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药蜡疗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蜡疗配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8例有上肢功能障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疗法,对照组于作业治疗前进行45min普通蜡疗;治疗组于作业治疗前进行45min中药蜡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结论:中药蜡疗加作业疗法组与普通蜡疗加作业疗法对脑瘫的上肢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但中药蜡疗加作业疗法较普通蜡疗加作业疗法对脑瘫的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蜡疗配合作业疗法对脑瘫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有上肢痉挛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疗法,对照组于作业治疗前进行45m in普通蜡疗;治疗组于作业治疗前进行45m in中药蜡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结论:中药蜡疗加作业疗法组与普通蜡疗加作业疗法对脑瘫的上肢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但中药蜡疗加作业疗法较普通蜡疗加作业疗法对脑瘫的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闫毓茜 《四川中医》2012,(9):125-126
目的:观察经筋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筋恢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柔筋汤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按照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益气柔筋汤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作业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7.50%,对照组有效率占77.5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柔筋汤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痉挛量表疗效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2个疗程时2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井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井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井穴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棒穴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肢体拘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内容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药棒护理技术。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测评2组上肢痉挛程度,根据ASHWORTH评分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2. 5%,对照组为7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干预后ASHWORTH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药棒穴位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分区治疗法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改善及上肢功能恢复疗效。方法:根据Bm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选择病例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细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明显责任肌肉对肩、肘、腕区电针分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电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疗法,采用改良Ashword痉挛评级、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改良Ashword痉挛评级、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分区治疗在改善上肢痉挛功能障碍优于传统电针法。  相似文献   

9.
李洁新 《北京中医药》2012,31(5):360-36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物理康复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Ashworth分级0~4级评定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确实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有上肢痉挛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为基础,先后针对优势肌群和非优势肌群进行针刺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与头皮针针刺疗法,在此基础上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煎服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显效达到22例;对照组有效率70%,显效只有12例。结论:针刺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利于肢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蜡疗及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结合间断牵引治疗脑卒中上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初次发生脑卒中并伴有上肢肌痉挛的患者,按到康复科会诊的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患侧肢体蜡疗、正压顺序循环疗法厦间断牵引疗法,lO天为一疗程,治疗3疗程。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3疗程后上肢肌痉挛ashworth评定评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蜡疗及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结合间断牵引对治疗脑卒中上肢肌痉挛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2组均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测量表及中医证侯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28/244),优于对照组61.5%(150/244,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诊治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仅采取作业疗法治疗,试验组则采取电针配合作业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脱位情况及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肩关节复位率为54.29%,高于对照组的28.57%(P0.05);治疗前,两组上肢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必要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75例采用经筋排剌法配合皮肤针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的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治疗组为9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显著。结论:经筋排刺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平衡针刺法的疗效作出正确评价。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痉挛拮抗肌侧取穴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灸法。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维吾尔医常规疗法结合针刀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维吾尔医常规疗法结合针刀组(治疗组)和常规维吾尔医特色疗法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1个疗程后用Ashworth张力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维吾尔医对照组。结论:维吾尔医常规疗法结合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的肢体痉挛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经舒筋胶囊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35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对照组)与中药康复组(治疗组),1个月为1疗程,3疗程后,根据各关节活动度和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对偏瘫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经舒筋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9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进行单纯康复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热敷。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72.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ROM检查轻、中度痉挛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抗痉挛体位下热敷患侧上肢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伴发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30例和观察组(抗痉挛中药热敷结合康复训练)3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并用改良Ashworth评定肌张力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及Ashworth评级均有所改善,其中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治疗有效,结合抗痉挛中药热敷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