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分布及其相关性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VITEK-2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0年1-9月分离的40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方法检测18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40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分析:共有9种,主要表型为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类(不渗透性)占49.0%,连续分离的18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耐药表型共有2种,表型高水平耐药+头孢菌素酶型的占16.7%,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类(不渗透性)的占83.3%;检出阳性耐药基因9种:blaTEM、blaGES、blaIMP基因阳性率均为61.1%,blaSHV66.7%,blaPER55.6%、blaOXA-10和blaVER均为5.6%,blaSPM为11.1%,oprD2基因缺失率22.2%;未检出blaCARB、blaVIM、blaGIM、blaDHA。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基本相符,推测该地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因是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导致。 相似文献
2.
1.材料与方法: (1)菌株来源:所试菌株均来自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患者留取的各种标本(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的菌株),其中痰标本115份、脓性分泌物11份、尿液7份、关节液1份;患者年龄在10~100岁之间,平均72岁;男性90例、女性44例;134株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00株,占74.6%;洛菲不动杆菌29株,占21.7%;乙酸钙不动杆菌3株,占2.2%;溶血不动杆菌2株,占1.5%;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三维试验指示菌,试验用质控菌株有肺炎克雷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珐采用NCCLS(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推荐方法对收集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筛选和确认实验,按照PCR基因分型原则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以此为模版设计引物和反应条件,用PCR法对产ESBLs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产ESBLs共检出20株,检出率占16.7%.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PCR进行ESBLs基因分型。检出TEM型12株,SHV型4株,PER型4株,未检出OXA.姑论西安市不动杆菌产ESBLs株基因型以TEM为主,产ESBLs可能是西安市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通过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及其插入序列和β-内酰胺酶的基因.结果 71株菌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0.0%;71株菌株均产blaOXA-23碳青霉烯酶,38株blaOXA-23插入序列ISAbal阳性;22株blaAmpC; 34株blaTEM,3株blaCTX-8,2株blaCTX-9基因均阳性.结论 产OXA-23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122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的药敏检测,并通过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这些菌株中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分布。结果该菌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高达100.0%和88.5%;对含酶抑制剂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52.5%和57.4%外,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对头孢三、四代药物的敏感率均<20.0%;12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76株(62.3%)扩增到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PER、CTX-M-1组、CTX-M-9组和VE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9.7%、47.5%、13.9%、1.6%、4.1%和0.8%,未检测到CTX-M-2组、OXA-10和OXA-23基因;其中42.6%含单种基因,14.8%含两种基因,主要为SHV TEM基因(10株),其次为TEM CTX-M-9基因(3株)和TEM PER基因(3株);4.9%含3种基因,主要为SHV TEM PER基因;此外,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分别为SHV-1b-Like、SHV-18-Like、TEM-1-Like、PER-1-Like、CTX-M-3-Like、CTX-M-14-Like、VEB-3-Like。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阳性10株(5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率高;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主要集中在TEM型和OXA-23群;应进一步加强产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的地方性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API 20NE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结果 在15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4.0%),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从20.0%~55.0%),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均>60.0%;在所有菌株中有37株(24.7%)产ESBLs,66株(44.0%)产AmpC酶,16株(10.7%)产碳青酶烯酶,其中12株(8.0%)为金属酶.结论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产ESBLs、AmpC酶和金属酶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PCR方法检测54株鲍氏不动杆菌的10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OXA-23、blaOXA-24、blaOXA-51、blaOXA-58、blaVI M-2、blaI MP-1、ampC、blaDHA、blaTEM、blaSHV)并测序。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77.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24.1%;54株菌中均检出blaOXA-51、ampC、blaTEM基因(100.0%),blaOXA-23阳性44株(81.5%),blaOXA-24阳性2株(3.7%),测序证实为blaOXA-72,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blaOXA-23、blaOXA-51、ampC和blaTEM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谱,对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头孢硝基噻吩对鲍曼氏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152株鲍曼氏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株85株,产酶株率为55.9%,对氨苄西林、头孢派酮、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超过5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MIC90分别为64、64、16μg/ml,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医院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及时有针对性的选用抗生素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
鲍氏不动杆菌TEM和PER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13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其TEM、PER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3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TEM、PER基因型检测.结果 13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00%、60.77%、5.38%、6.15%;PCR扩增后TEM基因阳性70株,占被检细菌的53.85%;PER-1阳性4株,占3.08%;TEM和PER-1同时阳性34株,占26.15%;22株细菌未检测到TEM或PER-1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数菌株携带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部分菌株同时带有TEM和PER-1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医院ICU痰标本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收集ICU2005年7月-2007年3月经VITEK-32系统GNI<'+>卡鉴定为鲍氏不动杆菌的不重复菌株42株,均为痰标本,用GNS132做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补做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E、氨曲南的药物敏感试验,用Etest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42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E最低,为2.4%,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6.7%;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69.4%~100.0%;Etest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菌9株.结论 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鲍氏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重要机制之一,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ADC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用K-B法检测115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分别对30株鲍氏不动杆菌用三维试验检测ADCβ-内酰胺酶、用PCR方法检测blaADC基因、用氯唑西林抑制酶试验检测头孢他啶等MIC值。结果 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0.4%,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4.0%;多重耐药菌占59.0%;多重耐药菌的三维试验、blaADC基因均为阳性,除头孢吡肟外,加入氯唑西林(500 mg/L)可以使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MIC有〉8倍的降低;非多重耐药菌均为阴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产ADCβ-内酰胺酶菌株与多重耐药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7种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酶烯酶和AmpC酶等基因。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检测到TEM阳性15株(75%),PER阳性3株(15%),ADC阳性17株(85%),且14株TEM和ADC同时阳性(70%),但是其余14种基因均未检出;1号株ADC基因是新亚型,密码子由CCA(编码脯氨酸)变为ACA(编码苏氨酸),暂以ADC-like命名。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鲍氏不动杆菌携带TEM、PER和ADC基因是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发现ADC-like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同源性,了解其流行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并经DNA测序确证,用重复片段引物PCR判定基因的同源性。结果对46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单纯TEM阳性25株,占54.35%;单纯PER阳性5株,占10.87%;另6株(13.04%)同时含有TEM和PER基因;重复片段引物PCR显示,46株鲍氏不动杆菌基因为1~5条大小2000 bp的片段,共分为20个基因型,其中A型16株(34.78%),C型和E型各4株(8.70%),J型3株(6.52%),B、K、H型各2株(4.35%),其余类型各1株(2.17%)。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型以TEM型为主,重复片段引物PCR显示A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分离自ICU的鲍氏不动杆菌(ABA)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07年10月-2008年7月ICU患者临床标本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三维试验检测ESBLs、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存在情况;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酶烯和AmpC酶等21种基因.结果 20株ABA TEM阳性20株(100%),OXA-23群阳性10株(50%),ADC阳性15株(75%),其余基因均阴性;>50%菌株同时携带TEM β-内酰胺酶、OXA-23群碳青酶烯酶和ADC AmpC酶3种基因,TEM阳性、OXA-23群阳性、ADC阳性各取1株测序,经比对分别为TEM-116型、OXA-73型、ADC-25型.结论 ABA以携带TEM、OXA-23、ADC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为主,且多数以上分离株同时携带TEM β-内酰胺酶、OXA-23群碳青酶烯酶和ADC AmpC酶3种基因,因此显示ICU分离ABA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呈高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6,他引: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39株中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51.3%)、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在绍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AmpC酶、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鲍氏不动杆菌(ABA)分离株耐药性、AmpC酶和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20株ABA进行药敏、AmpC酶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老年患者ABA分离株呈多药耐药性,其中AmpC(染色体型)基因阳性17株(85%);TEM基因阳性11株(55%)、PER基因阳性5株(2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该20株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AmpC酶和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弗氏柠檬酸杆菌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头孢硝噻吩试验检测33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所产β-lase,多底物纸片法(协同法、拮抗法)、AmpC酶检测法、碳青酶烯酶分类检测检测其所产各种β-lase.结果 33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检出29株β-lase,总检出率为87.9%;头孢硝噻吩试验27株为阳性(81.8%);29株产酶菌株中,产青霉素酶2株,产头孢菌素酶3株,产广谱β-内酰胺酶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1株,产ESBLs AmpC酶6株,ESBLs总产酶率51.5%,产碳青酶烯酶2株(均为复合产超广谱酶 金属酶).结论 弗氏柠檬酸杆菌产β-lase率、ESBLs总产酶率和复合产酶率很高,产6种酶,以广谱酶、ESBLs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离株AmpC酶和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南京地区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种AmpC酶及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20株ABA AmpC染色体型基因阳性14株(70.0%)、AmpC质粒型基因阳性1株(5.0%);TEM基因阳性12株(60.0%)、SHV基因阳性1株(5.0%)、CTX-M-1群基因阳性2株(10.0%)、OXA-23群基因阳性1株(5.0%)、OXA-24群基因阳性1株(5.0%),经测序BLASTn比对为OXA-72型;16、17号株测得AmpC(染色体型)DNA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AmpC(染色体型)序列比较分别有两个和1个氨基酸差别,均为新亚型。结论南京地区ABA除可携带TEM、VEB、GESI、MP、VIM、OXA-10、OXA-23基因外,还可携带AmpC染色体型及AmpC质粒型、SHV、CTX-M-1群、OXA-24群基因。同时进行AmpC活性与AmpC染色体型、质粒型基因配对检测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我院不动杆菌属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以及其相应的基因型。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等电聚焦电泳法、PCR扩增及测序确定110株不动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结果:经纸片协同法检测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30株菌经等电聚焦和基因扩增测序证实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且为TEM-1型酶。均含有PI为5.4的的条带。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所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是质粒TEM-1型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