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可有严重的心血管损害,其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日益受到重视,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因此准确的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本对我院近年来发现的9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发烧患儿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协助川崎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方法重点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观察左右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左旋支近端。结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41例(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病变发生率52.63%,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6例(80.00%),包括左冠状动脉扩张11例(68.75%),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12.50%),双侧冠状动脉扩张3例(18.75%);冠状动脉瘤4例(20.00%),其中左冠状动脉瘤3例(75.00%),右冠状动脉瘤1例(25.00%)。合并二尖瓣反流6例(15.79%),合并心包积液3例(7.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川崎病,并可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给予及时指导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对81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与65例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川崎病及临床非典型病例冠状动脉异常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川崎病患儿和65例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对比。结果正常儿童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1.95-2.45 mm,平均2.2±0.25 mm,LCA/AO=0.145±0.016(AO为主动脉内径);右冠状动脉内径(RCA)1.6-2.0 mm,平均1.8±0.18 mm,RCA/AO=0.12±0.016。而川崎病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2.5-6.7 mm,平均3.4±0.94 mm,LCA/AO=0.24±0.075;右冠状动脉内径(RCA)2.5-10 mm,平均3.8±1.68 mm,RCA/AO=0.25±0.0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是一项安全无创、快捷可靠和能重复检查的最佳首选方法,且对非典型病例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认为,L.RCA/AO〉0.17为冠状动脉扩张,L.RCA/AO〉0.30为冠状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红音  邹毓斌 《江苏医药》1999,25(10):776-776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0.2%~0.4%。我院1987年至1998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冠状动脉疾8例,其中5例已被外院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5~42岁,平均23.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活动后气急5例,平时易感冒4例,无症状3例。体征:心前区听到连续性杂音6例,单纯性舒张期杂音l例,收缩期杂音1例。临床疑诊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杂音待查3例。应用美国HP77O20AC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检测6例冠状动脉瘘患者,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的特征表现。结果6例患者均经心外科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瘘,其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正确描述冠状动脉瘘起源、走行、开口、瘘口数目、有无分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能直接显示近端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对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9例发热伴皮肤或粘膜改变的病人进行早期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9例中3~5天内发现冠状动脉扩张9例,冠状动脉瘤5例。结论对疑似川畸病的不典型病例宜尽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于早期接受正确治疗,减轻或终止冠脉的继续损伤。  相似文献   

8.
邓萍  温晓明 《江西医药》2008,43(3):259-26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造成的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的开口、内径、近端走行及其血流特点。结果本组59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23例(38.9%),其中左冠状动脉损害12例(52.2%),右冠状动脉损害7例(30.4%),左、右冠状动脉损害4例(17.4%)。治疗后,23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有无损害。  相似文献   

9.
王惠 《中国新医药》2004,3(5):97-97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其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血栓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脏病,可造成凶险预后,近年来,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现将我院62例川崎病患儿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梦宇 《上海医药》2014,(20):22-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KD诊断标准的78例KD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D患儿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因素与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D患儿的性别、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及发热持续时间与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显著相关(P<0.05)。结论:KD患儿的性别、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及发热持续时间为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郑礼林  潘家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4-3715
目的分析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川崎病患儿中27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其中1岁以内9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男16例、女11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WBC〉20×10^9/L 6例、WBC≤20×10^9/L 21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PLT〉300×10^9/L 17例、PLT≤300×10^9/L 10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ESR〉100mm/1h 9例、ESR≤100mm/1h 15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热天数〉10d使用IVIG 5例、发热天数≤10d使用IVIG 22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RP〉100mg/L 9例、CRP≤100mg/L 18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儿无性别差异,年龄〈1岁、CRP〉100mg/L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倩  范晓晨 《安徽医药》2020,41(4):389-392
目的 探讨血浆前清蛋白(PA)水平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8例KD患儿(KD组)的临床资料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体检资料。KD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典型KD组98例和不典型KD组30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23例和nCAL组105例,记录各组患者P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对各组间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PA的最佳截断值,计算PA判断KD合并C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治疗前KD组PA水平为(68.91±40.65)mg/L,低于对照组的(180.20±31.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PA水平(67.19±41.29)mg/L低于不典型KD组的(74.53±38.60)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PA水平(53.30±24.73)mg/L低于nCAL组的(72.33±42.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PA的截断值选为82.5 mg/L时,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69.5%。结论 血浆PA水平有望作为KD患儿合并CAL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与左室扭转值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追踪观察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获得早期KD患儿组及对照组左室扭转值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室扭转值比较,左室扭转值显著下降,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的F值分别为75.56、14.52、37.97、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冠状动脉损害组与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左室扭转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早期左室扭转值下降可作为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KD住院患儿75例,经心脏彩超检查分为两组:无冠状动脉扩张(nCAD)组37例和冠状动脉扩张(CAD)组38例。全部患儿测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记录发热天数,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发热时间、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CD3、CD8、CD4/CD8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急性期血小板、CRP、CD4/CD8明显增高与KD并CAD显著独立相关,而血红蛋白、CD8和血清白蛋白则为KD并CA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期可疑KD患者血小板、CRP、CD4/CD8增高或血红蛋白、CD8和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作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彩超诊断小儿川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超在小儿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川崎病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损害者19例,发生率46.3%.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5例,占78.9%,冠状动脉瘤3例,占15.8%。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占5.3%。合并二尖瓣、三尖瓣返流13例,左室扩大3例,少量心包积液5例。结论 彩超检查可及时发现川崎病患者的心血管损害情况,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为小儿川崎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延迟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78例记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d内接受IVIG治疗且在性别、年龄、体重与之匹配的患儿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WBC、NEUT、HGb、PLT、AI用、AST、TB和CRP等,并计算改变分数(Fractionalchanges,FC);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急性期及恢复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s)的例数,CALs包括冠状动脉扩张(CAD)和冠状动脉瘤(CAA)。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典型川崎病(IKD)的例数、发病至IVIG的时间、NEUT、ALT及CRP明显增高,PIJr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NEUT、ALT和CRP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前、急性期和恢复期,观察组CALs总例数(CAD与CAA之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延迟IVIG治疗与早期IVIG治疗对KD患者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相当,但延迟IVIG治疗与CALs的发生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联合D-二聚体预测川崎病冠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儿科收治的4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试验组(合并冠脉损伤,13例)和对照组(非冠脉损伤,34例),并分别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血小板指标PLT、PCT、MPV、PDW、TSP-1与TSP-2以及血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PDW(16.53±0.44)%,TSP-1(34.17±10.63)μg/L、TSP-2(10 962.45±3 714.61)μg/L、D-二聚体(3.84±1.61)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PLT(349.52±96.83)×109、PCT(0.46±0.10)%、MPV(8.96±0.54)fl、PDW(16.39±0.51)%,TPS-1(27.96±5.81)μg/L,TPS-2(8 022.59±3 971.54)μg/L,D-二聚体(1.12±0.64)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  相似文献   

19.
张帆  刘亢亢  都鹏飞 《安徽医药》2019,40(5):477-480
目的 测定川崎病(KD)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浓度和冠脉损伤(CAL)的程度,探讨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 (2.5 mg/mL)。4~6周龄BALB/C雄性小鼠80只,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只。实验组单次腹腔注射LCWE 1 mg,对照组予以等量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注射。观察并记录小鼠实验过程中的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分别于注射后第1、3、7、28天取小鼠血清测定MMP-2、MMP-9浓度,并观察心脏、肝脏切片病理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LCWE后,第3、7天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心脏重量、心脏重量/体质量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MMP-2、MMP-9浓度在实验前期均有逐渐上升趋势,而至第28天浓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WE可导致小鼠CAL,MMP-2、MMP-9是能较好反映KD冠脉损伤的指标,或能为KD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