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科从1995~1999年共收治ABO溶血症患儿43例,其中21例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病例选择:43例患儿,男24例,女19例。胎龄平均 38. 8±0. 8周,年龄 3. 3± 2. 6天.体重 3. 2± 0.7kg,黄疸出现时间1.9±1.4天。根据实验室检查:母子血型,直、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确诊为ABO溶血(除外RhG-6-PD酶缺乏症溶血),随机将43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体重、黄疸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燕 《西部医学》2009,21(1):27-27,29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为两组,A组(大剂量组)50例,B(普通剂量组)组5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A组静脉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0g/kg·d,B组为0.5g/kg·d。结果治疗72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值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和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3~4天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ABO溶血可加速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换血机率,特别是对于没有换血条件的医院,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湘蓉  章玲 《中原医刊》2007,34(19):81-82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确诊ABO-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常规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剂给予IVIG1 g/kg,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为(216±17)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4.3±0.9)h],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大剂量IV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我院应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7月~2005年9月我院共收治ABO-HDN106例,男60例,女46例,均为出生后5天内的新生儿,平均胎龄38.3周;平均体重3.1k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 2 2例给予蓝光照射、碱化血液、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 2 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剂大剂量 5 %丙种球蛋白 1g· kg- 1 ,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后 2 4 h、4 8h、72 h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2 .88、3.13、3.0 4 ,P均 <0 .0 1)。观察组患儿蓝光照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t=2 .0 3、3.2 9,P<0 .0 5 ,P<0 .0 1)。结论 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溶血的发生 ,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应用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疗效显著 ,是治疗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原因之一,重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需早期干预治疗。我科自。1998年11月。2004年2月随机对所收治35例新生儿ABO溶血症中18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疗效。②方法将48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IVIG0.5~1g/(kg·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③结果观察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④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1998年3月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H-DⅣ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1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4例黄疸新生儿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第1胎26例,第2胎8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6例,过期产儿1例;出现黄疸时间:<24 h 8例,24~48 h20例,>48 h 6例,肝脾肿大程度较轻,无水肿及心衰发生.其中6例(A组3例,B组3例)具有拒乳,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血胆红素>342 μmo1/L,具有换血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及早有效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止核黄疸。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的灾难性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从预防性治疗着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高危因素的防控、益生菌的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等有利于进一步降低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姜毅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7):78-8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急症,随着新生儿学的发展、NICU的建立以及机械通气的应用,发病率近几十年有增加趋势,与早产儿存活率增加有关,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率:每1000个活产婴儿中发病1~3人。在美国每年有2000~  相似文献   

13.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根据最后转归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组间就32种因素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本病高危因素,提供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种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种可用于NEC评分:①生后开始人工喂养的时间;②新生儿窒息或窘迫;③核左移程度;④CO_2结合力;⑤腹部压痛;⑥门静脉积气征。  相似文献   

14.
艾秋萍  陶莉  周晓红 《河北医学》2012,18(4):466-468
目的:观察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使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8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按照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分为A组(大剂量组)和B组(小剂量组),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RBC、Hb、HCT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理想,可缩短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深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 ,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了五年来我院收治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 NEC病例 2 4例就其临床资料和 X线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2 4例均出现肠道动力性改变 ;出现肠壁壁间积气 8例 ;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有小肠肠管局限性积气扩张固定、肠穿孔气腹 8例。结论 :NEC早期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改变 ;典型阶段肠壁壁间积气 ,为诊断本病特征性 X线表现 ;NEC进展恶化时 ,X线表现为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局限性肠襻扩张固定 ,患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病死率高。因此 ,NEC应尽可能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1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绚 《河北医学》2005,11(5):454-45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125例NEC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NEC与早产、低体重儿、缺氧、感染、喂养、再灌注损伤等因素有关。结论:减少早产,窒息的发生,及时控制感染,合理喂养是预防NE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惠红  蹇英  薛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35-1636
目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25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35%,治愈率为72.41%,并发症发生率为22.16%,平均住院时间为27天;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33%,总有效率为97.28%,并发症发生率为3.21%,平均住院时间为18天;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痛苦,促进其速度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治愈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溶血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C0Hb、总胆红素(STB)峰值水平。  结果  观察组COHb(1.39±0.36)、STB(270.10±63.73)均高于对照组COHb(0.93±0.34)、STB(158.62±2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Hb诊断ABO溶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灵敏度78%,特异度72%。  结论  COHb在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早期可见明显升高,可作为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临床特点,提高NEC的早期预警、尽早干预,从而提高NEC的预后。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2日—2020年11月22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确诊为NEC的患儿95例,按照1∶1配对比例,选取同期95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变量采用χ2 检验,筛选可能对NEC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再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α= 0.05。  结果  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是NEC的独立高危因素,早期以腹胀、胃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NEC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P < 0.05),腹部立位X片对NEC早期诊断无明显特异性。  结论  当患儿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危险因素时,且出现腹胀、吃奶欠佳表现,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需警惕NEC的发生,并动态行腹部立位X片,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