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血管收缩和抗有丝分裂等多重作用,使得其在AD治疗中获得疗效。尽管外用激素用于AD治疗已逾60余年,却仍然是AD局部治疗的支柱。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多国AD治疗指南均推荐外用激素为AD局部治疗的一线药物。外用激素不但可诱发多种皮肤不良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吸收而引起系统副作用。应避免长期持续外用激素,以限制外用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而言,所报道的外用激素引发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皮肤科医生在治疗AD时应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外用激素。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药物和方法很多,合理选用或优化组合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提高AD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该文就目前皮肤科医生关注的AD治疗,如保湿剂的应用,各种变应原的去除,如何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作一综述。并介绍了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多塞平、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其他外用制剂及抗组胺药、抗生素、紫外线照射、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可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其发病率正逐步上升,瘙痒是AD的主要症状。目前对AD处理的共识是综合治疗,根据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选用包括润肤剂、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和口服)、抗组胺药、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又称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紫外线照射、避免触发因素以及心理疗法等方法治疗。由于该病不仅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仍以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为主。长期以来,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控制AD急性发作或治疗慢性期苔藓样皮损常…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过去,AD的治疗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以上药物在治疗的同时常有一些显著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因此,需开发一种更加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 PDE4)是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中水解环磷腺苷(cAMP)的关键细胞内酶。AD患者白细胞中PDE4活性增加可使cAMP降解,导致促炎症因子的激活。因此,靶向抑制PDE4可以下调促炎症因子的产生,实现AD的治疗。PDE4外用制剂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及传统外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外用PDE4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HSP70表达及外用0.1%或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3周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SP70在AD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的胞核,胞浆及胞膜外过度表达,其中在3例大面积泛发或红皮病型急性AD皮损KC中,HSP70以弥漫性细胞核表达伴胞浆表达为特征,主要定位于基底层至颗粒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后特应性皮炎皮损KCHSP70的核表达消失,胞浆及膜(表面)表达信号减弱。结论:急性期AD皮肤KC的HSP70过度表达;他克莫司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KC的HSP70诱导性或过度表达,从而可抑制或下调与内源性HSP70危险信号有关的AD皮肤天然自身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反复发作且以儿童发病多见,长期管理是治疗关键,外用抗炎药物是AD发作期治疗的核心环节。经过十余年长期观察和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为首个非激素类外用抗炎药,因其抗炎治疗的有效性和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敏感部位、儿童患者以及长期主动间歇治疗中的安全性,被公认是对传统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大突破,开启了AD治疗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因系统用药受年龄及不良反应的限制常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而湿包裹治疗(wet-wrap treatment,WWT)是对反复难治性重度AD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WWT是指在外用药物及润肤的基础上,使用双层管状绷带或纱布包裹治疗的一种治疗模式。在国际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疾病,尤其是儿童重度AD,与传统外用药物治疗比较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修复皮肤屏障,并显著控制瘙痒,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系统药物的应用。WWT目前报告不良反应较少,通常较轻微,且为一过性。该方法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8.
异位性皮炎(AD)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亦十分困难.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止痒剂或皮质类固醇.近年来,随着对AD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虽处于探讨阶段但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易复发且伴瘙痒。25%儿童和2%~10%成年人饱受该病的折磨。AD的抗炎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al corticosteroids,TCS)和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TCI)。由于其广谱抗炎作用,在过去50年,TCS一直是主要的外用AD治疗药物,且被推荐用于治疗病情发作。该文旨在评估1%吡美莫司乳膏用于治疗轻、中度AD的临床数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皮损微生物与外用药对比治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特应性皮炎(AD)皮损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与外用药的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Hanifin-Rajka诊断标准,共诊断AD患者71例.治疗前后于皮损处取材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SCORAD方法计分,将其中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对比治疗AD患者.结果 AD患者以婴幼儿、儿童为主(≤12岁者占73.24%);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51%(金葡菌阳性率为35.21%),真菌阳性率为1.41%;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敏感性好;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AD4周时,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细菌阴转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两组外用药治疗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具有抗感染与抗炎双重作用的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治疗AD的疗效优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相似文献   

11.
<正>0100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特应性皮炎辨治规律分析张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梁碧欣,吴元胜…//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5).-1029~1032收集186篇相关的特应性皮炎(AD)辨治文献,使用Access建立包含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内服及外用中药、外用西药等为字段名的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全世界的患病率成人达2% ~ 5%,儿童达10% ~ 20%[1],其中20%属于中、重度[2]。A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过度活化、上皮屏障功能障碍和皮肤微生物群失调等诸多方面[3?5]。轻度患者可外用润肤剂、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6],中、重度患者常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甚至生物制剂治疗[7]。AD诊断标准众多,如Hanifin和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等[8],但对于中、重度AD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从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AD诊疗指南入手,结合近年中、重度AD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对中、重度AD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并对其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他克莫司(VKS06)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过程中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表皮的烧灼感等,然而皮肤感染是局部外用免疫抑制剂的潜在并发症。国内外研究均证明AD患者皮损存在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定植,甚至在缺乏临床感染的征相或正常皮肤上亦存在金葡菌的定植。因为他克莫司在体外没有抗菌活性,依局部免疫抑制机制外用VKS06可增加金葡菌的定植,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可行性研究以观察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金葡菌定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其保持皮肤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受到影响,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引发或加重AD。神经酰胺是皮肤屏障细胞间脂质的主要成分,其代谢异常可使皮肤屏障出现障碍,外用含神经酰胺润肤剂可以显著改善AD患儿皮肤屏障功能,为恢复AD皮肤屏障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中医称为"四弯风""顽湿".我院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创立的内服汤剂--健脾润肤汤,具有健脾燥湿,养血润肤的作用,联合外用甘草油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好,复发率低[1].我科于2007年3月-2008年10月.应用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了36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申春平  李萍  罗晓燕  梁源  刘盈  赵牧童  王珊  田晶  焦磊  汪洋  罗珍  余时娟  方晓  王华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收录汇总):756-762
目的评价某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延缓儿童特应性皮炎(AD)维持期疾病复发的作用。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D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空白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127例0~12岁中度AD患儿经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润肤霜治疗,112例达到研究者整体评分(IGA)≤1分,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润肤霜2次/d+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分别在基线、第2周(±3 d)、4周(±5 d)、12周(±7 d)或AD复发时随访评估,观察润肤霜对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和对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瘙痒、睡眠及皮肤pH值等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终点定义为维持期AD复发,随访12周结束或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Satterthwaite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比较组间疗效指标。结果全分析集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56例)AD维持期维持缓解45例(80.36%),对照组(56例)维持缓解30例(53.57%),两组缓解率率差(95%CI)为26.79%(10.09%,43.49%),χ^(2)=9.11,P=0.003;观察至维持期第12周,试验组AD患儿首次复发时间为(75.05±25.07)d,明显长于对照组(49.55±33.92)d,t′=4.52,P<0.001。研究终点时,试验组AD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0.00(0.00,1.20)分]、瘙痒视觉模拟尺(VAS)评分[0.00(0.00,2.00)分]、睡眠VAS评分[0.00(0.00,0.0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0(0.00,4.00)分、2.00(0.00,10.00)分、1.00(0.00,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7、2.43、3.48,P=0.006、=0.015、<0.001),而试验组与对照组皮损区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335)。对于0~2岁组,试验组AD患儿维持期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Z=-1.97,P=0.049);对于>2~12岁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802)。研究期间试验组(2/56,3.57%)与对照组(3/56,5.36%)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且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儿童AD维持期,使用该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独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相比,可显著提高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延长复发时间并减轻复发时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儿童AD维持治疗方案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AD)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瘙痒是AD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完善AD综合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邀请国内有关专家,针对AD瘙痒管理的重要性、发病机制、表现特征、严重程度评估方法、有效避免诱发因素措施、保湿剂合理使用、外用和系统药物规范治疗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世界范围内困扰儿童健康的常见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对AD的长期治疗管理进行综述.AD的长期治疗管理包括基本治疗和药物治疗:基本治疗主要包括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并避免AD的诱发或加重因素;药物治疗包括,积极使用保湿润肤剂维护皮肤屏障功能,合理使用抗炎症药物抑制皮肤炎症反应,从而使患儿皮肤状况处于长期缓解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疾病,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湿疹样变。流行病学显示AD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改善病情和预防复发是治疗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表皮屏障功能障碍是A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因此,外用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AD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分析润肤剂对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使用白细胞介素17(IL-17)拮抗剂治疗银屑病后出现特应性皮炎(AD)样皮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方法报告4例银屑病患者在使用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的AD样表现, 分析归纳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结果本文4例患者, 男2例, 女2例, 银屑病史10 ~ 35年, 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5个月至2年不等, 躯干、四肢和/或面部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 伴少量渗出。4例患者既往均有特应性病史, 均伴有血清总IgE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例在系统使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 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AD样皮炎控制。同时继续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 1例因AD样皮炎反复而停用司库奇尤单抗。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 包括48例患者;结合本文的4例患者, 共报告52例患者。其中, 男性30例, 女性22例, 年龄(50.1 ± 13.6)岁;由司库奇尤单抗诱发37例, 依奇珠单抗诱发14例, 柏达鲁单抗诱发1例;从开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至出现AD样皮炎的时间为1周至2年不等;皮疹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丘疹, 伴鳞屑或渗出;皮疹主要位于四肢41例(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