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医证实质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的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蛋白质组学从微观入手,研究机体整体或某一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两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趋同性。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候或同一证候不同疾病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中医证的实质及临床辨证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风证候的规范化对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均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中风"证"实质研究一直都没有得到突破.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性有一定的趋同性.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中风证候的蛋白质组基础以及从蛋白质组学水平探索药物治疗改变证候的机理,将有可能使证候研究在蛋白水平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证"的整体性、模糊性、动态性、差异性、复杂性的特点,又使得中医"证"通过现代实验室检查所得到的单一理化指标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以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医学由还原论思维走向了整体思维,也使得中医的理念有了数理化的可能。蛋白质组学在中医学证候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动物证候模型及中医"病证结合"的研究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医证候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及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证候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必然使分子生物学经历从局部观走向整体观、从线形思维走向复杂思维的转变。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提倡用二维电泳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不同的蛋白质。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从分子流行病学水平来探讨中医学与蛋白质组学乃至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结合都是必须的。而蛋白质组学与传统中医药在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上逐步趋于一致,相互渗透,说明在探讨复杂性生命现象时中西医两种医学相结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的方法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不谋而合,能够为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应用蛋白质组学来研究中医肾病证候的实质,可能发掘出对于中医肾病证候有诊断价值的标志物,为中医肾病证候研究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临床辨证的不规范、不客观影响着中医药疗效的评价并阻碍中医学的研究及发展。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特点的蛋白质组学与中医学"证"的特点相符合,将其运用于肾病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对于探讨肾病证候的证本质、证候演变规律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的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系统,只有采用与证候复杂性相适应的思维方法才能揭示其内涵,而代谢组学的动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研究特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相吻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辨证分型、证候物质基础、证候代谢途径和证候药效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系统论指导下的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采用生物系统论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总结,通过目前中医证侯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的情况,提出了中医证候学研究需要重视证候的功能性和证候的整体性特征。1生物系统论与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对接证候实质研究一直无法获得突破性进展,且曾一度陷入困惑的境地。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和生物系统论强调的整体有着相似性,近几年来生物系统论的诞生似乎又给中医证候的研究带来了新曙光。学者们采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证候实质研究,提出了证候实质研究的假说和研究思路。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特定时刻一个基因组、一组细胞或者组织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这一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证候的内在发病机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1]。从代谢组学的观点而言,证很可能是人体代谢网络功能发生变化后的一种特异生理病理状态,或者两者有某种对应关系。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由于代谢网络发生特异性“扰动”所产生的代谢物的相应波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够反映该“证候”的特征性代谢模式,这也许有可能成为中医“证”型研究的一个突破口[2]。呈现某证患者的机体内必然有引发该证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物质基础,且分布于机体各组织脏器中;正是由于存在于机体各组织脏器中的这些物质基础的某种改变引发了中医的各种证候。  相似文献   

9.
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病机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病机有着惊人的相似。将蛋白质组学运用于中医病机的研究中,对于探讨病机本质、演变规律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的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中医证候的研究状况以及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实质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在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没有揭示证的本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结论: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应用将对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带来契机,从而揭示疾病和生命活动的最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综述蛋白质组学在证候实质、中药方剂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证候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直接指导遣方用药,证候整体、即时和动态的复杂特性与新兴蛋白质组学的特征极其相似,认为两者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蛋白质组学为科学地解释中医理论实质提供了可能,成为构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互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实质研究持续了数十年,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文章试图从证和蛋白质组的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分析出发,探讨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学证实质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筛选患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作为分子标志物,可了解其发病机制,协助诊断和治疗。中医证候蛋白组学在以蛋白质组学阐释中医证实质、筛选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蛋白组学研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文章主要从证候规范化研究和证候基础性研究两大方面入手,回顾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今后证候研究的发展思路及趋势。提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以证素的提取为前提,从病证结合入手,逐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体系;中医证候基础性研究应建立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从生物学层面探讨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代谢组学以系统生物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体液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谱学分析技术为支撑,对生物体内低分子量化学组分进行多维多息分析,最终以明晰机体生物学变化本质为目的。代谢组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为研究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文章通过论述代谢组学用于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中的中医藏象、中医证候、中医体质、中药复方等理论,充分显示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优势及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最终方向。中医证候间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代谢产物的不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变化,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使中医辨证科学化和定量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的综合疗效,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安全性机制,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证候是中医独有的概念,证候实质的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理论揭示中医证候理论中蕴藏的科学内涵,阐明证候及其相关疾病的微观机制。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引入有望给证候学研究带来契机。从证候实质研究现状、证候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和复杂系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实质可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组学方法。代谢组学通过对体液中小分子代谢产物的检测反映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而中医的“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等的病理概括。显而易见,代谢组学的出现,为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系统生物学方法是一个由上而下的系统整合过程,符合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适用于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因此,随着系统生物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运用该技术探讨慢性胃炎病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广大研究者们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了慢性胃炎中医病证发生机制、病证诊断标志物、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等研究。文章分别从慢性胃炎的疾病和证候研究两方面,对近20余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慢性胃炎病证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