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综合评价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和二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72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低剂量(5mg/kg)、中剂量(10mg/kg)、高剂量甲醛染毒组(20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50mg/kg)、中剂量(100mg/kg)、高剂量二甲苯染毒组(150mg/kg)和花生油对照组以及低剂量(2.5mg/kg甲醛+25mg/kg二甲苯)、中剂量(5mg/kg甲醛+50mg/kg二甲苯)、高剂量联合染毒组(10mg/kg甲醛+75mg/kg二甲苯)以及生理盐水+花生油(体积比1:1)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连续7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流式细胞凋亡对小鼠进行神经毒性的研究.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以及联合染毒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剂量联合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联合染毒组雌性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小鼠总体逃避潜伏期呈缩短趋势.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染毒组以及各剂量联合染毒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缩短,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剂量联合染毒组比较,各剂量甲醛染毒组和中、高剂量二甲苯染毒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缩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和二甲苯染毒组雌性小鼠、雄性小鼠以及小鼠总体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甲醛、二甲苯以及联合染毒组小鼠海马细胞早期凋亡率以及高剂量甲醛、二甲苯以及联合染毒组晚期凋亡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海马细胞早期、晚期凋亡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剂量联合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染毒组小鼠早期凋亡率均下降,高剂量甲醛、二甲苯染毒组雌性小鼠、雄性小鼠和小鼠总体晚期凋亡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能降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毒性作用,且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动物致癌的机制.方法 小鼠经呼吸道染毒MTBE 20 d后,取肝、肾、肺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DNA交联试验及肺和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Ⅱ型细胞、肝细胞进行SCGE、DNA交联试验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LDS).结果 MTBE 1 440、4 968 mg/m^3组染毒小鼠肝细胞、各剂量组肾细胞、4 968 mg/m^3组肺细胞DNA迁移距离均大于阴性对照组;肝细胞DNA迁移距离与MTBE浓度有剂量-反应关系(r=0.997,P=0.003).MTBE1 440、4 968 mg/m^3组雌性小鼠及4 968 mg/m3组雄性小鼠肾MDA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BE浓度>0.050mmol/L时,大鼠肺Ⅱ型细胞、肝细胞DNA迁移距离较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NA迁移距离与MTBE浓度有剂量-反应关系(r肺=0.967,T肝=0.963,均P<0.05);5.0、10.0 mmol/L MTBE组大鼠肺Ⅱ型细胞、肝细胞的3H-TrR掺入量每分钟脉冲数(CPM)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大鼠肺Ⅱ型细胞和肝细胞的DNA交联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BE对DNA有损伤作用,细胞DNA断裂和脂质过氧化是其引起动物肝、肾肿瘤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甲醛和乙苯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DNA的损伤作用,分析其联合作用的类型.[方法]采用4×4析因设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方法,研究甲醛(0、0.2、2.0、20.0 mg/kg)和乙苯(0、50、250、500 mg/kg)单独以及二者联合染毒后小鼠脑组织DNA的损伤情况. [结果]甲醛和乙苯单独及联合染毒组小鼠脑细胞彗星拖尾率、尾部DNA含量和尾矩均高于对照组(P<0.05);彗星细胞拖尾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剂量联合组小鼠的拖尾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尾部DNA含量和尾矩均随乙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低、中剂量染毒组的尾部DNA含量和尾矩随着甲醛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高剂量组减小;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 [结论]甲醛和乙苯均可对小鼠脑组织造成DNA的损伤,联合染毒组的脑组织损伤程度重于单独染毒组,二者的联合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醛对大鼠肝、肾、肺组织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用蒸馏水及不同剂量(10、20、30、40mg/kg)的甲醛溶液和环磷酰胺经腹腔染毒阴性对照组、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第2天处理动物后,取肝、肾、肺组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甲醛对大鼠的肝、肾、肺组织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染毒剂量和损伤呈现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肾、肺、肝细胞拖尾率增加,头尾比降低。结论甲醛可引起大鼠的肝、肾、肺组织细胞DNA损伤,从而进一步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苯与甲醛致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与甲醛致小鼠睾丸细胞DNA联合损伤效应。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分别检测苯染毒(剂量为50,200,800mg/kg)、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3,1.2,4.8mg/kg)和苯+甲醛复合染毒后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随苯或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P〈0.01),其彗星尾长随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缩短,尤其高甲醛染毒组(P〈0.01);复合染毒组中彗星尾长随联合染毒中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联合染毒中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缩短(P〈0.01)。苯+甲醛联合作用经析因素分析存在相加作用(P〈0.01)。结论苯和甲醛均能彼此增强各自所致的睾丸细胞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罗萍  章亚京  高蓉 《卫生研究》2004,33(6):751-753
目的 探讨富马毒素B1(FB1)对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6 0只BALB/C小鼠平均分为 4组 ,3组饮用含FB1(1mg ml)水 ,通过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对端粒酶活性升高明显小鼠测定其细胞DNA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内摄入FB1的小鼠肝细胞端粒酶活性均被激活 ,其酶活性随摄入FB1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小鼠肾细胞端粒酶活性在实验第 90天明显提高。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小鼠肝、肾细胞DNA含量均有增加。结论 FB1可诱导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升高及DNA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7.
甲醛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醛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甲醛(0、25、50、75、100μmol/L)对小鼠睾丸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彗星实验检测睾丸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甲醛在10、25、50μmol/L时具有DNA断裂作用(P<0.05,P<0.01和P<0.01),在75 μmol/L时既有DNA断裂也有交联作用(P<0.01),浓度为100μmol/L时尾部DNA百分比和尾距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醛致睾丸细胞DNA断裂的临界浓度在10 μmol/L左右,峰值浓度在50μmol/L附近.结论甲醛能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对小鼠睾丸细胞具有生殖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的毒性作用,为综合评价甲醛和苯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78只健康清洁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按染毒剂量分为低(0.2 mg/kg)、中(2 mg/kg)、高(20 mg/kg)剂量甲醛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低(100.0mg/kg)、中(200.0mg/kg)、高(400.0mg/kg)剂量苯组,以花生油为阴性对照组;低(0.1 mg/kg甲醛 50.0 mg/kg苯)、中(1 mg/kg甲醛 100.0 mg/kg苯)、高(10 mg/kg甲醛 200.0 mg/kg苯)剂量联合染毒组,以生理盐水 花生油为阴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40 mg/kg)为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注射容量为0.01 ml/g,每日1次,连续5 d.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小鼠,测定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Cu、Zn含量.结果 甲醛、苯单独染毒组及联合染毒组的SOD活力、Cu、Zn含量均低于其阴性对照组,且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下降;MDA含量均高于其阴性对照组,且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上升.联合染毒组染毒剂量与SOD活力呈负相关(r=-0.967,P<0.01),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941,P<0.01).与甲醛、苯单独染毒比较,联合染毒组SOD活力、Cu、Zn含量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升高趋势.结论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组织的毒性作用大于甲醛、苯单独染毒时的作用;二者对小鼠睾丸组织的联合毒性作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将78只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3组,分别为低剂量甲醛染毒组(5 mg/kg)、中剂量甲醛染毒组(10 mg/kg)、高剂量甲醛染毒组(20mg/kg)以及生理盐水(0.01 ml/g)对照组;低剂量二甲苯染毒组(50 mg/kg)、中剂量二甲苯染毒组(100 mg/kg)、高剂量二甲苯染毒组(150 mg/kg)以及花生油(0.01 ml/g)对照组;低剂量联合染毒组(2.5 mg/kg甲醛+25 mg/kg二甲苯)、中剂量联合染毒组(5 mg/kg甲醛+50 mg/kg二甲苯)、高剂量联合染毒组(10 mg/kg甲醛+75 mg/kg二甲苯)以及生理盐水+花生油(体积比1∶1)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作为微核试验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方式染毒,每天1次,连续7 d。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小鼠,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甲醛、二甲苯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增高(P<0.05),且微核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上升。甲醛与二甲苯联合染毒组微核率高于各自单独染毒组,在高剂量联合染毒组尤其明显(P<0.05)。甲醛、二甲苯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使小鼠骨髓彗星细胞尾部DNA含量及尾矩增加,且高剂量组尤其明显(P<0.05);二者在较低剂量联合染毒时便致彗星细胞尾部DNA含量及尾矩较甲醛和二甲苯单独染毒组有所增加(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联合染毒毒性作用明显上升。结论甲醛、二甲苯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二者联合染毒可能存在协同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溴虫腈对小鼠脾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溴虫腈对小鼠脾细胞和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溴虫腈按 4 9,9 8及 19 6mg/kg 3个不同剂量 ,一次性灌胃染毒小鼠 ,2 4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脾、肝细胞的拖尾率和DNA迁移距离。结果 脾细胞 3个剂量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 4 8~ 17 6倍 (P <0 0 0 1)和 1 6~ 2 9倍(P <0 0 5~ 0 0 1) ;肝细胞 3个剂量组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 7 5~ 10 4倍 (P <0 0 0 1)和2 0~ 2 8倍 (P <0 0 1~ 0 0 0 1) ;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3者的r值依次分别为 0 995,0 9987和 0 9999,P <0 0 5) ;在相同剂量下 ,肝细胞拖尾细胞率比脾细胞均明显增高 (P <0 0 1) ;在 4 9mg/kg剂量水平 ,肝细胞的DNA迁移距离比脾细胞的DNA迁移距离也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在 9 8和 19 6mg/kg剂量水平 ,2种细胞的DNA迁移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溴虫腈能引起小鼠脾脏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 ,且对肝细胞DNA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