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丛九针刺联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先用0.4mm×40mm毫针顺序针刺右侧完骨、左侧完骨、风府、右侧风池、左侧风池、右侧天柱、左侧天柱、右侧风灵、左侧风灵。风灵穴刺达第1颈椎横突骨面,沿骨缘扇形点刺,其它穴位进针后行小幅度高强度提插手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刺后用整脊手法对颈椎进行整脊微调,间隔两天手法治疗1次。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百会、合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整脊手法同治疗组。两组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颈丛九针刺联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颈性眩晕患者行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治疗的效果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研究组行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手法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Vp、Vd、Vm)、症状及功能评分(ESCV)、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ESCV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48/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临床症状及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卧位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卧位整脊治疗和常规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卧位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6.
叶喜喜  樊沛  卢迪  周奕 《新中医》2023,55(10):134-138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 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 次,共治疗3 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评估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测量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并最终进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2 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2 组VBLADI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BLADI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积分与VBLADI 呈负相关性,眩晕积分越小,眩晕症状越严重,寰齿错位越严重。临床疗效痊愈率观察组40.00%,对照组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使用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腹针联合整脊手法与单纯整脊手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颈型眩晕症是酶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呈持续性发作、有时一过性加重的疾病。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长期用颈过度引起颈肌痉挛造成负重椎体间隙逐步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颈椎失稳或棘突偏歪导致位于侧方的椎动脉受压,产生椎动脉、基底动脉缺血而最终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9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90年8月~1995年5月,笔者运用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9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而与脊柱相关的眩晕常被称为颈性眩晕[1].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常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颈性眩晕已经不单纯地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更多地作为病名被应用.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颈性眩晕125例.经运用针灸结合中医整脊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年来采用针灸结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48例眩晕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9岁;以头晕、视物昏花、甚至昏仆跌倒为主症,均排除高血压、脑梗塞、贫血等病,大多数眩晕都因头颈部位置变化而诱发。全部病例在一侧或两侧上颈部均有明显压痛点,所有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片及张口正位片,片示:颈椎有不同程度骨赘增生或见双边征,寰齿间隙宽窄不等,侧块与齿状突间距不等。2 治疗方法2.1 针灸方法 全部病例均选双侧风池、天柱及颈椎压痛点附近的夹脊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用牵引整脊法治疗,对照组(25例)用葛根素粉针剂静滴治疗;两组病人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结束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迭96%;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76%;两组在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整脊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联合针刺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采用推拿整脊针刺进行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85例中痊愈42例,占49.4%;显效30例,占35.3%;有效13例,占15.3%。结论:推拿整脊联合针刺对颈性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建辉  陈鹏 《中医研究》2013,26(1):49-5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针灸取百会、风池、完骨、大椎、外关等穴,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同时,颈部采用TDP照射.治疗最少1次,最多7次.整脊治疗一般在针灸治疗期间,整复1~3次,2次整复间隔1~2 d.结果:痊愈3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科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和"韦氏"整脊手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6.
陈红亮  王单一 《光明中医》2011,26(12):2486-2487
目的调查颈性眩晕选择不同治疗方法2~3年后的生存质量,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修改表为调查工具。选取1000例颈性眩晕患者选用了不同治疗方法作为调查对象,资料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表明,一指禅整脊组病人生存质量调查表总分平均为(78±11.23)分,药物治疗组病人生存质量调查表总分平均为(71±9.04)分,经比较一指禅整脊组病人生存质量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应用一指禅整脊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处于优势,在远期疗效以及复发率方面与药物治疗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松解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整脊手法与放松手法对颈性眩晕干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颈性眩晕的优势方法。方法:选取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整脊手法组和放松手法组。使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X线颈曲值、血液流变学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2种治疗方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工作生活、心理、社会适应、颈曲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均P<0.05),但整脊手法组较放松手法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整脊手法及放松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肯定的疗效,但整脊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颈肩痛、头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提高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眩晕症状,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源性引起的眩晕综合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及从事低头作业人员,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部分病人眩晕症状反复发作。自2003年10月-2006年8月我科先后收治该类病人48例,采用寰枢端转整脊法冶疗颈性眩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