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学东  安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116-4117,i006
背景:普通金属接骨板对固定骨段具有强大的应力遮挡作用,且对骨组织生长无诱导及引导作用。而羟基磷灰石(HA)涂层钛板对固定骨段既有固定作用,HA涂层又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使早期内、外骨痂迅速增生。目的:观察普通金属接骨板、HA涂层钛板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对象为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体质量2.52kg,雌雄不限,由该实验室提供。干预:动物在无菌操作下显露右股骨干,造成一长约10mm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用姒块状人工骨植骨 HA涂层钛板固定,对照组用或不用HA块状人工骨植骨 普通钛板或不锈钢骨板固定,分别于术后2,4,6,8,12,16周取出标本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新骨生成情况。结果:术后4周,取出的HA涂层钛板表面即有新生骨形成附着,至术后12周涂层钛板周围完全被片块状新生骨包裹,板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牢固,而对照组骨板表面未见新骨形成、附着。术后2,4,8,12,16周,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各时期新骨生成的速度、质量与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HA涂层钛板具有引导成骨作用,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牢固,固定可靠,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自体骨、骨替代材料及骨诱导再生技术可修复颌骨缺损,但由于新骨形成周期长、骨替代材料及骨诱导再生膜吸收快,缺损区新骨的体积和塑形受到影响.目的:探讨个性化钛模板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及自体骨在兔上颌骨牙槽嵴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制作长10 mm,高5 mm的上颌牙槽嵴骨缺损,实验组骨缺损区由自体髂骨颗粒及缺损区制作中产生的自体骨颗粒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填充,表面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并螺钉固定;对照组缺损区只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并螺钉固定,缺损区不充填任何骨移植材料.观察术后4,8,12周的新骨生成情况、X射线表现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时,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8及12周时,两组形成的新骨无明显区别.经配对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周时新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术后8周和12周时,新骨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自体骨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可很好地修复上颌牙槽嵴缺损;个性化钛模板可起到屏障膜和新骨形成外支架的作用,有利于新骨的塑形.  相似文献   

3.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颌骨缺损多为肿瘤手术后损伤、炎症后遗所致,造成容貌畸形及功能障碍,特别是咀嚼及语言功能障碍.修复下颌骨缺损,传统治疗方法为植入自体骨、异体骨,但排异反应大,效果不明显.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内固定钛板的生物相容性好,愈合能力强,排异反应小,术后不拆除,能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口腔科应用内固定钛板植入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25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钛板人工肋骨重建兔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钛板人工肋骨用于兔胸壁缺损重建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表面喷砂、酸蚀处理制备钛板人工肋骨。建立20只3cm×3cm的胸壁骨性缺损家兔模型,实验组应用钛板人工肋骨修复缺损(n=10),对照组采用带骨膜的自体肋骨移植(n=10)。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血磷,行胸部X线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兔均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感染、胸壁塌陷及反常呼吸发生。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磷乘积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钛板与肋骨断端连接成一个整体,固定牢靠,界面大量新生骨组织,无纤维组织介入;对照组肋骨断端处骨增生明显,有连续性骨痂生成。结论:钛板人工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对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骨内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下颌骨骨折63例患者。对于骨折错位不严重的闭合性单线下颌骨骨折采用口内进路,开放性、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则采用口外切口。于骨折线两端安放四孔直型小型钛板,钛钉固定辅以颌间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不连发生,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骨折线消失,大部分病例牙齿咬合接触良好。结论:由于颌骨骨折的复杂性,对不同骨折类型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单纯性下颌骨骨折选用合适的小钛板将其弯曲,使之与骨面紧贴,用钛钉固定即可恢复正常咬会对干个别移位明显的病例则需颔间牵引固定.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77-2878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双侧锁定钛板,对照组实施单侧锁定钛板。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种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双侧锁定钛板与单侧锁定钛板固定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跟骨可塑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3- 2010-12应用跟骨可塑钛板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优28足,良8足,差3足,优良率92%.结论 跟骨可塑铁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断肢再植实验中选择不同股骨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兔断肢再植实验中使用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的骨固定方法的不同生物力学变化对手术成活率的影响。方法:32只兔,分4组,每组8只,在兔大腿断肢再植实验手术骨固定中,分别行双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单独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结果:克氏针组、微型钢板组、记忆合金环抱器组、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成活率分别为0.38%(3/8),38%(3/8),100%(8/8);成功率为0.12%(1/8),38%(3/8),100%(8/8)。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法在实验的骨固定中平均固定时间为11min,其成活率及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X^2=16.76~22.51,P&;lt;0.01)。结论:在兔断肢再植实验的骨折固定实验中应用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方法,能够提高实验兔的成活率,并有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35例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治疗组18例。治疗组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分别为88.24%、35.29%。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明显。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具有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值得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颈椎前路自锁钛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钛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植骨全部融合,未发现钉板松动及断裂。结论 自锁钛板前路融合内固定,能获得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颅骨修补的材料种类繁多,而修补效果也不尽相同,采用何种修补材料、如何将颅骨缺损修复的更加完美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针对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索.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craniocerebral trauma,CAD/CAM和titanium armor plate"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0/2011-06),"头颅骨损伤,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将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章纳入研究范围,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与传统材料或方法修复头颅骨损伤和陈旧的文献.对查阅到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概括.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到236篇文献,最终纳入27篇文献进行分析.传统方法修复颅骨损伤已暴露很多问题,而钛网作为近几年临床应用广泛的颅骨修补材料显示了很多优点,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头颅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模拟缺损颅骨形状和曲度、个性化设计缺损颅骨的钛网补片,制造出了与缺损处吻合良好的修补物,使患者颅骨缺损修补后头颅形状恢复解剖原貌,无论是整形外观还是相容性方面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上、下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延迟愈合率、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延迟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减轻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影像学评估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的方式进行植骨结合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01-04/2002—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结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98例.排除存在系统性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的患者.共64例完成15个月随访。47例单纯椎间盘切除后节段间融合,行间隙减压;12例单椎体次全切除;5例为二椎体次全切除,患者均未发生钛网或钢板脱出。单节段切除病变部位间盘;两个节段以上进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彻底刮除椎间盘组织、软骨终板及椎体后缘的骨赘。手术中将适量的冷冻干燥异体松质骨浸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润,切除椎间盘彻底减压后,测量椎间高度。将浸润后的松质骨剪成3~5mm碎块填人修剪成大小合适的钛网。将容纳异体松质骨的钛网植入椎间隙中,轻轻打人2mm左右,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进行椎体间固定。所有病例伤口内均放置引流管,48h内拔除,术后两三天下地行走,佩带Philadelphia颈托固定两三个月。评估椎间融合的X线标准:在平片上钛网与上下椎板之间没有X线透光线或透光区.上下终板间有骨性连接,在伸屈位片上节段间没有活动。评估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间高度:依据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平均值,并分析椎间融合情况。评估治疗后椎间的稳定性:依据伸屈侧位X线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64例患者全部完成15个月随访。①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体间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5d、术后15个月均明显提高[(4.5&;#177;0.6),(9.1&;#177;0.7),(9.2&;#177;0.5)mm,P均〈0.05;(24.4&;#177;2.8),(36.8&;#177;2.4),(36.4&;#177;2.2)mm.P均〈0.05;(43.9&;#177;3.0).(53.9&;#177;3.2),(53.5&;#177;2.7)mm,P均〈0.05];术后5d和术后15个月基本一致(P〉0.05)。②治疗后椎体间稳定性:X线片未见钛网脱出、移位或下沉进入上下椎体等情况,无钛板折断或螺丝钉脱出现象。术后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钛网后方椎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少数病例MRI显示钛网中央存在长T2加权影像。③治疗后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5个月随访,61例钛网后方均充满新骨.上下椎间骨性融合,3例钛网后方仍然存在透光区,融合率95%。结论: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同时结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椎间高度明显恢复并得到有效保持,且融合率高,融合节段稳定,未见钛网移位或下沉现象。由于术后随访时间较短,钛网内的异体骨能否被新骨替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影像学评估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的方式进行植骨结合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01-04/2002-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结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98例,排除存在系统性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的患者,共64例完成15个月随访。47例单纯椎间盘切除后节段间融合,行间隙减压;12例单椎体次全切除;5例为二椎体次全切除,患者均未发生钛网或钢板脱出。单节段切除病变部位间盘;两个节段以上进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彻底刮除椎间盘组织、软骨终板及椎体后缘的骨赘。手术中将适量的冷冻干燥异体松质骨浸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润,切除椎间盘彻底减压后,测量椎间高度。将浸润后的松质骨剪成3~5mm碎块填入修剪成大小合适的钛网。将容纳异体松质骨的钛网植入椎间隙中,轻轻打入2mm左右,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进行椎体间固定。所有病例伤口内均放置引流管,48h内拔除,术后两三天下地行走,佩带Philadelphia颈托固定两三个月。评估椎间融合的X线标准:在平片上钛网与上下椎板之间没有X线透光线或透光区,上下终板间有骨性连接,在伸屈位片上节段间没有活动。评估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间高度:依据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平均值,并分析椎间融合情况。评估治疗后椎间的稳定性:依据伸屈侧位X线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64例患者全部完成15个月随访。①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体间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5d、术后15个月均明显提高犤(4.5±0.6),(9.1±0.7),(9.2±0.5)mm,P均<0.05;(24.4±2.8),(36.8±2.4),(36.4±2.2)mm,P均<0.05;(43.9±3.0),(53.9±3.2),(53.5±2.7)mm,P均<0.05犦;术后5d和术后15个月基本一致(P>0.05)。②治疗后椎体间稳定性:X线片未见钛网脱出、移位或下沉进入上下椎体等情况,无钛板折断或螺丝钉脱出现象。术后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钛网后方椎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少数病例MRI显示钛网中央存在长T2加权影像。③治疗后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5个月随访,61例钛网后方均充满新骨,上下椎间骨性融合,3例钛网后方仍然存在透光区,融合率95%。结论: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同时结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椎间高度明显恢复并得到有效保持,且融合率高,融合节段稳定,未见钛网移位或下沉现象。由于术后随访时间较短,钛网内的异体骨能否被新骨替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型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均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男9例,女14例,年龄57-77岁,平均64岁.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最短6年,最长16年,平均12.6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I型8髋,Ⅱ型11髋,ⅢA型4髋.术前Harris评分(39.3 ±14.6)分.翻修用假体:MP(Link)2髋,AML(DePuy)13髋,Full-coated(Zimmer)6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22-5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6 ±9.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摄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应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髓外固定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内固定方式分成髓内钉组(18例)和钢板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情况。结果髓内钉固定患者的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LISS固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1、2.12,P均<0.05),且髓内钉固定患者6个月后Harris评分亦明显优于LISS固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在治疗转子下骨折患者中,髓内钉固定的疗效可能优于LISS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7.
张俊  王劲  何爱咏 《中国临床康复》2014,(22):3475-3480
背景:临床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陈旧性骨折病例较少见,治疗方式上钢板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关节置换各有优缺点,暂无统一的意见。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年龄58-72岁,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7.3岁,12例患者为摔伤,4例患者为交通意外受伤。内固定至受伤时间为4-25周,平均6.7周,施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植骨,术中使用C型臂X 射线机检查复位内固定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复位内固定满意,伤口均一期愈合,如期拆线。随访6-32个月,按髋关节 Harris评分11例为优,4例为良,1例为中,优良率为94%。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对于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良好的置入前准备后,施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配合植骨,为一种稳妥有效的修复方法,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应用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的14例患者实施系统化术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呼吸道和皮肤准备;术中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协助麻醉及复苏;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规范引流管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技术,控制切口感染,预防皮下积液、积气、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皮瓣存活,切口愈合,患者疼痛护理等;做好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访,及时指导院外自我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科学护理措施保障下,未出现气胸、反常呼吸、切口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炎性反应,1例痰液不易咳出,血氧饱和度低于94%,经对症护理后,均明显改善,最终切口均Ⅰ期愈合,顺利出院。随访2年,均未发生排异反应、固定不牢等情况,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网状钛合金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于修复胸壁缺损效果明显,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实施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的22例股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加长钢板DHS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骨折患者全部一期骨性愈合,无一例螺钉松动、折断,钢板弯曲折断。结论:股骨中上段骨折系高能高速损伤,内固定方法繁多,我们使用微创经皮加长钢板DHS内固定,对局部软组织损伤较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较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Stable fixation promotes union in the common femoral neck fractures, but high non-union rates due to fixation failure remain with traditional fixations. To enhance stability, a plate interlocking pins, but without further fixation to femur has been developed. To our knowledge, no comparison to other conventional fixation methods has been performed.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novel implant biomechanically leads to a more stable femoral neck fixation.MethodsFifty synthetic femurs with a cervical wedge osteotomy were allocated to intervention with three hook-pins interlocked in a plate (Hansson Pinloc® System) or standard fixations with a two-hole Dynamic Hip Screw® plate with an anti-rotational screw, three cannulated screws (ASNIS® III) or two screws (Olmed® or Cannulated Hip Screws®). Quasi-static non-destructive torsion around the neck, anteroposterior bending and vertical compression were tested to detect stiffness. The specimen's deformation was evaluated after cyclic compression simulating weight-bearing. Local deformation of implant channels was measured. Fixation failure was defined by fissure formation.Findings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implants all together, the interlocked pins enhanced mean stiffness 130% in torsion and 33% in bending (P < 0.001), while compressive stability was increased by a reduced deformation of 62% in average of the global test specimen and 95% decreased local implant channel deformation after cycling (P < 0.001). In comparisons with each of the standard fixations the interlocking pins revealed no signs of adverse effects.InterpretationThe novel femoral neck interlocking plate allowed dynamic compression and improved multi-directional stability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fix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