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高压匀质技术制备齐墩果酸纳米悬浮液的可行性。方法以纳米粒粒径及多分散指数为指标,研究各影响因素如压力、循环次数、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纳米悬浮液的影响。并研究纳米化齐墩果酸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行为。结果匀质压力是决定纳米粒粒径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循环次数可以使纳米粒的单分散性增加,表面活性剂对维持体系稳定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纳米化齐墩果酸的溶解度及药物溶出速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高压匀质技术可以成功用于制备齐墩果酸纳米悬浮液。 相似文献
2.
齐墩果酸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薄层扫描法对3个厂家,5个批号的齐墩果酸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经典的中和法和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认为,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原料及其制剂中的齐墩果酸含量,具有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等优点,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生物黏附胶囊并研究其释药特征。方法采用单因素正交设计法,确定羟丙甲基纤维素K4M、卡波姆971PNF、乳糖的用量及配比与制剂体外释放度及黏附力的关系。以齐墩果酸生物黏附胶囊在大鼠胃黏膜滞留率考察其生物利用度,并对其释药过程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以判断释药机制。结果实验表明羟丙甲基纤维素与卡波姆均能阻滞药物的释放和对胃肠组织有较大的黏附力。生物黏附胶囊释药以Higuchi方程拟合最佳,与Peppas方程也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该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合理。其释药特征说明扩散和溶蚀均起作用,但扩散机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成大鼠高血糖模型,观察齐墩果酸对模型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齐墩果醚治疗组大鼠血糖(27.81±5.16mmol/L)明显低于造型对照鼠(33.3±0.89mmol/L);肝糖原(28.07±6.31mg/g)和血清胰岛素(5.37±0.94U)含量则明显高于造型组(20.2±4.54mg/g;4.09±0.79U)。结果提示,齐墩果醚对实验性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7.
9.
目的: 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初步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大鼠尾静脉注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和自制齐墩果酸溶液,以原人参二醇为内标物,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齐墩果酸含量,采用PK-Solver2.0药动学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处理,并将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小囊泡,平均粒径(98.11±0.32) nm,包封率(81.2±1.21)%。与齐墩果酸溶液相比,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静脉注射后,其t1/2和MRT延长,AUC0-t提高,CL_obs降低。 结论: 制备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具有较小粒径和较高包封率,显著提高了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了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滴丸,考察其分散状态。方法以PEG4000,PEG6000为载体,利用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差示热量扫描法(DSC)对齐墩果酸在其中的分散状态进行研究。并对滴丸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滴丸形成了低共熔物或固溶体,齐墩果酸以比较均匀的微细晶体或分子状态分散在载体中,滴丸中齐墩果酸与PEG分子间未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之间仅仅是物理作用。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完全可以使药物达到高度分散状态,并能显著提高齐墩果酸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制齐墩果酸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制备的影响因素,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载体(Oleanolicacid-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OA-NLC),以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参数,考察载体材料固态脂质与液态脂质、液态脂质比例、表面活性剂及药脂比对其制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结果:以油酸含量10%,外水相体积200mL,泊洛沙姆188浓度0.1%,药脂比为1∶10制备的OA-NLC具有最佳包封率为(67.76±3.56)%、平均粒径(175.6±6.4)nm,多分散系数(PDI)0.194和Zeta电位(-20.76±1.37)mV;其外观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稳定性试验表明,在30天内包封率、粒径及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OA-NLC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为了研究齐墩果酸新剂型,制备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一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将齐墩果酸制成前体脂质体,考察了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包封率、体外吸收等各项指标,验证了这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可行性。结果所形成的齐墩果酸脂质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包封率为(85.65±7.96)%。且包封率的大小与脂质体溶液pH、药脂比有关。pH升高,包封率增大,药脂比由5∶1增加到10∶1时,包封率增大。离体小肠吸收实验证明,齐墩果酸脂质体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促进药物吸收。结论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可将齐墩果酸制成齐墩果酸脂质体,且形成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外促吸收作用良好,此研究为齐墩果酸脂质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