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省居民对高温天气健康风险的感知情况。方法以海南省18周岁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在海南省沿海地区的海口市、三亚市、定安县、昌江县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16份。结果调查对象高温天气健康风险感知度平均得分为(2.95±0.95)分,认为高温天气对自己健康危害几乎没有、较小、一般、较大和很大者分别占7.15%、22.41%、42.86%、23.63%和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高温天气频发地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高、健康状况较差、在高温天气中原有疾病加重者、家庭收入低者风险感知度较高,其OR值(95%CI值)分别是1.95(1.33—2.86)、1.91(1.23~2.95)、1.84(1.00。3.37)、3.95(2.99—5.22)、2.99(1.52—5.87)。结论海南省居民对高温天气健康风险感知状况一般,今后应建立有效的高温热浪预警系统,通过适当的风险沟通方式提高公众对高温天气健康风险的感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南省居民在高温天气中不良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其出现不良症状后未就诊的因素。  方法  采用2013年在海南省收集的关于“海南省居民高温天气下健康风险感知与适应研究”的数据,对居民在高温条件下不良症状的反应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出现不良症状后未就诊的因素。  结果  高温条件下慢性病者出现主要不良症状为烦躁,比例为30.20 %;非慢性病患者出现主要不良症状也为烦躁,比例为35.20 %;高温条件下,出现胸闷症状在是否患在有慢性病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群出现不良症状未就诊率为77 %;影响因素中健康风险感知高(OR = 0.43,95 % CI = 0.32~0.58)、经常进行健康宣传(OR = 0.46,95 % CI = 0.31~0.67)、年龄 ≥ 60岁(OR = 0.63,95 % CI = 0.38~0.94)就诊可能性大,而自我感觉身体健康(OR = 2.55,95 % CI = 1.49~4.35)未就诊可能性较大。  结论  高温条件下人群出现主要不良症状为烦躁,其中缺乏健康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健康状况等是影响居民在高温条件下出现不良症状不能及时就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温天气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频发的高温天气已经导致了大量死亡和疾病的发生[1-2],其灾难性后果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高温天气及其健康影响的研究也不断增多[3-4]。本文综述了高温天气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1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对死亡的影响高温热浪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气象事件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热浪事件进一步证实了高温天气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4.
郑光磊  赵雅宁  顾小影  彭通  赵旭 《现代养生》2022,(24):2127-2131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在社区中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对健康风险感知影响机制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家庭支持量表、健康风险感知问卷选取唐山市916位年龄在35~44岁的中年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中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得分30.22±3.99分,自我效能得分34.39±5.69分,家庭功能得分6.49±2.32分,健康风险感知得分31.74±4.40分。自我效能、家庭功能、电子健康素养、健康风险感知均呈正相关(P<0.05),电子健康素养通过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对健康风险感知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是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风险感知的中介变量,效应值为0.22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2%。结论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在社区中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风险感知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2012年12月—2013年1月持续高浓度灰霾天气对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居民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在鞍山市立山区抽取的2 142名≥18岁居民进行入户面访调查。结果鞍山市立山区2 142名居民中,有67.69%和66.57%的居民减少外出运动和外出活动时间,有21.94%和17.377%的居民有咳嗽症状和咽部刺激感,有10.18%和7.05%的居民曾因呼吸道疾病服药治疗和去医院就诊,有8.36%和5.18%的居民曾因心脑血管疾病服药治疗和去医院就诊,有24.98%的居民选择外出戴口罩;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刺激症状、疾病诊疗、应对行为评分分别为(3.11±1.85)、(1.00±1.41)、(0.31±0.80)、(0.65±0.77)分;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刺激症状、疾病诊疗、应对行为评分间均呈正相关(r=0.091~0.456,均P<0.01)。结论严重灰霾天气可导致居民呼吸道和粘膜刺激症状,降低其日常生活品质,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对严重空气污染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和广西等地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发生特大干旱,导致当地群众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受灾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西省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强化公众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3月在山西省抽取227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山西省居民1991人,其中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高的居民有692人(34.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食品企业或公司人员、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10 000元、每日运动、一般信任以及信任政府管理食品安全、一般信任以及信任企业管理食品安全的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较低,OR值分别为0.501(95%CI:0.291~0.863)、0.624(95%CI:0.393~0.991)、0.364(95%CI:0.178~0.744)、0.623(95%CI:0.504~0.769)、0.384(95%CI:0.272~0.541)、0.288(95%CI:0.204~0.407)、0.397(95%CI:0.292~0.539)、0.389...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估哈尔滨市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3-2014年系统运行时间段不同预警级别与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病人的相关性,评估预警系统总体运行效果。结果系统运行177天,有效运行93天,占运行天数的53%,共发出预警信号178条,其中Ⅳ级预警85条,Ⅲ级预警81条,Ⅱ级预警2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暑、总健康风险各占信号总数的20.24%、8.93%、28.57%、11.90%、30.36%。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就诊人数与住院人数、呼吸系统门诊人数Ⅲ级预警高于0级预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上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Ⅲ级、Ⅳ预警均高于0级预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心脑血管疾病门诊及住院病人数与预警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警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预警信号发出及时,初步实现了早期预警能力,但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炎炎夏日气温居高不下,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暑工作,不仅会使人体中暑,同时心脏性猝死的比例也有所攀升。  相似文献   

10.
苏峰 《大众医学》2014,(7):37-37
夏季,热得睡不着 进入7月,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天气炎热.开窗睡,怕环境嘈杂;关窗睡.又觉得空气不流通。所以,很多人晚上更加睡不好。有的人表现为入睡难.辗转反侧.躺在床上30分钟还没睡着;有的人睡眠不够深,还常常起夜2~3次:有的人醒得早.凌晨2~3点钟就睡不着了,常常数数等天亮。如果你符合其中之一.那就要小心.因为你已经被失眠盯上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为深圳市预测与合理应对高温热浪天气可能对市民造成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历年的空气污染物、气象、人口、死亡数据,以及医院门、急诊资料,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模型,设计开发预警软件系统,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的内容与依据,并于2017年夏季(6~9)月开始正式向公众发布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同时比较预警信号与试点医院同期门急诊、住院病例的相关性。结果将高温热浪引起发病的易感程度以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表示,按照发病风险(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发病的概率,即引起发病的可能性)的大小建立深圳市Ⅰ~Ⅳ级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等级;Ⅱ级预警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就诊人数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警系统信号发出及时,运行状况良好,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在预测与合理应对高温热浪天气对市民造成的健康风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为深圳市预测与合理应对高温热浪天气可能对市民造成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历年的空气污染物、气象、人口、死亡数据,以及医院门、急诊资料,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模型,设计开发预警软件系统,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的内容与依据,并于2017年夏季(6~9)月开始正式向公众发布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同时比较预警信号与试点医院同期门急诊、住院病例的相关性。结果将高温热浪引起发病的易感程度以"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表示,按照发病风险(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发病的概率,即引起发病的可能性)的大小建立深圳市Ⅰ~Ⅳ级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等级;Ⅱ级预警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就诊人数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警系统信号发出及时,运行状况良好,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在预测与合理应对高温热浪天气对市民造成的健康风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8月份的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高温所笼罩。炎热高温,稍不注意,就难免患上许多疾病,有损健康。医生提醒大家——预防为主是上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影响居民热浪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7—8月调查了北京市顺义区15~79岁的591名居民对热浪的感知,运用因子分析将问卷中10个问题合并为严重度、关注度和信任度3个因子,然后采用多水平统计模型对3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热浪严重度感知,有热浪经历者高于无热浪经历者,吸二手烟居民高于吸烟居民。对于热浪关注度感知,女性比男性高;随居民年龄增长,感知水平随之升高;教育水平提高,感知水平随之提高;目前,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途径获取热浪信息尚不丰富。对于热浪防护相关措施信任度感知,随年龄增长,信任度随之升高;商业、服务人员高于机关等单位负责人;收入较高居民信任度较低;拥有目前医疗保障形式的居民对热浪防护的信任度较低。结论不同人口特征、热浪经历、获取热浪信息的方式及医疗保障降低热浪健康风险的信任度是影响居民对热浪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建议加强热浪健康风险宣传,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热浪防护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与夏季高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高温热浪作为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是人群死亡及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大。热浪健康影响敏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婴幼儿,中纬度地区人群更为敏感。该文综述了高温热浪的影响因素、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方法,提出开展高温热浪健康影响的脆弱性研究及风险预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情况、居民对中暑的风险认知及适应性,为开展健康宣教及制定高温热浪灾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0--11月在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中暑情况、中暑风险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中暑脆弱人群和风险认知情况.结果 共调查14岁及以上居民2 767人,2014年7-9月经医院诊断为中暑的发生率为6.3%(174/2 767),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为8.9%(247/2 767).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和7.7%;吸烟人群和饮酒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5%和9.1%.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最高(13.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午睡的居民更倾向于自我诊断中暑,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1.2%.总分为14分的高温热浪风险认知得分中,平均得分为(8.9±3.0)分,认知程度低(≤8分)的人群中暑发生率较高.调查对象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尽量减少外出(87.2%)、户外乘凉(78.0%)和改变出行方式(66.4%)为主.结论 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居民热浪感知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7月29日—8月10日北京市发生热浪天气时,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1位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自制结构式调查问卷访谈居民对热浪的感知度。采用复杂抽样模块对居民热浪感知度(赋值为1到7分)进行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热浪感知度的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复杂抽样结果显示,48.3%(95%CI 39.4%~57.3%)的居民认为北京地区热浪事件不是很严重。一旦发生热浪事件,48.3%(95%CI 42.4%~54.2%)的居民认为热浪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一般,48.2%(95%CI39.6%~57.0%)的居民认为热浪对周边其他居民健康影响一般。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历过热浪的居民均比未经历热浪者对炎热的感知度要高,家中没有空调的居民对热浪的感知度较低,不吸烟的居民比吸烟者对热浪的感知度高。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对热浪的感知度处于中等水平,应设置利于居民想象的热浪场景,加强健康教育,重点针对易感人群,减少热浪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8.
从六月夏至开始,进入7月小暑、大暑接踵而至,夏天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天气炎热,很多人晚上睡不好,躺在床上30分钟了还没睡着,睡眠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夜间起夜次数达到两到三次;如果符合其中之一,那要小心,因为你已经被失眠盯上了。  相似文献   

19.
水污染案例的居民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水污染事件所致某小区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价.方法 于2006年7月-2008年3月,检测某水污染小区卫生间水样.以非污染区13名居民卫生间水接触的时间-活动模式模拟污染区居民的用水暴露情况.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法对该小区卫生间水样中苯、苯乙烯、甲苯、二甲苯持续皮肤接触所产生的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对于WHO发布的东亚国家疾病负担归因的主要危险因素的主观感知。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获取140名济南城市居民样本并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研究人群对各危险因素的感知水平;同时对比基于研究人群主观感知的危险因素排序与基于疾病负担评估得出的危险因素排序,考察二者一致性。结果人群对同一危险因素不同维度的感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对环境健康类危险因素的关注和了解较少。人群对东亚国家疾病负担贡献较大的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与这些危险因素客观的风险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不同危险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的风险交流与干预策略,提示了关注人群感知的切实意义与加强健康风险交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