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存在夺字,应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动静揆度以为常也”,断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动静.揆度以为常也”,释为:“水精四布于周身皮毛,流注于五脏经脉的情况,与四时气候相符合。脉象中所显示五脏相应的阴阳变化。应诊断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揆度作脉诊解。  相似文献   

2.
一、五脏“藏而不泻”的含义首先《素问·五脏别论》中论述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时是与“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比较而论的。所谓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并非绝对不藏,而是指藏的时间不可过久,否则六腑被水谷充满则成病态,如原文中所说:“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水谷不得久藏”。同理“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并非绝对不泻,而是指不可常泻、久泻。当然,在一定的生理状态下,亦可适当溢泻。  相似文献   

3.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因而又有“脏者藏也”之谓。然五脏之藏是相对于六腑之泻而言,故有上语出焉。事实上,五脏是既藏又泻,以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陈敏  石荣 《福建中医药》2022,(8):40-41+47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传化之腑”的概念,阐释了“传化之腑”藏泻功能的生理与病理2个方面的涵义,认为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腑在生理上体现为泻而不藏、以泻为主的特性,在病理上表现为失藏与不泻、藏泻失司的特征。泻即为泻水谷变化之糟粕,藏即为藏水谷变化之精微。五腑失藏,在胃可见泄利下注,在肠可见土衰肠泻,且心肺受邪和木旺乘土均可致肠失其藏,在膀胱可见肾气不足致膀胱失约而遗溺;五腑不泻,在胃可见饮食饱甚而汗出于胃以及聚水生病,在肠可见寒热伤肠以及饱食肠滞,在三焦可见上焦肺气不利、中焦不运、下焦水停,在膀胱可见热涩而癃闭。总之,“传化之腑”之藏泻是相对的,且具有一体性,藏泻太过或不及皆可致病。  相似文献   

5.
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藏与泻来完成的,病理上也表现为藏与泻关系的失调,因其具有脏与腑双重功能,故称之为奇恒之腑。女子胞的藏,即月经间歇期和妊娠期;泻,即月经期和分娩过程。据此,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应视为“当藏不藏”;闭经等则为“当泻不泻”。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其藏泻有度有时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在概括脏腑功能时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六腑以通为顺”的立论一直是历代医家辨证立法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藏象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藏指内藏与内脏:象为证象,形象及比象。藏泻是对脏腑功能特点的概括,五脏以藏精气为主,藏中兼泻(输布);六脏传化物以泻为主,泻中兼藏,只是不能久藏而已。  相似文献   

8.
以泻为补治肾法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高艳霞,高继宁大同市公路段医务所韩同生关键词肾,实证,以泻为补“肾无实证”,“肾无泻法”的观点在许多医家的头脑中相当顽固。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肾病易虚,作为五脏之一,它有“藏而不泄,满而不实”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素问·六微旨大论》载:“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升降出入主宰着机体的一切功能。这其中以脾胃升降功能最为重要。脾胃同居中州,脾属脏为阴,藏而不泻,其性主升,升则为阳,阳气升则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属腑为阳,泻而不藏,其性主降,降则为阴,水谷之气得以下行。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相似文献   

10.
张巧玲 《世界中医药》2011,6(4):320-321
一枝蒿汤运用依据藏泻辨证而创立。藏泻辨证包括:藏泻在中医学中为脏腑的两种基本的生理功能,"脏藏而不泻,府泻而不藏"的论述强调了脏藏精气和腑传物化物的功能,蕴含了藏泻辨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五脏者,藏精而不泻”作了分析,认为五脏之精藏中有泻,阐述了五脏之精“泻”的两种形式,并指出五脏以通为用,疏通调达五脏气机是治疗多种内脏病和延缓衰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正.我国现存最早对女性生理、病理有较系统论述的医书为:A《金匾要略》B.《诸病源候论》已《千金要方》D.《黄帝内经》E.《妇人大全良方》2.曾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汤洗座治疗阴挺下脱的古代医家为:A陈自明B.朱丹溪C.张仲景D.孙思边E.华忙3.胞宫籍胞脉、胞络与以下何脏取得直接或间接的联系:A.心脾B.肝脾C.心紧D.肝肾E.脾肾4.胞宫属‘育恒之腑”,故其在经间期、妊娠期的生理功能主要为:A.泻而不藏B.藏而不泻C.既藏又泻D.孕育功能E.不藏不泻5.月经的产生是:A脏腑、经络、天癸协同作…  相似文献   

13.
崔晓萍  陈蕊  张勤  李明霞 《陕西中医》2010,31(2):198-199
卵巢早衰前期多有一个渐进过程,根据中医"阴阳学说"、"肾主生殖"、子宫"藏泻理论",制定出"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方案,以达到"平衡阴阳"、调整周期、恢复月经、提高卵巢储备能力之目的,以此治疗卵巢早衰前期卵巢储备能力低下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胞宫“藏”、“泻”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及“藏”、“泻”与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临床实践揭示它的可贵的应用价值,提出孕期用药、孕期保健应注意封藏,经期用药以通为用的观点,尤其为采用中医手段攻克催经止孕这一难关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展示了厂阔的实践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内经》有关脏腑藏泻的论述,主要见于《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不仅揭示了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还揭示了脏腑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联系,对临床诊治脏腑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 “藏”、“泻”的含义“藏”,有贮藏之义。这种贮藏不仅仅是为了封  相似文献   

16.
杜惠兰教授以中医“经水出诸肾”“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为指导,认为月经不调或先或后、或通或塞皆与肝肾密切相关。因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主疏泄,二者精血互生,藏泻互用,共同调节胞宫的定期藏泻节律,使经行如常,信而有期。治疗则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涩者濡之,滞者行之,对症施治,以平为期。临证多选用佛手散、二至丸、金铃子散等小方治疗。小方即药物组方简单、药味少、用药精当的处方,一般以两位药组成为多见,认为处方虽小、但君臣有序、化裁灵活,临证只要辨证准确、用之得当,可执简驭繁且多有画龙点睛之意。  相似文献   

17.
慢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范畴,其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并且与肝、肾相关。张声生教授主张“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精准用药,治疗慢性腹泻时运用动静药物,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将药物根据阴阳动静属性进行区分,以“静为主,动为辅”,在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等证候中,静药可以发挥健脾益气、温阳涩肠、健脾柔肝等作用,动药多发挥化湿行气、通阳散寒、行气解郁等作用。“动静”药物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动静”治法的结合,临床中应用广泛。深入学习、传承张声生教授“动静结合”的中医治疗思路,可以更好地理明疾病的病机及灵活掌握配伍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早在《内经》时代.就有”以脑为脏”的一派医家,而且后世也有一些医家支持“脑为脏”.脏器“脑”的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我们从七个方面对“脑当另立为脏”的观点进行了论述。1从中医脏腑的定义来看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传化水谷,即所谓“藏而不泻”,而形态上“多为实质性脏器”。脑藏髓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形体上为实体性,无通行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脏不独司藏精之职,而且藏中寓泻.脏精在体内的传输即“泻”的一种形式,其精亦可涉泻于体外,亦可泻浊。六腑之泻多取决于五脏.  相似文献   

20.
据《素问·五脏别论》,脏腑功能可概括为: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五脏主司精气的生、藏、行、泻,藏中有泻;六腑在不断地接受和容纳水谷过程中,吸收精微排泄糟粕,泻中有藏。藏和泻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存在着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脏腑藏泻理论揭示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强调了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指导临床辨证、立法、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