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或异丙酚0.5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咪唑安定(0.05~0.2)mg/(kg·h),异丙酚(0.5~3)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镇静后10min、30min,1h、2h、4h、8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用胸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病人的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CO和CI在镇静阶段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和SVR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且二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不同镇静镇痛方法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诱导方法用于危重患者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80例行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插管前不给任何镇静镇痛药;②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0.5~1μg/kg;③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0.5~1mg/kg 芬太尼0.5~1μg/kg;④咪唑安定组:给予咪唑安定0.025~0.05mg/kg 芬太尼0.5~1μg/kg。根据以上分组处理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3及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呼吸(RR),插管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时反流误吸、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窦缓频发室早、室颤)等情况。结果插管时异丙酚组、咪唑安定组、对照组和芬太尼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值)分别为(13758.2±3854.8)mmHg/min、(14665.0±3501.8)mmHg/min、(19865.8±3423.8)mmHg/min和(16770.8±3423.8)mmHg/min,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的RPP值低于对照组和芬太尼组(P<0.05)。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95%,90%)高于对照组和芬太尼组(75%,85%)(P<0.05)。异丙酚组、咪唑安定组和芬太尼组插管时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气管痉挛、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异丙酚组(0%和5%)和咪唑安定组(5%和0%)低于对照组(10%和10%)和芬太尼组(10%和5%)(P<0.05);反流误吸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异丙酚组(15%)和咪唑安定组(10%)高于对照组(5%)和芬太尼组(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0.5~1mg/kg)或小剂量咪唑安定(0.025~0.5mg/kg)并复合0.5~1μg/kg芬太尼可用于危重患者的紧急插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并发症,减轻心血管反应、心肌耗氧及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ICU机械 通气镇静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58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30人,咪唑安定组28人,异丙酚组以0.25~1.00mg/kg异丙酚行静脉诱导,咪唑安定组以0.05~0.10mg/kg咪唑安定行静脉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异丙酚0.50~4.00 mg/(kg·h),咪唑安定0.05~0.15mg/(kg·h)进行维持,根据不同的RAMSAY镇静分级调整用量,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后和苏醒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36.0±6.0)s,咪唑安定组为(55.0±8.0)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44.8±7.0)min,咪唑安定组为(92.0±8.0)min(P <0.01).两组患者随镇静程度的加深用药量增加,但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异丙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苏醒后再入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短,苏醒快,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三组。咪唑安定组45例,先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持续静注咪唑安定0.03~0.2mg/kg/h,苏醒前停用。异丙酚组45例,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后改用异丙酚1~4mg/kg/h持续静注,苏醒前停用。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45例。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再以咪唑安定0.03~0.2mg/kg/h持续静注,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苏醒前1小时改用异丙酚1--4mg/kg/h静注后停用。三组患者均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咪唑安定组61.2±11.2s,异丙酚组28.2±7.7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镇静时间咪唑安定组26.6±4.8h,异丙酚组25.8±5.5h,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26.8±5.2h。停药后苏醒时间咪唑安定组123±26min,异丙酚组23.2±14.2min,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25.6±12.3min,后两者分别与前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咪唑安定组(33±16)min,异丙酚组(24±1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停药苏醒后再入睡者,咪唑安定组3例,异丙酚0例。咪唑安定组有3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心率减慢,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心率减慢,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心率减慢。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异丙酚镇静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适用于短时间镇静治疗(小于12h)。咪唑安定和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适用于12h以上镇静治疗,后者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价格比单用异丙酚便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能,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三组,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F组先给予芬太尼0.1mg,再静注异丙酚1.5mg/kg;M组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再分别静注芬太尼0.05mg、异丙酚1.5mg/kg;注药完毕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有无体动反应追加异丙酚0.5mg/kg或追加异丙酚至体动反应消失。结果:与术前比,M组的SBP、DBP、HR变化比P组F组平稳(P〈0.05);异丙酚用量M组比P组F组量上,麻醉效能M组为优。结论:(1)三组对呼吸均有抑制,须密切监测通气情况;(2)配备完善的抢救设备及药物;(3)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具备用量少效果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6例,咪唑安定组24例;插管前异丙酚组静注异丙酚100mg(1.5mg/kg),咪唑安定组则推注咪唑安定0.2mg/kg,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上述两药改用注射泵持续泵入,根据镇静分级调整合适的用量。结果:静注后镇静效果达到RamsayⅤ级所需时间:异丙酚组(26±9)s,咪唑安定组(78±11)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泵入维持用药期间,多数患者需达到RamsayⅢ级以上方能耐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R、SaO2、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异丙酚组当药物滴速>10mg/kg·h时易导致低血压。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异丙酚组(32±11)min,咪唑安定组(58±2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和血小板、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结论:两药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是安全有效的。异丙酚苏醒快,但维持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雷毅  张龙芳  李申一  王新  黄建成  钱箬筠 《广东医学》2006,27(10):1511-1513
目的应用靶控输入技术研究咪唑安定异丙酚对前列腺电切(TULIP)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TUR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及咪唑安定异丙酚组(M+P组),以效应部位浓度(Ce)为靶控浓度,P组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输注5min后递增,递增梯度为0.2μg/ml。M+P组在TCI前5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余同P组,以清醒镇静(OA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记录达到不同分值时Ce值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各组OAA/S评分2分及3分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SpO2比较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各生理学参数OAA/S评分4分及5分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2分及3分时组间比较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异丙酚组变化幅度明显,部分需呼吸和循环支持。各评分点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e值较单纯异丙酚组Ce值明显降低(P〈0.05)。各评分点同异丙酚Ce值或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e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93,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TURP,在理想OAA/S下,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较单独使用异丙酚更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呼吸功能的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给予适当镇静剂的意义。方法:60例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任何镇静剂),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0.03~0.05)mg/kg]和异丙酚组[异丙酚(0.5~1.0)mg/kg]。记录3组插管前,插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耗氧变化。结果:3组插管前,插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耗氧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2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根强  靳三庆  黄宏辉 《广东医学》2003,24(10):1119-1120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 60例ASAⅠ~Ⅱ级成年患者 ,随机分成Ⅰ ,Ⅱ ,Ⅲ 3组 ,全麻诱导时的芬太尼用量分别为 4μg/kg ,6μg/kg ,7μg/kg ,同时 3组均合用咪唑安定 0 1mg/kg、维库溴铵 0 12mg/kg进行诱导插管。记录诱导前 ,插管后 1,3 ,5min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心率 (HR)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组患者插管后 1,3 ,5min的SBP ,DBP及HR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 (P <0 0 5 )。Ⅱ组及Ⅲ组患者插管后 1,3 ,5min的SBP ,DBP ,HR值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Ⅱ ,Ⅲ组患者插管后 1,3 ,5min的SBP ,DBP及HR值较Ⅰ组患者的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咪唑安定0 1mg/kg ,芬太尼 6μg/kg ,维库溴铵 0 12mg/kg进行全身麻醉诱导 ,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且血压、心率平稳 ;而 4μg/kg的芬太尼则不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咪唑安定在创伤病人镇静安全与效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95例创伤病人随机分 3组 :M组用咪唑安定 0 .1mg/kg/h ,最大 0 .35mg/kg/h连续静注 ;P组用异丙酚 1.5mg/kg/h ,最大 6mg/kg/h连续静注 ;MP组用咪唑安定 0 .1~ 0 .2mg/kg/h和异丙酚 1.5~ 3mg/kg/h连续静注。结果 :三组按计划均达到同等有效的镇静效果 (P >0 .0 5) ,血流动力学参数 (P >0 .0 5)。病人清醒时间组P、MP比组M明显缩短 (P <0 .0 5)。结论 :咪唑安定、异丙酚对创伤病人镇静是安全的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咪唑安定清醒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0例18岁至75岁择期行臂丛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及颈部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 1%罗哌卡因10mL+0. 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实验组: 1%罗哌卡因10 mL+舒芬太尼10μg(1 mL)+0. 9%氯化钠注射液19 mL。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5 min, 1、2和4 h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10~30 min,实验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之间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神经丛阻滞麻醉,镇痛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 I~II级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M组,n=20),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组(MS组,n=20)。腰硬联合阻滞选择L2~3穿刺,腰麻药为0.5%布比卡因2.5ml,硬膜外追加麻药为2%利多卡因,调整麻醉阻滞平面达T7。M组于消毒前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mg/kg;MS组消毒前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6m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给药后10、30、60、90min记录患者OAA/S(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评分及遗忘程度。同时观察术中体动、恶心、呕吐、呃逆等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30、60min,M组OAA/S评分高于MS组(P<0.05);两组患者均能达到良好的遗忘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中有8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体动,需给予相应的处理;MS组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发生体动。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咪达唑仑,能有效地预防术中内脏牵拉引起的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术后经硬膜外和静脉应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IA)组 ,每组 30例。 2组芬太尼负荷量为 0 0 0 1mg/kg ,PCA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 0 5mg +氟哌利多10mg + 0 9%氯化钠至 10 0ml ,持续给药注速 2ml/h ,单次PCA剂量 0 5ml ,锁定时间 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 ,2 4h芬太尼用量 ,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EA组 2 4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术后视觉模似评分 (VAS)均明显高于PCIA组 (P <0 0 5 )。 2组镇静评分低且无明显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至优秀均在 83 3%以上 ,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PCEA ,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枕部头皮神经阻滞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围术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听神经瘤、岩骨背侧脑膜瘤、胆脂瘤等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经典入路(C组,n=20)和头下斜肌入路(O组,n=20),分别记录切皮前、切皮时及切皮后5,10,15,30,60,90,120,150,180 min 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记录麻醉过程中追加的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拔管后1,2,4,8,12 h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BIS及MAC值在术中各时点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中有5例患者术中切皮做入路分离时需追加舒芬太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较术后2 h增高(P<0.05),且术后8,12 h C组VAS评分明显高于O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12 h的Ramsay评分较术后1 h显著降低(P<0.05),且C组明显低于O组(P<0.05)。结论头下斜肌入路的枕大、枕小神经阻滞能为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提供更长时间的术后镇痛,并能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术后硬膜外和静脉应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A)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30例.两组芬太尼负荷量为0.001 mg/kg,PCA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0.5 mg 氟哌利多10 mg 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滴速2 ml/h,单次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24 h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EA组24 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高于PCI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均低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至优秀者均在83.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PCEA,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M)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咪唑安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2组用药量。记录2组患者镇静诱导前即刻(T0)、镇静诱导后1h(T1).12h(T2),24h(T3).48h(T4)各时点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气道阻力(Raw),同时采集上述各时点中心静脉血,桡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内静动脉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结果(1)与T0时比较,T1-T4时2组患者呼吸参数均有改善(P〈0.05);(2)与M组比较,T4时P组Qs/Qt下降、OI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氧合,可为其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颅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25例. A组不给于右美托咪定,B组及C组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剂量,而后分别以0. 2、0. 4 μg/(kg·h)速率泵注. 3组均在硬脑膜缝合后静脉给予曲马多1. 5 mg/kg,观察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Ramsa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及A组比较,B组术后2~6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术后2~24 h心率(HR)明显降低,C组术后2~24 h SBP、DBP及HR明显降低,其中C组HR降低幅度显著大于B组(P<0. 05或P<0. 01).术后6~48 h,B、C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 05或P<0. 01). B、C组总按压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其中C组总按压次数最少(P<0. 01),且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 05),略低于B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开颅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镇静作用佳,有助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颅窝开颅局部引流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方法在后颅窝开颅术后局部引流的441例中,按脑膜是否严密缝合,分为硬膜外引流和硬膜下引流,尽量严密缝合硬膜、肌肉逐层,封闭乳突蜂房或者打开它,局部加压包扎以预防脑脊液漏。对于脑脊液漏患者经反复地伤口加固缝合,腰椎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在441例中采取预防脑脊液漏的措施后,仍有48例发生56人次脑脊液漏(10.88%),其中2例分别伴有耳漏和鼻漏,经综合治疗后45例完全治愈,3例因反复脑脊液漏继发颅内感染而死亡。结论经后颅窝开颅局部引流后脑脊液漏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窥镜检查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5例,电脑随机法分成对照组(P组,n=33)、实验组(D组,n=32),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D组静脉推注DEX (0.1 μg·kg-1·min-1),P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 mL,之后两组均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1·min-1),完成后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30~50 m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丙泊酚总用药量P组明显高于D组 (P<0.05);D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组(P<0.05);用丙泊酚实施无痛麻醉过程中均可导致循环抑制,而且DEX对此效能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小剂量DEX在无痛胃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能协同丙泊酚的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