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肺朝百脉”及“肺主治节”理论是肺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医界对此理论重视不足,研究相对较少,限制了该理论在临床诊疗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充分认识“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内涵,对指导肺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肝右肺”理论源自《黄帝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此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认为“左肝右肺”是对肝肺两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描述;总结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发现该理论及其衍生理论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此理论在临床中得到印证,现浅议其渊源及临床运用,旨在为临床提供辨证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技术的发展、体检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人们对其也越来越重视。肺结节被认为是早期肺癌表现形式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影像随访的方式,过程漫长,易造成患者焦虑情绪,而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肺结节具有一定的优势。孙增涛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指出“肺阳虚”是肺结节发生发展重要原因。文章通过查阅总结“肺阳虚”“肺结节”的相关文献,对孙增涛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总结,分析探讨他基于“肺阳虚”理论治疗“肺结节”的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曹康迪  王瑾琨  王欣妍  王卓  侯炜 《中医杂志》2023,(14):1509-1512
在“心主神明”理论中,心神主导情志变化,情志影响心神调控。基于此对肺结节的病机进行分析,认为心神失调所致情志内伤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引发痰浊、瘀血、邪毒等病理产物的产生与蓄积,作用于肺形成肺结节的发病基础。故在防治肺结节时应考虑患者的心神、情志状态,应用中药、针灸、情志疗法、养生等方法,以疏肝宁心、调畅气机为原则调畅情志,以补虚泻实、宁心安神为原则调养心神,对肺结节的临床诊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素问·咳论》所载咳类疾病进行本体网络构建,实现咳类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穴位间关系的可视化表达,辅助厘清咳类疾病的临床诊疗体系。方法:基于《素问·咳论》原文提取节点和边,构建咳类疾病诊疗网络数据库后,导入Gephi 0.9.2软件中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依次进行统计、排序、分割等外观处理,最终以网络图的形式具象化展示咳类疾病的诊疗关系。结果:建立含有76个节点的节点库及含有167条边(244次逻辑关系)的边库,并据此绘制出咳类疾病诊疗网络图。该网络以五脏六腑咳为主体,“肺”“胃”节点的加权度及节点连接的边的权重均高居前列,“寒”在病因节点中加权度较高,“太渊”“足三里”在治疗穴位节点中加权度较高。结论:咳是肺之本症,但五脏六腑皆可犯肺作咳。“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类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临床诊疗中应重视“气之本”肺和“五脏之本”胃。治疗时应当重视太渊和足三里2个穴位。同时,根据治未病理论,应注意既病防变,预防疾病向表里之腑和三焦传变。  相似文献   

6.
阐述“络病-主客交”理论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肺络痹阻”是CTD-ILD的核心病机,“肺络亏虚”是CTD-ILD的发病基础,“客损肺络”是CTD-ILD的发病始动因素,“痰瘀毒邪”阻滞贯穿始终,并将“逐客”通肺络、“护主”补肺络作为CTD-ILD久病入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多法合用,为中医临床辨治CTD-ILD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亚实性肺结节具有恶性倾向,中医药作为“既病防变”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可。徐力教授对于亚实性肺结节的治疗有其独特见解,利用中西医双重知识体系,构建亚实性肺结节的“三段六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可为临床提供系统的模块化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并具有低知晓率、难以治愈以及患病率逐年上升趋势的特点,因其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与难点。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当属“休息痢”“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等优势,古人认为肺与大肠在生理及病理上有密切联系,本文将系统论述肺肠同治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是时空观的基础,深刻影响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诸多领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于中医理论、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为“证”作为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理论提供依据。因此,以《内经》中“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对时空性深刻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探讨“证”的时空性,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朱沛文  李芳  肖冲  任益锋  付西  由凤鸣 《中医杂志》2023,(23):2397-2400
肺结节为肺癌诊治前移的关键窗口。中医药能够延缓“肺结节-肺癌”转化进程,改善患者预后,有效填补肺结节随访期的治疗空缺,并全周期、多维度应用在肺结节的全程管理中。对肺结节中医药全程管理诊疗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可行性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基于“家庭-社区-医院”的社会模块构建肺结节中医药诊疗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发、完善并推广多层次、多模态的肺结节“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与疗效评价体系,同时挖掘中医药防治肺结节的生物学内涵为中医诊疗体系构建提供实证,以期进一步提高肺结节全程管理质量与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理论,诊疗和临床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华经筋疗法的特色,在理论特色中,阐述了经筋疗法的来源,“微型查灶法”的应用,点-线-面-多维这一经筋病变的形成创新理论及“以通为补”的应用;在诊疗特色中主要介绍了经筋疗法确立以“经筋查灶”为先导,以“以灶为俞”为诊疗法则,创立了“手法-针刺-拔罐-多维系列解锁”的解型综合疗法,在临床特色中阐述了本疗法简便易行,应用范围广泛,特别对许多疑难杂证有奇效,因  相似文献   

12.
肺痿是临床难治病,近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朱丹溪论述肺痿的“大便如豚脑”一症为示人以危证、逆证之象,从而丰富了中医学对肺痿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丽萍  武慧强 《陕西中医》2020,(10):1471-1473
宋一亭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系全国名老中医,对肺心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形成了自己的临床诊疗特点。认为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以“反复咳喘、咯痰、水肿、心悸、紫绀”等为主症就医,病程日久,属中医学“肺胀”“痰饮”“喘证”等范畴。历代众多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诊治阐述论点颇多。本文就宋一亭教授对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组方用药等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临床经典案例,探讨从“肺脾气虚、痰饮血瘀”这一病机论治肺心病的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常随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多累及肺、肾、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其表现同中医“五脏痹”证候相似。本文以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多脏器受累与中医“五脏痹”症候的相关性为基,根据各脏临床表现不同分别从“肺痹、肾痹、脾痹、肝痹、心痹”论治,体现了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特点,并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中医诊疗提供新的辨证思路和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脊柱相关疾病病因学“六不通”理论是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疗实践总结而来的宝贵经验,邵敏教授跟师韦教授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六不通”理论同样适用于膝痹病诊疗的观点。在目前精准医疗的环境下,肌骨超声视角下基于“六不通”理论论治膝痹病的再认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借助肌骨超声对膝周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以及动态对比成像的优势,可以实现膝痹病的“六不通”病灶靶点的定位和定性,为针灸、针刀、推拿手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提供可视化的参考依据与辅助引导。  相似文献   

17.
张沥涟  席晓荣  肖瑾  陈敏 《光明中医》2023,(17):3317-3320
现代医学认为肺脏与肠道分属2个不同的生理系统,临床治疗上也多以孤立的角度看待,而单独论治其一往往疗效欠佳。中医藏象学则认为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由此延伸出的“脏腑合治”思想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肺肠在生理及病理上的密切联系,并根据肺肠在三焦体系中的位置关系和对气津运行的联动作用,结合现代医学微观研究下肺肠菌群的相关性,从中医整体思维的角度对“肺肠共治法”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其义理精髓,内涵丰富,可广泛应用于许多肺肠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中。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虚证是指在艾滋病患者的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虚证特点的一类中医证候的统称,可伴随艾滋病病情发展的全过程,以中后期较为多见,其具有本虚表实、虚实夹杂等特点。目前,对于艾滋病虚证的认识和证治,不同医家认识不一,作者结合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发现艾滋病虚证多涉及肺、脾、肾三脏。“治虚三本”理论源自明末著名医家汪绮石(以下简称汪氏)所著的《理虚元鉴》一书,即: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从中医脏腑角度出发,汪氏这一理论与艾滋病虚证的特点有契合之处,因此,对艾滋病虚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治虚三本”的理论内涵,阐述艾滋病虚证的临床特点,联系艾滋病的治疗现状,结合汪氏的治虚理念,提出了“清金保肺,从肺调治艾滋病”“培土调中,从脾调治艾滋病”“辨别阴阳,从肾调治艾滋病”的学术观点,丰富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虚证的理论基础,为运用中医药辨治艾滋病虚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小虹教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在30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中医岭南特色的肺病诊疗思想,其中培土生金法是调治各种慢性肺系疾病的总则,重视内外合邪的致病特点,巧妙分期论治,主张“肺鼻咽同治”,善辨湿浊痰瘀之邪,并善用岭南道地药材及药膳调理身体,坚持内外同治、形神同调,此外,刘教授继承发扬“五脏应时”理论对发病、辨治、调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结节临证以肝郁、脾郁者多见,胡宗德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中,结合《黄帝内经》“五郁之治”“结者散之”“以平为期”等理论,提出了甲状腺结节“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结者散之,以平为期”的中医治疗理念,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