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患者女,85岁。右前臂伸侧出现一花生米大暗红色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1)突起部分:表皮局部糜烂,真皮可见由基底细胞组成的巢状肿瘤团块,癌巢周边的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蒂部周围:棘层下方细胞排列紊乱,有异型性,部分区域表皮全层异型,基底层非典型细胞呈芽蕾状增生,伸向真皮上部。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碱性变,并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3)外围黑褐色斑块皮损: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呈乳头瘤样增生,瘤边界平坦,下界与皮肤基底层相平。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并发日光性角化病及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一例角化棘皮瘤并发基底细胞癌,显示基底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鳞状上皮问的直接移行。患者男性,61岁。鼻部皮损8周,中央呈脐窝状,生长迅速。皮损活检显示:损害呈圆形,直径1cm。边缘隆起,中央呈火山口样,可见大的角栓。在损害中央和边缘部角化棘皮瘤病灶内多处可见基底细胞癌的表现。这些部位均可见到角化棘皮瘤的成熟角朊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的退行发育细胞间的移行现象。作者在讨论中提到,本例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2岁。因右乳头溢血1年,于2005年8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右乳头经常溢血,皮损呈暗红色,略隆起,中央覆暗红色痂,不痛不痒。乳罩上经常有血迹,经期前溢血增多。皮肤科检查:右乳头皮肤略隆起,中央有暗红色的痂(图1)。右乳房未触及结节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胸部B超显示:双侧乳房小叶增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由基底样细胞组成,呈巢状及索状,细胞核圆,嗜碱性,胞质少,细胞形状大小不一,无异形(图2A);在基底样细胞聚集的外周系一层肌上皮细胞,其外是一层红染的基膜;瘤组织中可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9岁.因左面颊部赘生物半年,于2011年1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瘙痒、疼痛.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唇沟外侧一直径约0.6 cm的半球形肤色丘疹,表面粗糙,轻度脱屑(图1A),质硬,无压痛.疑诊为"寻常疣",予以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多个小叶状增生的瘤团,与表皮相连(图1B),瘤团由向外毛根鞘分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胞质淡染透明,边缘细胞嗜碱性,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团块中央突然角化为嗜酸性均质角化物质,部分伴有囊腔形成(图1C);瘤团边缘的基膜增厚嗜酸性透明样变性;瘤团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1D).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外毛根鞘瘤.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角化棘皮瘤癌变。患者女,78岁,右侧面部肿物1月余,伴疼痛2周。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部可见一1 cm×1 cm大小粉色半球形肿物,质硬,肿物中央呈火山口样凹陷,基底部无浸润,周围皮肤正常,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凹陷扩大,其中充满角蛋白,真皮内可见大量由体积较大、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巢,部分细胞核有异型,周边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P40(+)、CK20(-)、P53(+)、Ki-67 10%(+)。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样鳞状细胞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5岁。右手背陆续出现丘疹和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患者右手背散在数十个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肤色火山口状丘疹及斑块;丘疹中央呈脐凹状并有褐色角质状物;斑块边缘堤状隆起,内侧覆较厚褐色痂样角质物,中央部分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可见火山口样病变,中央充满角栓,两侧为表皮护翼,由舌状鳞状细胞向真皮深层推进,可见鳞状涡和角囊肿样结构,肿瘤细胞毛玻璃样,真皮浅层混合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为多发性离心性边缘型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7.
50岁女性患者,右前臂结节3年.右前臂可见一约花生米大黑色结节,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两端皮突下延呈衣领状包绕肿瘤团块,瘤体由分化成熟的小血管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大,泡状核,胞质丰富、嗜伊红.部分细胞胞质内可见空腔,腔内可见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31(+).诊断:皮肤上皮样血管瘤样结节.手术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主因左侧鼻部皮肤结节3个月,于2009年4月3日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鼻部出现粟粒大小的坚实丘疹,无痛痒,淡红色,皮疹迅速扩大隆起,呈卵圆形质硬结节,搔抓后结节表面破溃出血.既往高血压12年,糖尿病5年,无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皮肤科检查:左侧鼻唇沟部可见0.8cm×0.8cm大小半球状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肿块中央稍凹陷,呈火山口样,质中,基底部较硬,无浸润,无粘连,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正常.见图1.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明显增生,损害中心向真皮方向突起呈火山口样,中心大量角质团块,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见图2.诊断:角化棘皮瘤.治疗:手术切除送病理.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7岁.因左足底红色结节缓慢增大3年余,破溃、微痛2周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底可见直径1 cm大红色结节,表面少许破溃及结痂,质地中等,微压痛(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突伸长、增宽,表皮下可见瘤细胞团块(图2),与正常表皮之间界限清楚.瘤细胞形态一致,较棘细胞小,呈立方形,胞核嗜碱性,排列紧密,瘤体内可见裂隙状管腔,瘤细胞内无角化及色素颗粒.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轻度淋巴、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治疗:局部手术切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诊断: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 组织病理所见:肿瘤从表皮向下延伸至真皮内,呈对称性,境界清(图2A).瘤细胞南一致的嗜碱性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组成,与周围相邻角质形成细胞间界限清楚,瘤团周边细胞不呈栅栏状排列(图2B).术后随访患者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1,女,31岁。头皮部赘生物十余年。患者十余年前头皮出现一赘生物,逐渐增大,无特殊感觉,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头皮见一杏仁大赘生物,呈球形,质中,表面无破溃(图1a)。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不全伴渗出、结痂,真皮内瘤细胞呈团块状浸润,部分团块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圆,深嗜碱性,胞质淡染,部分团块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团块周围未见栅栏状排列(图1b、1c)。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12.
78岁女性患者,双手背及腕部多发性斑块8个月。皮肤科情况:双手背及腕部散在大小不等肤色或淡红色斑块,上覆黄色角质物,部分皮损中央可见火山口样凹陷。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可见多处表皮凹陷,其中充满角质;真皮浅层混合炎性细胞浸润。诊断:角化棘皮瘤(多发型)。治疗:口服阿维A胶囊2个月,皮损基本消退。随访4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 58岁, 因左足底皮疹20余年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足底出现一花生米大小粉红色斑丘疹, 皮损逐渐增宽增厚为条状斑块, 偶有出血, 无瘙痒等不适, 未予治疗。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底外侧可见一2.0 cm × 0.5 cm粉红色类椭圆形斑块, 境界清楚, 表面呈颗粒状(图1A), 质稍软, 未见明显角化, 无糜烂、渗出, 无压痛, 皮温正常。皮肤镜检查:未见色素网, 可见乳红色结构, 其上可见大量肾小球状、点状、球状血管, 部分可见不规则线状、叶状血管, 中央可见粉白色结构(图1B), 未见溃疡、蓝白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网篮状角化过度, 角化不全, 角栓形成, 表皮内见汗孔细胞形成的瘤团, 与真皮相互交织成宽带状, 瘤团内见管腔形成, 其内见嗜伊红物质;瘤细胞较棘细胞小, 大小形态一致, 呈立方形, 胞核呈圆形, 嗜碱性;真皮浅层、附属器周围散在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图1C、1D)。  相似文献   

14.
23岁女性患者。右前臂多发性丘疹15 d。右前臂散在暗红色斑片,可见条带状、群集、粟粒大小的肤色扁平丘疹,表面有光泽,互相不融合。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基底细胞灶状液化变性,表皮下裂隙形成,裂隙上方表皮变薄,下方真皮乳头扩张,扩张的真皮乳头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呈灶状浸润,浸润灶两侧的表皮突呈"抱球状"向内包绕。诊断:线状光泽苔藓。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5岁。右手无名指丘疹1年余。1年前右手无名指屈侧出现一米粒大丘疹,无疼痛和瘙痒,未予治疗。近两个月来迅速增大为直径约2cm的结节,自行挤出少许内容物,中央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病变局部呈杯状火山口样,内含大量角化物,边缘呈唇样;鳞状细胞胞浆嗜酸性、略透明,无明显异型性。诊断:角化棘皮瘤(单发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2岁,右颞部黑褐色斑块5年余,轻度瘙痒,皮损逐渐扩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表皮内,瘤细胞形成相互交织的宽的索带,瘤细胞为小立方细胞,排列紧密,胞核深嗜碱性,胞质淡嗜酸性,有细胞间桥,可见导管形成,内衬嗜伊红护膜,瘤体内可见多处片状无结构坏死红染区。瘤体局部可见较多黑素颗粒。瘤体与正常表皮细胞及真皮间的界限清楚。  相似文献   

17.
63岁男性患者,右侧鼻唇沟丘疹2个月.皮肤科情况:右鼻唇沟可见一黄色丘疹,呈半球形,直径约0.5 cm,中央有火山口样脐凹,可见血痂,边界清楚,有卷曲边缘.皮损组织病理示:部分表皮缺如,真皮中上部可见一肿瘤团块,界限欠清,无明显包膜,有多个分叶状结构与表皮相连,主要由基底样细胞及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构成,团块周围有...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3岁。前额发生一火山口样损害10周,组织活检标本经连续切片,HE及镜检所见:肿瘤,中央为层状角质物,偶见角化不全及炎细胞碎片,外周为厚度不同的鳞状上皮,损害周边部隆起的正常表皮呈唇突样包绕皮损。瘤体向下延伸至真皮中部小肝腺螺旋管水平。基底部的某些区域可见轻度的细胞非典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14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14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60. 5岁,平均病程3. 7个月。皮损均为颜面曝光部位,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隆起的圆形或类圆形丘疹结节,边界清楚,中央可见角栓坏死。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病理特点为:典型的"火山口"样改变,病变中心部位可见大而不规则的表皮凹陷,其中充满角质,两侧表皮像口唇状或拱壁状伸展于凹陷处呈抱球状。结论角化棘皮瘤诊断依据特征性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应与其他火山口样肿物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正>1 病历摘要患儿男,20个月。右手腕出现暗红色斑块20个月。患儿出生时发现右手腕屈侧有一钱币大的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皮损随年龄增大缓慢增大,皮损遇热水或遇风会突然变为鲜红色,伴肿胀,无水疱形成,无面部、全身潮红,无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摩擦刺激后可出现水疱,水疱约1周后可自行消退。患儿足月剖宫产,母乳喂养,无其他疾病史;患儿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腕屈侧可见一暗红色核桃大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呈橘皮样改变(图1A),触之呈橡皮样硬度。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角化过度,真皮中上部可见大量形态、大小较一致的单一核细胞弥漫性浸润,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淡染,胞质内可见嗜酸性颗粒,伴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B、C)。Giemsa染色:胞质中可见紫红色异染颗粒(图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