT在ATP治疗过程中加速转为VF,由高能量除颤终止。ICD诊断的VF发作共有19次,发生于4例患者,有1例患者接受除颤16次,4次系为频率超过VF感知频率的VT。19次发作均被ICD有效除颤终止。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2个月反复发作VF,多次接受ICD除颤治疗,最后死于心功能衰竭。结果表明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埋置后病人及ICD工作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从而给予病人更适当的治疗,对8例接受ICD治疗的病人分别在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8例病人随访11.4±7.0个月,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25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67次,第1次成功22次,占32.8%。高能量除颤10次,第1次成功6次,占60.0%。总成功率91.3%。1例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1例病人ICD不能有效终止心动过速、2例病人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经调整药物及ICD工作方式后,心动过速控制良好。表明对接受ICD治疗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及时调整ICD程序设置和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对22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ICD的治疗效果,22例中扩张型心肌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7例,QT延长综合症1例,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发作,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即第三代),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平均随访7.1(1~23  相似文献   

4.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性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中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高而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除颤器囊袋血肿1例,心室电极脱位需重新安放1例。在平均随访10.1±8个月中,6例患者接受了ICD治疗。其中4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由ICD成功地除颤;2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由ICD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  相似文献   

5.
4例患者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于1991年4~12月安置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术后随访30~39(34.5±4.1)个月。共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127次,AICD放电148次。除例1在1次发作VT时5次放电不能转复外,其余每例每次发作VT时,AICD均能有效地识别并终止。其中例1VT发作4次共放电16次。例1、例2分别于术后12个月及9d开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未见VT发生。例3VT发作与心功能有关,使用相应药物后VT不再发生。例4VT发作频繁与精神因素有关。结果提示:①AICD能迅速有效地终止VT;②AICD可能存在误放电;③植入AICD的病人要配合药物治疗;④植入AICD的病人进行精神治疗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二例三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分别对其进行了42,54个月随访。ICD储存资料证实心律失常事件148次,启动治疗程序28次。其中电击除颤12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14次,均为首次成功,成功率100%;发生误放电2次,占治疗程序的7.1%(2/28)。其余120次事件自行终止。术后口服奎尼丁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缩短发作时间。其中1例已更换ICD,原导管系统仍符合使用条件。误放电原因与突发性标准未设置及设置不当有关。患者对电击的不适感与ICD电击条件无关,系术后心理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7.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RV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右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VR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9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其中冠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8例术前有电击复律/除颤史。9例术前、术后均接受胺碘酮治疗,随访9.8±8.0个月,7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666次,100%被ICD有效终止,首次治疗程序成功率为97%。4例VT经电击复律,2例因窦性心动过速而误放电,6例有疼痛与恐惧感。1例同时埋置了ICD与单极电极导线起搏器,随访16个月未发现任何不良的相互作用。心理障碍是ICD治疗值得重视的问题,医生应协助病人尽量缩短心理调整过程,使之尽快对埋置的ICD进行适应。  相似文献   

10.
非开胸植入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颃是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