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实 《健康文摘》2007,(12):36-36
你是否想过自己有一天不再具有微笑的能力吗? 我今年31岁,从来也没得过什么大病,最近我的脖子右边出现了肿块,起初以为是淋巴结肿大,到了医院,医生却诊断为腮腺瘤,并且要手术摘除。医生告诉我,瘤一般会附着在面部神经上面,手术可能造成脸部右侧永久性面瘫。就是说我的脸可能会失去知觉,不会眨眼,甚至不能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头颈部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8例,随访率85.7%。15例无复发,3例复发再次手术,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5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其中2例上臂外展无力、2例声嘶加重、1例面瘫),大多在1年内恢复。结论 颈部神经鞘瘤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诊断,对此病要有足够的认识;术前确诊有赖于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中保护神经是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主要起源于前庭听神经鞘膜,又称为前庭神经鞘瘤,由于肿瘤位于桥脑小脑角,临近脑干,手术位置较深,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本组27例,均经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春艳 《现代保健》2011,(12):105-10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外周神经鞘瘤的患者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20例外周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偶为多发,以实质性为主,部分可为囊性或囊实性,边界清,多有包膜,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神经鞘瘤在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建湘 《健康大视野》2006,14(11):82-83
神经鞘膜瘤是来自雪旺氏鞘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组织学观察,它并非来自神经轴,而是来自神经的支持结缔组织或鞘细胞,是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该瘤发病缓慢,无痛,包膜完整。可发生在人体各部,头颈部中则以颈侧区常见。颈部神经鞘膜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呈梭形或结节状,中等硬度或带韧性,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有时可见因生长迅速而瘤体中央发生变性,有的还可能发生恶性变。治疗上仍以手术摘除为主,现就颈侧区神经鞘膜瘤在手术中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病因素、病理结果、临床表现及诊疗与转归。方法对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报告进行分析、讨论。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大多为体检时B超及CT检查发现的,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预后良好。病理结果一般无内分泌功能,是一种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等颅内神经疾病,虽不直接成胁病人的生命,但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如三叉神经痛发作时,象针剌、刀割、烧灼、撕裂样剧烈疼痛,严重时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发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面部轻微的活动就会诱发疼痛的发生。因此,病人不能张口吃东西,不能讲话微笑,不能刷牙洗脸。这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窥镜辅助下侧颅底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在内窥镜辅助下采用迷路进路及乙状窦后进路行听神经瘤手术11例,颅中窝进路及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行岩尖胆脂瘤手术5例。结果听神经瘤全切除9例,2例残留部分包膜;术中内窥镜下探查面神经均完整,其中9例术后无面瘫表现,2例术后出现轻度周围性面瘫;术中内窥镜下探查蜗神经均完整,2例术后听力与术前比较保持不变,9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其中,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中重度2例,重度3例,极重度3例。岩尖胆脂瘤患者均行病变全切除,3例术前面瘫患者经术中减压,术后9个月内均恢复。2例术后出现中重度传导性耳聋,其余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变。结论侧颅底手术中使用内窥镜可提高血管、神经保全率及病变全切率,但也有其不足,仅能作为显微镜手术的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10.
60岁的冯老太太患舌根部腺样囊性癌,巨大的瘤体造成舌体活动受限,同时肿瘤已波及会厌上部、左侧下颌骨和口底.侵犯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引起舌体麻木和偏斜。根治手术要进行大面积的组织切除.这不仅会造成患者面部畸形,而且给患者的饮食、语言等带来严重障碍。按照常规治疗方法,需在肿瘤切除两年之后,经检查无复发时再进行舌功能修复,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等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方雪 《现代养生》2009,(9):17-17
面神经损伤:面神经为第7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以及支配舌下腺、下颔下腺和泪腺的分泌。严重中耳炎和面部腮腺手术容易伤害面神经。面神经损伤后,由于表情肌瘫痪,出现患侧眼不能闭合、流口水、口歪向健侧等体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指神经端侧缝合法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2012年收治的指神经痛性神经瘤患者36例(41指),根据急诊手术和二期手术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指神经端侧缝合是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面部皮肤肿瘤一般包括黑色素瘤、脂肪瘤等,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会对患者面部美观产生一定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面部畸形、五官移位。尤其是老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其皮肤松弛,面部皮下组织处于疏松状态,更易在术后发生容貌改变。患者可能出现较为剧烈的心理波动,如自卑、不敢见人等。除了健康,外貌形象对人同样重要。临床手术,医师会考虑患者术后的面部形态,减少皮肤损伤,重视切口缝合的平整性。而面部皮肤肿瘤患者的家属则应在医生指导下,精心护理患者创面,以有效减少瘢痕,避免其产生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4.
提起听神经瘤,人们会觉得这种肿瘤长在脑子里,一旦发病肯定很严重。其实不然,听神经瘤起病平和、缓慢,初期症状是耳呜,但糟糕的是听神经瘤十分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鞘瘤的流行病学和不同部位分布情况,为防治这一临床常见软组织肿瘤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统计本院2002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手术并经过病理学证实的459例神经鞘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和治疗学资料,按照流行病学、各部位发病率等进行分别统计。结果神经鞘瘤男女比例为1:1.20,颅神经鞘瘤发病率占全身发病率的53.59%,颅神经发病中桥小脑角占86.99%。椎管内神经鞘瘤排第2位。占神经鞘瘤全身发病率的40.52%,颈椎、胸椎和腰椎为56:49:58,即发病顺序为颈椎〉腰椎〉胸椎〉其他。病理上可见多种改变。如坏死、囊变、液化和细胞丰富等。结论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的住院治疗疾病.通过流行病学的统计可对神经鞘瘤的发病率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认为颅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椎神经并以颈椎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破裂类型,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46例,其中45例破入右心室,1例破入右心房;无冠状动脉窦瘤7例,其中5例破入右心房,2例破入右心室;左冠状动脉窦瘤2例,破入左心室。合并室间隔缺损2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2例,其它畸形6例(有的同时合并几种畸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所有患者均及时施行了手术治疗,1例术前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巨大左室患者,回重症监护病房后死于顽固性心律紊乱,另1例患者术前合并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4级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余效果良好。结论 主动脉窦瘤以右冠窦瘤最常见,且多数破入右心室;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8.
残指的残端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大部分是由残端神经瘤引起.残指的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治疗比较困难,且复发率较高.临床上治疗上臂残端及手指残端神经瘤性残端痛,常采用的手术方法为神经瘤骨骼肌内植入法、神经外膜包埋法、神经瘤骨内植入法、神经残端与肌腱残端吻合法、静脉桥接法、两神经残端直接缝合法[1]等方法,但其疗效各异.2010年10月我们采取小间隙静脉桥接神经吻合重建残端神经连续性的方法治疗12例指神经瘤性残端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B超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研究我院近5年来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40例,其中28患者在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应用术中B超检查(监测组);其余12例为非监测组。手术中熟练有效的护理配合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 40例患者跟踪随访3个月~4年,未监测组肿瘤全切8例,4例患者行肿瘤近全切;神经电生理监测+B超组(下简称监测组)肿瘤全切26例,2例患者行肿瘤近全切。未监测组7例术后患者面瘫恢复或好转,4例无明显变化,加重1例;听力恢复或好转1例,10例无变化,加重1例。监测组术后患者面瘫恢复或好转24例,1例无明显变化,加重3例;听力恢复或好转12例,16例无明显变化,加重0例。监测组与非监测组在肿瘤切除率、面/听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比较,P均〈0.05。结论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中,充分的术前准备,协调的护理配合,加上神经电生理监测、B超应用可较好地保护面、听神经的功能,提高全切率,对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神经鞘瘤是发生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良性肿瘤,属于神经肿瘤。由于编码人员的临床医学知识不足,对神经鞘瘤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不够熟悉,过于依赖计算机编码,以及编码制度中缺乏编码复核质控等原因,导致编码工作中常会发生将神经鞘瘤错误编码为疾病发生部位的良性肿瘤。本文介绍了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其疾病和手术编码,同时通过3例神经鞘瘤典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编码错误的原因,总结了神经鞘瘤编码思路。医疗机构应当重视编码工作,不断提升编码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并通过设立专科编码员,建立病案首页的编码复核等机制来提高疾病及手术编码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