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双燕  李丰  张俊静 《光明中医》2022,(14):2501-2503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12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组。痰瘀阻络组(40例)、风痰瘀阻组(40例)给予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NIHSS)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与对照组比较,预后良好率更高(P<0.05)。结论 根据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辨证类型采用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病机多为热毒壅盛,风痰阻络,胡志强教授擅长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方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肌电图检查相关指标、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测定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92.59%、75.93%,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闭目、抬眉、鼓颊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RI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肌电图指标,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断其起效可能与通过调控血清中TNF-α、GDNF、IL-17等水平以减轻患者神经病变的炎性反应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面神经炎(痰血阻络证)患者中应用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的效果。方法:将88例面神经炎(痰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的症状好转时间,另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在痰血阻络证面神经炎患者中应用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脚部按摩法治疗偏头痛。方法:35例川芎茶调散加减、脚部按摩法联合治疗偏头痛患者与35例西比灵胶囊、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治疗偏头痛患者比较。结果: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脚部按摩法治疗偏头痛,其痊愈率与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脚部按摩法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2015年所收治的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的42例肌收缩性头痛患者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7):859-860
目的:分析加味川芎茶调散与西药西比灵联合使用治疗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西药组采用西比灵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服用加味川芎茶调散汤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TXB2、5-HT CGRP水平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5-HT水平明显上升,中西药组患者上升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两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CG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中西药组患者GMP-140、TXB2及CGRP水平明显优于西药组;患者血流速度均明显放缓,且中西药组患者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8.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味川芎茶调散与西比灵联合使用可有效调节偏头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方法判断眩晕患者脑血流的改变.选择35例眩晕患者作为治疗组和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脑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6%;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渡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治疗前,椎动脉的左侧Vm、Vs、Vd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检测之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显著性.结论川芎茶调散可用于中医辨证的瘀阻脑络证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奈普生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川芎茶调散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子散辅助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风痰阻络型脑梗死偏瘫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以常规西药施治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以中药复方五子散封包对观察组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均不高,且分值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有异,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大,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27/30),对照组76.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子散辅助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风寒袭耳证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75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7耳)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38耳)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甲泼尼龙片(尤金)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切诺),联合5%麻黄素滴鼻液滴鼻,7天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愈5耳,显效12耳,有效16耳,无效4耳,总有效率89.19%;治疗组治愈6耳,显效13耳,有效16耳,无效3耳,总有效率92.11%。两组总体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与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分泌物中耳炎风寒袭耳证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麻痹是指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至今病因尚未明了,大多数因寒冷刺激所引起.中医认为,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感风寒,乘虚侵入,或风痰阻络所致.笔者近年来,自拟变通玉屏风散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风寒侵袭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8例风寒侵袭型偏头痛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19例,参照组实施西比林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川芎茶调散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4周治疗,治疗组偏头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参照组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风寒侵袭型偏头痛,可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4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组23例,单纯针灸治疗组22例,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单纯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针灸与中药川芎茶调散相结合治疗偏头痛见效快,预后佳,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肝益气通络饮联合西药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抗感染、降血压、纠正血糖、溶栓、降纤、抗凝、降颅压、扩张脑血管及营养神经等缺血性中风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中药平肝益气通络饮(黄芪、归尾、丹参、杜仲、川芎、生杭芍、川楝子、天麻、炙半夏、全蝎、川牛膝、甘草)1 d 1剂。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益气通络饮联合西药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周景巍  陈敏华 《新中医》2021,53(5):27-32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及针刺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周围性面瘫(风痰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及针刺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升高(P<0.05),面部神经功能分级均改善(P<0.05),血清IL-6水平降低(P<0.05),NGF、TGF-β1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较高(P<0.05),鼓颊、抬眉、闭目的改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更优(P<0.05),血清IL-6水平较低(P<0.05),NGF、TGF-β1水平较高(P<0.05)。结论: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及针刺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风痰阻络证)疗效肯定,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促进受损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断其起效可能与调控血清中IL-6、NGF、TGF-β1等水平以消除炎性水肿、营养面神经,改善受损面部神经营养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鼻渊患者均给予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等,日1剂)治疗.结果: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7.9%.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引起的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川芎茶调散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方法判断眩晕患者脑血流的改变。选择35例眩晕患者作为治疗组和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脑血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6%;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渡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治疗前,椎动脉的左侧Vm、Vs、Vd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检测之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显著性。结论 川芎茶调散可用于中医辨证的瘀阻脑络证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比灵治疗,连续给药28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39/4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芎荼调散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8月~2010年8月门诊及住院60例诊断为偏头痛患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共治60例,服药2~4疗程.治愈7例(11.7%),显效21例(35.0%),好转29例(48.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0%).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