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符合中医头晕诊断标准者,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医表征和证型做频数和百分比统计。结果除眩晕(头晕)症状外,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心烦易怒、口干口渴、耳鸣、记忆减退、怕冷、恶心呕吐等。出现证型共26种,比例较高的有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浊中阻、脾气虚证、肝气郁滞等。结论本组眩晕证候特点与传统中医"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认识基本一致,如何更准确阐明眩晕症证候规律,有待辨证的客观化和样本量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眩晕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研,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眩晕中医证候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填写统一设计的病例观察表,收集了256例眩晕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眩晕病因、中医证候等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6例眩晕患者中痰浊上扰型最多,122例占47.7%,阴虚阳亢型次之,83例占32.4%,气虚清阳不升型最少,51例占19.9%。性别构成、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血脂等疾病及头晕残障量表的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无显著差异;而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眩晕证候可能与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50例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初步总结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住院患者的证候信息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150例病例中,原临床辨证分型有19种,其中痰热蕴肺(28.0%)、肺脾气虚兼痰热蕴肺(15.3%)、肺脾肾虚兼痰热蕴肺(10.0%)、气阴两虚兼痰热蕴肺(8.7%)四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通过对相关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后归为4类证型,分别为:痰热蕴肺(37.6%)、肝火犯肺(32.9%)、气虚血瘀(22.1%)、肺阴虚(7.4%)。结论:聚类分析得出的辨证分型与文献报道相近,原临床辨证与聚类分析后的证型分布符合率为34.9%,两种辨证分型的符合率不高考虑可能与临床中医证候标准不统一,临床医生对中医证候信息采集不规范以及回顾性资料研究中证候信息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5.
韩凡  覃小兰  罗翌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61-1763
目的研究本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本院制定该病种临床路径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本院过去1年中急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共7962例,通过四诊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7962例上感证型分布为风热证(48.3%)、暑湿证(33.3%)、风寒证(15%)、气虚证(3.09%),常见症状为发热、头身重痛、咽痛咽痒、鼻塞流涕、咳嗽、恶寒恶风,常见舌脉为舌红、苔黄/腻、脉浮/滑。结论风热证与暑湿证是我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证型,这与广州地处岭南的地域特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是以上述症状常常同时并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眩晕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可涉及数十种疾病,常难以明确病因。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仍存在辨证分型过多、辨证标准不一、个人经验总结较多、缺乏临床系统调查依据等问题,通常依《中医内科学》教材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痰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收集肺系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以探讨肺系病的证候规律性。方法:临床随机纳入病例500例,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23例,对剩余的477例患者的证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477例肺系病患者证候有兼夹,其中痰证(100%)、瘀证(67.7%)、肺气虚证(64.4%)、肺阴虚证(41.1%)、实热证(33.8%)占主导地位。结论:肺系病证候多有兼夹,"痰、瘀、虚"是肺系病的轴心证候,肺系病病性多偏热。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膝骨关节炎(KOA)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不同证型间指标差异、中药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内在规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77例KOA患者归档病历,统计各证型病例构成比,并对证型间相关指标及中药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构成比:风湿热痹型36%、风寒湿痹型12%、肝肾亏虚型52%。②KOA患者风湿热痹型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风寒湿痹型、血小板计数高于肝肾亏虚型、免疫球蛋白G水平低于肝肾亏虚型;肝肾亏虚型患者年龄高于风寒湿痹型(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风湿热痹型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沉呈正相关,前白蛋白与白蛋白、补体C3正相关;肝肾亏虚型年龄与血沉呈正相关,免疫球蛋白G与球蛋白呈正相关,与a-酸性糖蛋白呈负相关。④中药使用频数:山药、茯苓、薏苡仁在各证型使用频率均为100%。结论:KOA患者中医证型实证以风湿热痹型为主,与血小板呈相关性,虚证以肝肾亏虚型为主,与免疫球蛋白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慢性肺心病急发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医诊治本病提供规范化研究依据。方法:对15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非老年组和老年组2组,探索本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本病急发期中医证型以热痰内蕴型与热痰夹瘀型为最多见,约占50%~60%,其他证型占40%~50%。非老年组与老年组中气虚血瘀型分别为8.0%、11.5%,气阴两虚型分别为10.0%、4.8%,阳虚水泛型分别为10.8%、14.4%,痰浊闭窍型分别为10.0%、9.6%,老年组中寒痰内蕴型占3.8%。结论:热痰证、血瘀证、痰浊证等是肺心病急发期"标"实的主要表现,气虚证或气阴两虚证或阳虚证等是本病"本"虚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医证候特征,为其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8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症状、舌相、脉象、中医证型等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其主要症状、舌相、脉象特点、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 82例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53例(64. 6%),眩晕为其最常见症状,其后依次为恶心(58. 5%)、视物旋转(50. 0%)、呕吐(45. 1%)、行走不稳(42. 7%)、头重如裹(42. 7%)、胸闷(41. 5%)、失眠(40. 2%)、头晕(35. 4%)等;舌质以舌淡胖、舌暗、舌红及舌淡为主,舌苔以苔白腻、苔薄白及少苔为主;脉象以脉弦滑、脉弦、脉滑及脉涩多见;中医证型以痰浊中阻最多(31. 0%),其后依次为肝肾阴虚(24. 4%)、痰瘀阻窍(19. 5%)等,不同性别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 717,P 0. 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中老年女性多见,以眩晕、恶心、视物旋转、呕吐、行走不稳、头重如裹、胸闷、失眠、头晕等为主要症状,中医证型以痰浊中阻、肝肾阴虚、痰瘀阻窍为主,不同性别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证候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14例患者的证候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对相关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后归为5类,分别为:虚实夹杂(43.9%)、肝肾亏虚(19.3%)、寒湿阻络(16.7%)、湿热阻络(9.6%)、痰瘀阻络(8.8%)。结论:聚类分析得出的辨证分型与文献报道相近,临床辨证与聚类分析后的证型分布符合率为9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1.1数据挖掘软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纳入病例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各证型如下,虚损期:脾肾气阴两虚(偏热、偏寒),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关格期:湿浊中阻(湿热、寒湿),水湿(水气),湿热下注,血瘀(心脉瘀阻、血瘀水停)。结论:本病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次之;邪实以湿浊(湿热、寒湿)、水气为主,风热、痰热、血瘀较少见。寒热错杂,热证较寒证偏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聚类分析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调查表》,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三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71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选取频数>10%的条目,应用描述性分析及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7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为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胸痛、头晕、乏力、神疲、心烦,出现频率在60%以上;患者舌质多见淡白舌,其次是紫暗舌;舌面多有瘀点和舌下络脉瘀滞;从苔质上看,以薄苔多见,其次是厚、腻,苔色多见白苔。脉象频次依次是脉细、脉沉、脉弦、脉滑、脉涩、脉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可大致分为热毒蕴结证、肝郁阴虚证、痰湿阻滞证、瘀血阻络证、阳气虚证、心肾气虚证6类。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不仅可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的分型。方法: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评定,并将中医症状归纳为16个因子,进行聚类研究。结果:初步拟订6个中医证型,即:心胆气虚型、气虚血瘀型、心肾不交型、脾肾两亏型、肾虚肝郁型、气郁化火型。结论:本研究制定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较符合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归纳证候。结果患者的年龄,职业、病程、诱因、饮食与功能性便秘的证候分布均相关,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归纳出证候与诊断标准一致。结论功能性便秘证候分为热秘证、气秘证、虚秘证、冷秘证,各证候中以实证、热证为多。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诊断依据,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精神抑郁、神疲、烦躁、面色异常、睡眠质量差等,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均在95%以上;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均为35%,其次为心胆气虚型和忧郁伤神型。结论: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要着重改善其主要症状,应重点从肝论治,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3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对2017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33例肺结节病患者证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肺结节病患者共有15个证候类型,占比前3位的为痰浊内盛证、脉络瘀阻证、湿热内蕴证;以舌淡、白苔、脉弦为主要的舌脉特征;病位以肺、肝、脾三脏为主。影像分期Ⅰ期、Ⅱ期肺结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痰浊、瘀血等实证为主;Ⅲ期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型占比高;Ⅳ期患者可见气阴两虚的纯虚证型。结论 肺结节病患者病情复杂,常为复合证型,同时累及多个脏腑,痰浊、瘀血、湿热是其主要病机;证型与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探索。方法:对20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建立子宫腺肌病患者一般情况和症状的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将本研究调查的20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临床常见的3类证型,其中以肾阳不足为主要表现者79例,占38.35%;以脾肾气虚为主要表现者78例,占37.86%;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者49例,占23.79%。  相似文献   

2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特征回顾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中医药合理规范化地参与晚期肺癌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对105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证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是晚期NSCLC确诊时的主要证型。结论我们建议以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为最基本的治疗法则,应体现在辨证应用中药、中成药或静脉注射液中,进行整体化与阶段化治疗,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