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现代制剂中的挥发性成分,考查比较水煎与醇提工艺对复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与水煎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结果:从YL2000醇提制剂中初步分离鉴定了68个成分;同水煎剂相比,醇提制剂提高了挥发油的得率,去除了大量脂肪酸类成分,但保留了水煎剂中的88%的萜类成分,并将其含量提高了约6倍;同单味药材相比,醇提制剂和水煎剂均富集了萜类成分而大大降低了蒎烯和蒈烯类成分的含量.结论:YL2000醇提制剂保留了水煎降低蒎烯和蒈烯含量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富集了水煎剂中的萜类有效成分,降低了脂肪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并考察其中含挥发油的羌活、独活、黄芩、黄连4味中药配伍后对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YL2000水煎剂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与文献中报道的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挥发油中分离出146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总量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5.66%。大部分单味中药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在YL2000共煎液中未能检测到,多数成分存在于共煎液挥发油中而在单味药挥发油中无任何相关文献报道。结论:YL2000组成中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增溶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以及挥发性的成分蒸发了,导致部分成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孙建忠  于寒松  王玉华  胡耀辉 《中药材》2008,31(11):1652-1655
目的:对长白山紫苏挥发油与醇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和乙醇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薄层层析和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丁香烯、石竹烯氧化物、衣兰烯、4-(2-甲基环己烷-1-烃基)-丁醇-2-醛、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等,而醇提物中主要为10-十一炔-1-醇、n-十六酸、(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等成分。结论:挥发油中的杉木醇、2,4,5,6,7,8-六氢-1,4,9,9-四甲基-3H-3 a,7-亚甲基甘葡环烃,醇提物中的虾青素、19S-19-乙酰基-2,16-二脱氢-20-羟基-17-酸甲酯等成分具有杀菌、预防癌症及增强免疫等特殊功效,且在其他产地的紫苏组分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铜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二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望江南子Cassia occidentalis L.的挥发性成分,为药用植物望江南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望江南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01个化学成分,鉴别出8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其主要成分为香叶基丙酮(16.84%);β-紫罗兰酮(11.68%);6-甲基-5-庚烯-2-酮(5.37%);叶绿醇(3.70%);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3.67%);法尼基丙酮(3.36%);正己醛(3.12%);α-紫罗酮(3.12%)。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望江南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 %。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 %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 %)、5,5-二甲基-2-己烯(11.12 %)、β-石竹烯(6.47 %)、异土木香内酯(5.95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 %)、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 %)、2,2,4三甲基-1-戊醇(4.23 %)、2-甲基-N-苯基-2-丙烯(2.73 %)、3-甲基丁醛(2.12 %)、异长叶烯(2.03 %)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柳叶白前的挥发性成分,为柳叶白前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白前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7个化学成分,鉴别出2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28%,其主要成分为己醛(25.728%);2-正戊基呋喃(15.509%),1-壬烯-3-醇(4.025%),(Z)-2-壬烯醛(3.577%),1-石竹烯(3.527%)樟脑(3.198%),反-2-辛烯醛(2.501%),冰片(2.025%),2-甲基-5-(1-甲基乙基)-苯酚(2.980%),3-甲基-4-异丙基酚(2.333%),α-古芸烯(2.156%).结论:通过对柳叶白前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定为柳叶白前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脱皮马勃的挥发性成分,为脱皮马勃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9个化学成分,鉴别出4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713%,其主要成分为苊(16.836%);芳-姜黄烯(7.800%);丁香烯环氧物(5.448%);β-姜黄酮(2.814%);β-杜松萜烯(2.771%).结论: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脱皮马勃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GC-MS法分析巴豆枝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巴豆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结论:该实验为巴豆枝叶作为新型生物农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部位新药YL2 0 0 0中蛇床子素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大鼠和干酵母致发热大鼠血浆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使用 3P87软件处理蛇床子素的时量数据 ,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 ,蛇床子素的达峰时间分别为 1 6 2h和 4 0 2h ,峰值血药浓度分别达 0 0 3ug ml和0 0 4ug ml,t1 2 (ke)分别长达 2 98h和 2 0 0h ,t1 2 (ka)分别为 0 4 3h和 1 0 9h ,CL F值分别为 4 2 2 1(mg kg) h (ug ml)和 2 715 (mg kg) h (ug ml) ,AUC( 0 -T) 值分别为 0 189(ug ml) h和 0 2 9(ug ml) h。结论 :发热对蛇床子素的药动学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延缓它的吸收 ,增加它的吸收率 ,最终导致模型组的AUC( 0 -T) 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三拗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拗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拗汤及其富含挥发油的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三拗汤挥发油的GC-MS 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和苦杏仁,但是单味药材麻黄和苦杏仁中一些化学信号于复方三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三拗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防风、关防风、西防风、口防风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2.L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定出防风中52个、关防风53个、西防风48个化合物、口防风49个化合物,除去共有峰外,总共鉴定出69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化合物、链状脂肪族化合物(烷烃、醇、醛、羧酸)。通过其相对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这四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很大差别:镰叶芹醇(Falcarinol)在防风挥发油中高达19.367%,在关防风和口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分别28.923%和46.117%,在西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仅为6.381%。其他的化合物在这四种药材的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也各不相同。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揭示防风、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挥发油有效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别,对防风的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开发该药用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防风、关防风、西防风、17防风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2.L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定出防风中52个、关防风53个、西防风48个化合物、口防风49个化合物,除去共有峰外,总共鉴定出69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化合物、链状脂肪族化合物(烷烃、醇、醛、羧酸)。通过其相对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这四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很大差别:镰叶芹醇(Falcarinol)在防风挥发油中高达19.367%,在关防风和17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分别28.923%和46.117%,在西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仅为6.381%。其他的化合物在这四种药材的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也各不相同。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揭示防风、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挥发油有效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别,对防风的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开发该药用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半夏厚朴汤及相关配伍样品挥发油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等变化,探讨半夏厚朴汤配伍与其挥发油成分变化的关系及规律。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检测复方半夏厚朴汤、单味药厚朴、紫苏叶、生姜、及厚朴与紫苏叶、厚朴与生姜、紫苏叶与生姜等配伍样品挥发油成分。结果:各样品具有数目不同的挥发性成分,其中半夏厚朴汤54个、厚朴44个、紫苏叶15个、生姜53个、及配伍厚朴与紫苏叶26个、厚朴与生姜51个、紫苏叶与生姜75个。厚朴与紫苏叶、厚朴与生姜及紫苏叶与生姜等配伍后成分主要来源于分别为厚朴、生姜。复方成分种类主要源于3个单味药材的加和,而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来源于生姜。结论:半夏厚朴汤及配伍前后挥发性成分的数目及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表明在煎煮过程中相关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溶解性发生变化或相互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wever, the question on how to investigate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extract remains. In this study, we selected a new TCM extract YL2000 developed in our laborato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nvestigated both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baicalin and berberine in YL2000 and the pharmacodynamics of YL2000 in febrile ra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time-concentration curves of baicalin and berberine and the time-effect curve of YL2000 was conducted in plasma by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me-effect data of anti-pyretic effect of YL2000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 = -0.8312, P < 0.1) with the time-concentration data of baicalin in plasma, but had no correlation (r = 0.01368, P > 0.5) with berberine.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baicalin could be selected as a marker of anti-pyretic effect, and that YL2000 could be used to treat fevers according to the disposition of baicalin in vivo. In this study, we also proposed that one or more active elements in TCM extracts could be selected to represent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extracts in vivo, combined with the pharmacodynamics of TCM extract.  相似文献   

17.
番荔枝子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番荔枝子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番荔枝子油,对番荔枝子油进行甲酯化后,应用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番荔枝子的得油率为8.27%,GC-MS分析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2.5%)、亚油酸(13.2%)、油酸(24.3%)、硬脂酸(16.3%)和反油酸(12.8%)。结论:番荔枝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58.2%。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9,(2):179-184
目的:比较温经汤传统煎煮方法和现代医疗机构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为温经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方法所得汤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β-蜕皮甾酮、甘草苷、阿魏酸、甘草素、肉桂酸、桂皮醛、丹皮酚、甘草酸铵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所得汤剂的总皂苷和浸膏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汤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肉桂酸、甘草酸铵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蜕皮甾酮、阿魏酸、桂皮醛、丹皮酚、总皂苷、浸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煎煮方法所得的温经汤质量存在差异,医疗机构煎煮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