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ulori,HP)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且与慢性胃炎、胃癌等密切相关 ,是消化道疾病产生、迁延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统计了近 2年来因消化系统症状来我院就诊的 14岁以下儿童共 15 0 0例 ,先将各年龄组的 HP感染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8月间就诊的患有胃肠道疾病的 14岁以下儿童 ,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 ;对照组为该院儿保科健康查体的儿童 ,男、女各半。1.2 试剂 :由北京科芸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提供的 HP抗体检测试剂盒 ,按照说明书要求操…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在胃上皮细胞定居繁殖,Hp感染后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导致胃癌[1]。Hp感染在发达国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较低,但是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感染率相对较高,约为15.7%~45.2%,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2]。然而关于儿童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Hp感染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众健康》2004,(5):62-62
肖晓是个活泼健康的孩子,上了五年级以后,经常喊肚子痛,一会儿指胃,一会儿指肚脐,家长也没注意,总以为是吃不合适或肚子着凉了,后来干脆吃了驱虫药,结果还是不管用。肖晓  相似文献   

4.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顾先仕,陈淑清综述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病(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主要病因过去不太清楚,因此治愈率低,复发率高。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报道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活组织标本中发...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福建省浦城县无症状学龄前儿童人群中H.pylori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浦城县480例无症状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斑点ELISA法血清H.pylori 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为35.8%(172/480),随着年龄增加,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平时照顾儿童的家庭成员有胃病史,与有胃病者的家庭成员共同进餐及进餐时间长,低人均居住面积,儿童有啃手指或/和玩具的习惯及与家庭成员共同刷牙口杯为影响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并呈现家庭内聚集现象;并与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居住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象及方法 :2 0 0 1年 5月我们对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幼儿园 5 0 1名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入托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资料完整的 4 80名 ,年龄 2岁 4个月至 7岁 10个月 ,其中男 2 6 9名 ,女 2 11名。采集静脉血进行幽门螺杆菌 (HP)抗体检查(药盒购自福建三明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结果 :血清HP抗体阳性 172例 (35 8% )。单因素 χ2 分析结果显示 ,HP抗体阳性与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父亲有偏食或挑食的习惯、母亲吃饭不按时、母亲有胃病史、照顾者有胃病史、小孩爱啃手指头和玩具、爱吃零食、与大人共用牙刷和口杯、与小孩共同进餐者有胃病史、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东地区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4月 - 11月在丹东市某医院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且在该市居住10年以上的65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650名检测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8.61%,其中男性379人,阳性率73.61%,女性271人,阳性率61.62%,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χ2 = 10.551,P = 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χ2 = 6.873, P = 0.008)。有返酸现象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高(χ2 = 7.51, P = 0.00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经常吃烧烤、常吃腌制食品、消化性溃疡疾病史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常吃大蒜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丹东市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在开封市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对相关人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儿童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同时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儿童HP感染检出率为33.0%,其中3~4岁组为21.7%,5~9岁组为32.7%,9~12岁组为38.5%。家庭成员HP感染组儿童感染率为41.8%,无HP感染组儿童感染率为18.0%;日常共同进餐组儿童HP感染检出率为42.5%,分餐进食组儿童HP感染率为19.0%。结论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不良卫生习惯是HP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是否有联系,且具体是何种联系。方法对近年来在我科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专业检查、粘膜检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有无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高,达到91.7%;胆汁反流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低,仅为31.6%。而且检测出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密度对慢性胃病的病情程度也呈正相关。结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密度越大,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越深。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慢性胃病均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原因导致的。对于那些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病宜采用采用应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因再发性腹痛就诊的患儿中,抽取13C呼气试验阳性者26例为观察组,13C呼气试验阴性者22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血常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F、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儿童IDA发病有关,Hp感染可能是IDA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分析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Hp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年1-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苏北地区的6个村,现场对该地区35~7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进行ABO血型鉴定,通过14C呼气试验(14C-UBT)的方法诊断Hp现症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2 570人,Hp粗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3.15%,女性为57.96%;标化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2.84%,女性为58.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常食用干硬食物、不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者Hp感染率较高,有胃炎病史者Hp感染率较低,AB型血者较A型血者不易感染Hp。结论苏北地区农村居民Hp感染率高于中国自然人群,性别、血型、干硬食物、NSAIDs、胃炎病史是影响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两组患者均服药7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4周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3%,对照组Hp根除率为35.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治疗可采用根除Hp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4.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林希  陈晓冰  吴斌  许能锋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19-132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re pylori,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1年5~6月在浦城县实验幼儿园所检查中确诊的H.pylori感染儿童64例为病例组,以同期检查的未感染H.pylori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学龄前儿童H.pylori感染的5个危险因素:即平时照顾小孩的人有胃病史(OR=4.95);平时有啃手指、玩具、具的习惯(OR=4.74);低人均居住面积(OR=3.73);襁褓中接受口嚼食物喂养(OR=3.36)和与成人共用一个刷牙口杯(OR=2.40)。结论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家庭内聚集。且与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居住条件呈密切相关。积极防治成人的H.pylori感染、改善生活居住状况、教育小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对降低儿童H.pylori感染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本地区有消化道症状的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8-2013年8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有消化道症状的498例学龄儿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学龄儿童的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本地区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32%;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居住面积小、父母有胃病史、家庭经济收入低、与大人共用刷牙口杯、养宠物、爱啃手指、喜吃零食等是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 应加强学龄儿童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对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意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因再发性腹痛就诊的患儿中。抽^13C呼气试验阳性者26例为观察组,^13C呼气试验阴性者22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血常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F、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儿童IDA发病有关,Hp感染可能是IDA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成都地区居民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同时测量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记录生活习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47 035例成都居民,人群Hp总阳性率为37.2%,其中男、女性Hp阳性率分别为37.9%、36.4%,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5,P=0.001)。随着BMI的增加,Hp阳性率逐渐升高(X2=62.42,P<0.001)。年龄小于70岁体检者的Hp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X2=248.06,P<0.001)。少数民族、吸烟、饮酒体检者的Hp阳性率高于汉族、非吸烟、不饮酒体检者(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OR=1.68,95%CI:1.56~1.81)、BMI≥24(OR=1.27,95%CI:1.11~1.45)或腹型肥胖(OR=1.07,95%C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对204名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体检了解受检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指标、口腔龋齿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检测胃和口腔Hp感染。结果 204例儿童13C-UBT阳性37例(18.13%),男19例(18.45%),女18例(17.82%);HPS阳性158例(77.45%),男84例(81.55%),女74例 (73.27%);13C-UBT与HPS均阳性28例(13.72%),男14例(13.59%),女14例 (13.59%)。各组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感染显著高于胃内Hp感染(P<0.01),13C-UBT与 HPS的符合率为31.86%。口腔Hp感染的家庭中父母有胃病史者,显著多于无胃病史者(P<0.01)。口腔Hp感染与龋齿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Hp感染和未感染组间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口腔感染显著高于胃內感染。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口腔Hp感染率更高。应尽早、准确地发现Hp 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因Hp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治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到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伴Hp感染的80例ITP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Hp根治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和一年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5.00%(2例),对照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36.67%(11例),观察组患者的一年内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例、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比、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54、-13.28、-16.79、-8.97、-6.51、-5.40、-2.94、-4.35,均P<0.05).结论 儿童ITP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ITP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