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院急诊收治1例断指再植术中因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经抢救和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绮 《护理学杂志》2005,20(2):48-49
对 2 92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彻底清创后行TAT皮试 ,将 14 4例皮试阳性者分为TAT脱敏组 (76例 )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组 (6 8例 ) ,TAT脱敏组行TAT脱敏注射 ,TIG组行TIG肌内注射。结果TAT脱敏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19.8% ,TIG组为 0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全组无 1例发生破伤风。提示TIG高效、安全 ,是TAT过敏患者的良好替代药品。  相似文献   

3.
TAT 3次脱敏注射法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患者常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而皮试阳性者,常规脱敏注射需4次完成,耗费时间长,注射工作量大.我院1999~2004年采用3次脱敏注射法对436例患者进行TAT注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创伤患者常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而皮试阳性者,常规脱敏注射需4次完成,耗费时间长,注射工作量大。我院1999~2004年采用3次脱敏注射法对436例患者进行TAT注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破伤风抗毒素2次脱敏注射法注射22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者,常规脱敏注射需4次完成,耗时长,注射工作量大.1996~1998年笔者用2次脱敏注射法注射220例,未发生过敏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注射浓度与试验阳性结果的关系,探讨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规范破伤风抗毒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一条思路。方法:采取皮内试验与脱敏治疗同时进行的方法,对164例TAT不同浓度皮内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4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的结果,并与同期就诊的480名轻伤员的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进行一次脱敏注射。结果:164例TAT试验无一例全身反应发生。创伤性休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阴性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创伤情况下需要注射TAT者,不管TAT皮试是阴性还是阳性,都将注射TAT。皮内试验与脱敏治疗同时进行,减少了假阳性的出现,避免了因假阳性而进行脱敏治疗给伤员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急救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结果判断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在急诊就诊中的比率急骤升高,由于病情的需要和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提高,需要肌注TAT的患者比例愈来愈大,约70%以上。TAT试验结果判断,脱敏注射法及过敏反应的及时抢救,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者过敏症状的转归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段将2014年1~5月就诊的1 911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6~9月就诊的1 379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均遵医嘱常规行TAT皮试。对照组由操作护士目测及主观判定皮试结果,观察组采用PVC材料自制的TAT皮试标尺判定皮试结果。结果TAT皮试结果阳性对照组1 661例(86.92%),观察组813例(5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肌内注射TAT后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TAT皮试标尺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皮试结果阳性率,从而减轻患者脱敏多次注射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安脱达治疗螨过敏性疾病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2例屋尘螨脱敏治疗患儿,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查对药物,严格按照规程注射,治疗后密切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共完成免疫注射治疗681例次,发生不良反应117例次(17.18%),其中速发型84例次,迟发型50例次,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严格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脱敏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1例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莲 《护理学杂志》2006,21(21):71-71
总结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提出立即停药、低流量氧气吸入、抗过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并加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指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郑秀莲 《护理学杂志》2006,21(11):71-71
总结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提出立即停药、低流量氧气吸入、抗过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并加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指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特点自行设计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知情同意书并应用于临床,即护士脱敏注射前充分口头告知,将知情同意书交给患者及其代理人阅读,双方签名后妥善保存。知情同意书的应用,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我院1998年以来共抢救11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伤病人为预荫破伤风,大多需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索(TAT),TAT过敏试验是注射之前的一项常规操作,试验阴性后才能肌注.而且绝大多数人试验阴性后肌注TAT是安全的,无反应的,但也有极个别的人即使TAT皮试阴性,肌注TAT后仍有反应,即迟发性过敏反应.1临床资料对近三年来注射室肌注TAT*病人近6000人次(皮试阴性)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有11例发生迟发过敏反应,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12-65岁,对此11人进行临床观察.TAT*:产地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批号:近三年不同生产批次生产批号;生产日期:2006-2009年不同生产日期,有效期均为5年.1.1其中有8例注射TAT后第=三天以注射局部“针孔”为中心红、肿、硬结,范围<4×4cm,皮试部位无反应或同时有红、肿、硬结,直径<1.5×1.5cm,反应局部均表现为红、肿、硬、热、痒,第四五天红、肿、硬结范围逐渐扩大,局部症状逐渐加重,肌注部位红肿硬结范围最大不超过6×6cm,皮试部位不超过2×2cm,只有局部症状无全身反应,不用药只做临床观察,第六七天局部症状开始减轻,红肿范围减小,局部张力减低,皮温较前降低,痒的症状有所缓解,第八九十天红肿逐渐消退,硬、热、痒症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3例紫杉醇化疗患者过敏性休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例紫杉醇化疗患者过敏性休克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紫杉醇可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物品的准备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使用紫杉醇化疗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严格选择输液器具,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医院饶玉香我科1991~1994年成功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14例,抢救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1岁;11例曾有使用青霉素史,且无不良反应,3例为初次...  相似文献   

17.
1116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对外伤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以预防破伤风。但是,很多患者应试结果呈阳性反应。TAT皮试阳性率高与什因素有关.为此,我们观察了1116例患者的皮试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TAT等药物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操作中用物准备除注射用物外,另需备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下称抢救盒),抢救盒内盛0.1%盐酸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1支、1 ml注射器1支、2 ml注射器1支[1].  相似文献   

19.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注射室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询问无过敏史,皮试,约5分钟,病人感觉尿憋难忍,未向护士说明便去上厕所,途中摔倒在地,被旁人抬入急救室时,病人面色苍白,神志朦胧,四肢冰冷,血压为0,经过医护及时抢救,才转危为安。二、分析:病人在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高度过敏患者采用脱敏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胰岛素皮试液高度过敏患者采用诺和灵R行非紧急脱敏疗法。结果脱敏过程顺利,未出现注射部位皮肤风团、硬结增大或硬结周围出现伪足、局部皮肤瘙痒或全身过敏反应,出院随访血糖控制正常。结论胰岛素高度过敏患者采用非紧急脱敏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做好胰岛素种类的选择、正确配制脱敏液、保证剂量准确、仔细观察过敏症状、监测血糖等是脱敏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